降低下肢烧伤患者深静脉导管脱管发生率的护理方法
2019-05-14杜雪姣
杜雪姣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河南洛阳 471000)
深静脉导管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医疗技术,有着抢救及时、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药物对周围血管损伤小等优势,对下肢烧伤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在临床医学中,深静脉导管越来越来多地被应用和推广。然而,长时间的置留很容易因频繁换药而导致导管突然脱落,因此,了解发生导管脱落的原因,随时预防、及时纠正,能够帮助下肢烧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该次研究采集2018年5—12月在该院就诊的19例深静脉导管脱管的下肢烧伤患者,分析导致其治疗过程中脱管的原因,并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该院收入的19例下肢烧伤且出现过深静脉导管脱落现象的患者纳入该次研究之中。患者的年龄在23~82岁之间,其中6例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导管的留置时间为3~15 d。
1.2 方法
深入分析导致19例下肢烧伤患者出现深静脉导管脱落的具体原因,从患者的一般状况、精神状况、穿刺状况、体位状况、导管脱出和完整性、医护人员的护理情况等了解脱管对患者造成的重要影响。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临床中脱管程度的不同,将脱管分为以下3个标准。重度脱管:导管完全脱落或部分脱出10.1~20.0 cm;中度脱管:部分脱管,脱管长度为5.1~10.0 cm;轻度脱管:部分脱管,脱管长度小于5 cm。
2 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发现,2例患者轻度脱管,5例患者中度脱管,12例患者重度脱管。其中轻度和中度脱管在消毒后重新固定,没有出血、局部血肿、失血性低血压等现象,可继续使用;重度脱管经确认无法继续使用。而发生脱管的具体原因也很多,进行了如下分析,见表1。
表1 意外脱管原因分析
3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主要总结出深静脉导管脱管的三大原因,即患者有意识障碍、导管未安装固定装置或固定不当(不牢)、护理人员操作不当。
3.1 导致脱管的原因
3.1.1患者意识障碍,导致情绪失常 患者的主观意识对深静脉导管脱管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患者存在智力障碍、主观排斥或情绪失常,则很容易产生脱管的危险。相关数据显示,患者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是,无论意识是模糊或者清醒,都可能发生脱管现象[2]。对于昏迷躁动的患者,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制约,既有可能导致其挣脱束带,主动拔出导管。同时,如果患者没有置管意识,也常常发生导管脱出的现象,比如患者由于不习惯置管,也不理解置管的重要性,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因穿衣服、睡觉翻身等动作导致脱管。在该次研究中,可以看出患者意识障碍等很大程度上影响深静脉导管的脱出。
3.1.2导管未安装固定装置或固定不当 (不牢)有效的固定装置能够减少穿刺出血、减轻患者疼痛、防止伤口感染。一旦医护人员为安装固定装置,或装置不合理、不牢固,且下肢烧伤患者行动不便,不能及时自行处理或寻求帮助,就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夏天因天气原因导致患者排汗较多,固定的胶带粘度受到影响,装置可能出现不稳固状况,导致导管脱出[3];患者皮肤的排异性导致缝线脱离皮肤,如医护人员未及时进行缝合,也极易导致导管脱出。
3.1.3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如医护人员未意识到脱管的危险因素,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很可能导致脱管。护理的不但操作主要是:对昏迷患者的护理进行猛烈翻转;换药时没有固定导管;运送患者时无意拉扯管道;未对患者进行宣教或行为约束。此次研究中,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1名患者脱管。
3.2 护理方法
对于下肢烧伤患者来说,深静脉导管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提前预防脱管的发生。具体方法如下。
3.2.1健康宣教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具体内容有:(1)在穿刺前认真讲解深静脉导管的作用、注意事项、并发症和预防措施;(2)引导患者在置管后减少活动范围和频率[4];(3)提醒患者着易穿易脱的服装,并且穿脱时要动作轻缓;(4)有长发的患者要尽量简短,或者小心梳理;(5)长时间置管的患者,要保持排便通畅,排便时不易过度用力;(6)宣导无菌状态对患者的重要性,引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注意不要淋浴,用防水工具对导管处进行防水处理,保持干燥,预防感染;(7)老年患者理解能力较差的,要耐心进行多次宣教,并及时叮嘱其家属对其全方位照顾;(8)建立互动体系,随时和患者保持沟通,一旦发生导管脱出现象,要叮嘱患者联系医护人员尽快处理。
3.2.2心理护理 当下肢烧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往往会产生沮丧、焦虑、震惊、愤怒、怀疑、绝望等过激的心理反应,使患者的睡眠紊乱、食欲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5]。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如果能够积极地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能够缓解病痛带来的折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具体护理方法包括:(1)与患者保持沟通,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替患者解决各项问题;(2)要耐心听取患者的心声,解答患者的困惑,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脱管的应对能力;(3)支持患者与病友积极交流,通过相互交流能够缓解其心理压力;(4)随时提醒患者保护导管,积极维护,避免因缺乏相关只是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3.2.3操作要规范 对患者做好置管前的评估工作,确保患者适合进行相关操作。穿刺时要确保无菌操作,用力要适当,预防局部组织受到损害。置管后要用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并用无菌膜覆盖局部。导管留置在体内时,导管不要在贴膜外暴露过多,如发生脱管或将要脱管是,应该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并重新固定导管。换药时要注意频率,如果穿刺之后不渗血,可以三天后再进行换药,随后可安州一周一次的频率进行换药,如果患者输液过多或者出现渗血现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换药。进行相关操作是用力要轻,可进行适度按压,撕下贴膜时应该从四周往中间轻轻撕下,一只手用消毒棉签固定导管,一只手撕下贴膜,防止导管脱落;穿刺12~14 cm的周边要及时进行消毒,体外的导管要固定成S形,用10 cm×12 cm大小的敷料使其固定,固定过程中要紧贴皮肤,不产生任何缝隙,防止脱管[6]。
3.2.4加强培训 医护人员要定期开展置管基础知识、置管后预防脱落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制定正规的操作流程,列举需要注意的护理事项,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通过常规考核,将医护人员的深静脉置管操作纳入绩效考核当中,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心和责任心。此外,医护人员还要时刻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交接班时要按照规定流程操作,将导管脱出与否纳入交接班内容之中。值夜班的人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的翻身情况,认真确认患者的导管是否存在脱管的风险。
3.2.5导管脱出后的护理方法 当患者的导管出现部分脱出的情况时,医护人员首先要对脱出的导管长度进行标注,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主治医师,当确认导管为脱出之后,要为患者进行重新固定处理,记录处理的相关数据,不能直接将脱出的导管送至体内,这种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导致感染[7]。当患者的导管出现全部脱出的情况时,要马上按压患者的穿刺点,在安慰患者的同时为其止血消毒,并记录相关数据。
综上所述,在治疗过程中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下肢烧伤患者出现深静脉导管脱管。对患者来说,一方面会加重病痛对患者的折磨,另一方面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对医护人员来说,既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又为之后的治疗留下隐患。因此,医护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下肢烧伤患者的深静脉导管护理,积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降低深静脉导管脱管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