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直觉模糊DEMATEL的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关键因素分析

2019-05-14刘建平胡心媚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因素

刘建平,胡心媚,谢 晖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3)

一、引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1],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再一次强调了创新创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叠加阶段,许多高校存在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机制不完善、内容和方法陈旧单一、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等问题。为此,教育部于2016年7月18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央直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应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并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已经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坚持中国制造和创新驱动的方针要求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各国科技实力的保证,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3]。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但许多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仍然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以创新为目标导向的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挖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对提升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学者关注到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如Garcia等认为教育是创新创业的核心,并且需要通过详细的教育计划来实现创新创业的发展[2]。Helen等利用大学内部特征、技术、资金支持、地区属性4个因素探讨了研究型大学通过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Oneill等分析了当前政府创新政策和大学支持创新转化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创建教育新模式的四重螺旋创新方法的可能性[4]。张项民等认为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个体创新创业人才和培养企业创始人是重点方向,应该根据专业、网络、创新和社会创业选择4种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切入点[5]。在分析和探讨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上,王璐等从评价原则、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5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合理构想[6]。裴金平等构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指出了应该遵循的构建原则[7]。吴红霞等认为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双师型”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是提高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8]。高希等以国际创新型人才评价理论为逻辑起点,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与国际创新型人才评价相适应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9]。

综观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目前已有专家学者从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培养方式、培养环境、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涵盖数量、质量、体系、文化建设等众多要素,这些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联系,但现有研究未能深入分析有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诸多影响要素之间的复杂关联关系。为了明晰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索关键要素,本文在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直觉模糊DEMATEL方法来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找出影响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的概念最早是美国提出的,学者们对研究型大学的解读也不尽相同。 Steffensen等认为研究型大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10]。Taylor等认为研究型大学是一种非盈利组织,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11]。Sabzalieva认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有助于国家内部建设和自由主义发展[12]。李寿德等认为研究型大学具有5个特点,即研究型大学应是创新人才集聚中心、探索型人才集聚中心、重大成果中心、新学科中心、技术与产业相结合中心[13]。别敦荣认为研究型大学通常指的是处于高等教育体系顶端的高水平大学,具有独特的地位,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4]。高增刚认为,研究型大学在创造、传播和应用创新知识的同时,要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水平的精英人才,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15]。胡海岩则认为从大学功能来看,研究型大学体系包括本科教育子系统、研究生教育子系统、科研子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子系统和文化传承子系统,其中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对建设研究型大学至关重要[16]。

从学者对研究型大学的定义来看,学者们对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任务及作用给出了界定。借鉴学者们对研究型大学的定义,本文认为:研究型大学将科学研究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出高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型精英人才,不仅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高层次创新型、研究型人才,还提供支撑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尖端技术。研究型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基础,在着重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保证本科生教育的发展水平。

(二)创新创业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Samli认为创新创业人才应该具备企业家精神[17]。曹胜利认为创新创业人才不仅应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道德素养,还应兼具事业心与开创能力[18]。尹翔等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是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19]。徐辉认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从4个标准进行评价,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和持久的创业能动性[20]。马楠等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界定,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学生知识为基础,不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1]。肖为群等认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既不同于创新型人才,也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家,是结合了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的双重特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新成果的能力,还需要有转化创新成果和创造价值的能力[22]。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创新创业人才是在掌握相关理论基础之上,以较强的实践和创业能力,通过创新思维进行创业活动,并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型创业人才能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积极投入社会创业实践,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探索,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创新创业人才应当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以及拥有果敢、外向、负责、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23]。

三、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高希等从社会、学校、学生3个层面建立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优惠政策、社会声誉、企业团体、办学理念、文化环境、组织机构、经费投入、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背景、学生个性等指标[9]。吴红霞等从高校环境、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学生评价4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8]。而尹忠恺等从创新精神、能力、人格、实践4个方面建立了高校创新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24]。总结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现,指标因素主要集中在学校、社会、学生这三大层面上,其中学校是人才培养的过程环节,社会则是人才的输入和输出环节,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投入、过程和产出3个方面探讨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并将这3个方面的指标进一步细化,分为二级和三级详细指标(表1)。

(一)输入指标及其细化指标内涵

社会及高校自身所能够提供的政策支持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十分关键,强有力且具有持续性的政策制度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高校设立的创新创业相关组织机构及经费投入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组织保障与物质保障。所以,输入指标包含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及财政投入。其中,制度保障包括高校创新创业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相关制度及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社会制度保障则是指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政策制度,例如教育部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政府应鼓励青年创新创业等。学校创新创业政策支持相关制度是指高校自身制定的关于高校人才创新创业的相关鼓励政策和培养机制等。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则是指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包含合作基础、育人过程、合作效果等,更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及与社会接轨。组织保障包括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机构数量和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数量。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是指导高校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其提供创业辅导、基础知识传播、政策制度宣传等。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则是为高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机会、场地及资金支持,让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汇聚一堂,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而财政投入则包括创新创业经费投入所占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是指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时所投入的资金占比,这可以表明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和资金保障。

表1 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

(二)过程指标及其细化指标内涵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提供高效的培养机制及保障措施,尤其是作为过程指标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其中,师资队伍包括:有创业经历的教师的比例、有培训经历的教师的比例、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创业经历的教师的比例是指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所占全校教师的比例,教师的创业经历会增加教学的丰富性,有利于创业知识的传播。有培训经历的教师的比例是指有培训经历的教师所占全校教师的比例,有培训经历的教师在授课时更有技巧和感染力,有利于创业知识的讲授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端正的教学态度决定着教师是否对学生负责,能否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包括发表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参与社会行业创新创业实践等。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则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核心课程比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比例和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设置。培养目标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基础。创新创业核心课程比例是指创新创业核心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比例,这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课程设置必须合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比例是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所占所有课程的比例,创新创业重在实践,即在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理论进行的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设置是指专题研讨会、创新创业专业竞赛、社团活动等的举办,有利于丰富创业人才培养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三)输出指标及其细化指标内涵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成果的转化,即培养效果就是输出指标,包括创业率、社会认可程度及创新成果[25]。创业成功率是指高校培养的人才创业成功的人数占所有毕业生的比例,反映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效。社会认可程度是指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接受程度,认可度高表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有效的。创新成果包含专利发明、论文发表的质量及数量等,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四、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基于图论和矩阵工具分析系统因素重要性的方法[26]。DEMATEL方法以其实用性和方便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DEMATEL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专家的判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在传统方法中矩阵的构建过程很难体现这一特点;另一方面,专家组对信息融合的判断机制也不够清楚。因此,本文采用在系统直觉理论思想指导下的基于直觉模糊偏好的群组DEMATEL决策方法来识别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关键因素[26]。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系统影响因素集合。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因素系统E有17个因素,记为E={ei|i=1,2,…,17}。

步骤2:绘制关联关系有向图。邀请相关专家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出初步判断,并构造一个关联有向图。如果因素ei对ej有影响,就标记一个从前者(ei)指向后者(ej)的单向箭头,以此类推,绘制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图。

步骤8: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利用中心度ci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根据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需要及学校人才培养的资源条件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另外,还可依据原因度ri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五、案例应用

为与实际相结合,本文以K大学为例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予以分析探讨。邀请了3位专家对K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判断,依据上述分析对每位专家的决策结果赋予一定的权重,经专家研讨后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专家决策结果赋值为0.42,创新管理研究领域专家决策结果赋值为0.35,组织行为学领域专家决策结果赋值为0.23;另外,经研讨沟通之后,将对专家的风险偏好β赋值为0.5,即决策专家风险偏好中性,之后按照上述改进的DEMATEL方法的计算步骤,得出综合影响矩阵并对各因素进行分析,依次计算各影响因素的原因度和中心度(表2),并依据各影响因素的原因度及中心度绘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图(图1)。

表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指标排序信息

图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由图1可知,影响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原因因素(原因度大于零)的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e9、有培训经历的教师的比例e8、社会认可程度e16、学校创新创业政策支持相关制度e2、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数量e5、创新创业核心课程比例e12、创新创业经费投入所占教育经费投入比例e6。其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对其余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结果因素(原因度小于零)的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设置e14、高校创新创业相关优惠政策措施e1、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比例e13、创新成果e17、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e3、有创业经历的教师的比例e7、教师创新能力e10、创业率e15、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机构数量e4、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e11。

(一)原因因素分析

由图1可知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的原因度排序第一,说明教师高效的教学方法与良好的教学态度有助于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教师高效且创新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良好的教学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依据原因因素排序,有重点、有步骤地针对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予以完善,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果因素分析

结果因素是由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产生影响。因此,应该找出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加以修正完善,从根本上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由图1可知,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设置是结果要素,专题研讨会的举办、创新创业专业竞赛、社团活动等都属于第二课堂的内容,这些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同时,该因素也受到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社会认可度、学校创新创业政策支持相关制度、创新创业核心课程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控制原因因素对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设置的影响,保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同理,其他结果因素也都可进行类似分析。

(三)各因素的中心度

由表2中的各因素中心度排序可知,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认可度。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最终需要通过社会的检验,也就是说,培养出来的创新型创业人才进入社会后所开展的创新活动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研究型大学在培养人才时应注意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2)有培训经历的教师的比例。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创新创业人才有别于一般人才的概念,其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培养教育时,其自身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创业是一种能力,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所以有培训经历的教师往往更加能够胜任,因此研究型大学需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3)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研究型大学应鼓励教师探索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态度,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效。

六、结语

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高校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界定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创业人才的概念,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确定了17个影响指标,并基于直觉模糊数的DEMATEL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探讨,最终识别出社会认可度、有培训经历的教师的比例、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这3个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首先建议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首先应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其次,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最后,还应鼓励教师探索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并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态度。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 研究内容的创新。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梳理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社会认可度、有培训经历的教师的比例、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是其中最为关键的 3个因素。② 方法应用的创新。从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视角运用直觉模糊DEMATEL方法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因素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解石三大因素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