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贸易成本及影响因素测度
——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
2019-05-14王筱欣刘秋萍
王筱欣,刘秋萍
(重庆理工大学 经济金融学院, 重庆 400054)
一、引言
贸易成本是评价一国对外开放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国家间贸易往来的难易程度,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家之间对外贸易活动的重要因素,对贸易成本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等问题。随着国际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新的贸易分工体系的构建,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日益紧密,对外贸易迅猛发展,2008—2017年中国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保持在6.76%,是世界总出口年均增速2.64%的近3倍①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别报告网。。因此,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成本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对降低中国国际贸易成本、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要意义。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比较优势”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强调各国产品的生产成本差异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将贸易成本作为外生变量加以考虑。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丰富,尤其是比较优势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意识到贸易成本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从贸易成本角度研究贸易增长与国际分工格局的演变。至此,贸易成本问题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核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新经济地理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Obstfeld认为贸易成本是“开启其他开放宏观经济学的钥匙”,是构建开放性宏观经济学的关键因素[1]。Hummels指出,贸易成本在相关贸易模型和国际专业化分工的研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效应[2]。Novy指出,货物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会受到因地理距离远近而使得运输成本有所不同等地理因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政策因素及共同语言等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得双边贸易成本损耗掉一部分[3]。
Anderson等明确区分了贸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将贸易成本定义为,除生产的边际成本之外,将产品送达最终消费者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具体包括货物的运输成本、政策实施成本(如实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履行贸易合同成本、汇率波动成本、产品销售成本等[4]。Kalirajan将贸易成本分为交通运输成本、显性跨境成本、隐形跨境成本和境内成本4类[5]。显性跨境成本包括关税成本和汇率成本等;隐形跨境成本是指因海关通关程序、货物储存和销售等产生的成本;境内成本指出口国在境内因产品出口而产生的成本。由于各出口国之间的管理水平、语言文化、政府政策等因素存在差异,不同出口国的产品出口到同一国家的贸易成本也会有所差异。
贸易成本的测算方法主要有直接测度法[6]与间接测度法[4]两种。直接测度法是“事前”利用一些可直接观测到的成本作为总贸易成本,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成本,一种是因政策的实施所导致的贸易成本,即政策成本;另一种则是由于自然因素(如与贸易伙伴国之间地理距离远近的不同)所产生的贸易成本,通常指运输成本。由于直接测算方法过于简单,不能完全准确地测算全部的贸易成本,因此学术界已经很少再用此方法来测算贸易成本。
间接测算法是“事后”按照实际发生的贸易流量来计算贸易成本,在剔除会对双边贸易供给量和需求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后,测算出包含贸易双方之间地理距离在内的贸易成本。间接测算法有两种:一是回归方法[2],二是双边贸易成本计算法。在回归方法中引力模型应用较为广泛,通过纳入距离和其他控制变量,根据实际的贸易流量“事后”推算贸易成本。Anderson等在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了修正,引入了“多边阻力”因素[4]。Novy认为多边贸易阻力不仅影响该国的对外贸易流量,也会影响国内贸易流量,在Anderson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国内贸易成本,并提出了国际贸易活动中双边贸易成本的计算方法,该测度方法极大地简化和降低了贸易成本的估算程序和难度[7]。钱学锋等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度了1980—2006年中国与G7各国关税等量的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分析了中国与G7国家之间服务贸易成本的变化情况[8]。焦晓松等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方法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与不同收入组国家的农产品、制造业产品贸易成本,得出中国农产品贸易平均成本显著高于制造业产品平均贸易成本,且两者贸易成本均呈现下降趋势的结论[9]。熊立春等测算了中国2000—2014年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0]。冯宗宪等引入内向型和外向型多边阻力的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共计90 个国家在1995—2015年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了估计,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与不同区域国家的贸易成本高低存在差异[11]。
综上所述可知,第一,由于数据的不完整性、一国对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政策壁垒的差异性、非关税壁垒难以量化、忽略了国内贸易成本等原因,直接测度法在贸易成本测算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而间接测算方法中贸易流量法经过不断完善已经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第二,现有的研究已经从国家、产业、产品宏微观层面对贸易成本进行了测算,得出的结论是国际贸易活动中双边贸易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第三,影响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距离、一国的收入水平、贸易国双方的经济开展程度、贸易国之间边界是否接壤、国际贸易双方的汇率波动水平、贸易伙伴国实施的关税水平、贸易双方之间的历史文化水平是否存在较大差异等,且实证分析多集中在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本测算。
本文借鉴Novy改进后的贸易成本测度模型[9],对200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贸易伙伴国[注]本文选取“一带一路”主要贸易伙伴国分别为保加利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波兰、捷克、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泰国、乌克兰。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测算,比较中国与哪些国家的贸易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贸易成本的因素及贸易增长的动力,提出降低贸易成本、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对策建议。
二、贸易成本的测算
(一)双边贸易成本测度模型
本文运用Novy改进后的引力模型[9]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测算,这一模型是在Anderson等学者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推算得出的,更能合理地测算贸易成本,具体方程表达为:
(1)
其中:Xij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额;Yi和Yj分别表示i国和j国的名义GDP;YW代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名义GDP总额,本文定义为YW=∑jyi;Tij表示双边贸易成本;πi和Pj分别表示i国和j国的价格指数,在这里代表多边贸易阻力项,分别为i国向外和j国向内的多边阻力;ρ表示两国的商品替代弹性,且ρ>1。
Novy认为多边贸易阻力不仅影响该国的对外贸易流量,也会影响本国的国内贸易流量。如果一国的多边贸易阻力减小,那么该国生产的一部分产品会因国内贸易成本高于国际贸易成本而对外出口这部分产品。Novy在此基础上根据Anderson的一般均衡模型构建了国内贸易公式:
(2)
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推演得出双边贸易成本计算模型:
(3)
从式(3)可以看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如果贸易国之间出口贸易额乘积XijXji相对于国内贸易额乘积XiiXjj上升,则表示双边贸易成本tij减小,双方更容易开展贸易活动,反之亦然。
(二)数据说明
1.各国出口贸易额(xij)及国内生产总值(Yi、Yj)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出口额和相互出口贸易额数据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各国GDP数据源于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由于模型中双边贸易成本的测算结果成比值形式,平减指数对其影响较小,因此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为当年数据。
2.国内贸易(Xii、Xjj)
由于国内贸易数据直接收集较为困难,本文在对国内贸易额进行估算时借鉴的是许统生等[12]对该指标的处理方法,将国内贸易额表示为:国内总收入减去总出口,即Xii=Yi-Xi,其中Xi=∑j≠iXij,代表i国的总出口额;Yi代表i国的总收入额。
由于国内总收入是基于货物贸易额进行统计核算,而GDP统计核算数据不仅包括货物贸易额还包括服务贸易额,因此用国内总收入减去总出口这种换算方法有可能会夸大国内贸易额。按照Novy的做法,在模型中增加可贸易品份额s则可以避免测算误差,即Xii=S×(Yi-Xi)。改进后的引力模型可以表示为:
(4)
Novy在运用该模型对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测算时,将s取值为0.8[9]。其他大部分学者在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对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测度时也取值为0.8,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也将s取值为0.8。
3.替代弹性(ρ)
替代弹性指两种同类不同质(价格、功能、服务等)商品之间相互替代的程度,即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Armington弹性)[13]。国际贸易中替代弹性反映的是进口产品与本土产品之间的替代关系,即由于不同国家生产的商品存在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会使得本国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产生替代关系,替代弹性系数越大,说明进口产品与本土产品之间的替代越容易发生。较低的替代弹性表示消费者对价格并不敏感,会减少消费进口产品转而消费本国产品,因此双方贸易成本增加。Anderson对现有的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后发现替代弹性的取值范围一般为5~10[4]。本文借鉴Novy[3]、钱学峰等[8]多数学者的研究处理方法,将替代弹性取值为8,同时为了分析不同替代弹性ρ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本文同样测算了ρ=5和ρ=10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成本。
(三)双边贸易成本测算结果
表1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2008—2017年双边贸易成本(ρ=8)
从表1可以看出,200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双边贸易成本有如下几个特征:
(1)中国与沿线主要国家之间双边贸易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降幅最大的哈萨克斯坦达24.82%,降幅最小的巴基斯坦仅为0.64%。比较发现,中国与周边亚洲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幅度大于“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国家,这一方面源于中国与周边亚洲国家贸易往来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便利化条件的完善和改进。
(2)从平均贸易成本看,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成本低于其他国家,与保加利亚的双边贸易成本相对最高。双边贸易平均成本与贸易紧密度有着一定的反向关系,中国与马来西亚近十年平均贸易成本相对较低,一方面是距离较近,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十年马来西亚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相对于其他国家较高,可见双方贸易关系越紧密越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
(3)不同替代弹性的取值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大。根据同样方法测算了当ρ=5和ρ=10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成本(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替代弹性的取值与贸易成本值呈负相关关系,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平均贸易成本会随着替代弹性ρ取值的增加而下降。第二,当替代弹性ρ取不同值时,中国与沿线主要国家之间平均贸易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当替代弹性ρ取值为5、8、10时,最大差值分别为0.345、0.115、0.077,且ρ值越大,差值越小。第三,从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幅度来看,当ρ取值分别为5、8、10时,2008—2017年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平均贸易成本下降幅度分别为9.05%、7.63%、7.22%,替代弹性取值从5加到10增加1倍,对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幅度的影响仅在20%左右。由此可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成本变化趋势对替代弹性的不同取值并不敏感,原因可能在于“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相对较小。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两国之间收入差异越小、双方之间的产业结构越相似,双方越容易开展产业内贸易,进出口贸易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相对较小,因此双边贸易成本对替代弹性并不敏感[14]。
图1 ρ值不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平均贸易成本
(4)中国与沿线多数国家之间双边贸易成本仍高于与美欧等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本。通过对中国与G7成员国间的贸易成本计算显示,2016年中国与G7成员国间的双边贸易成本情况为:中美为0.626、中日为0.532、中德为0.648、中英为0.926、中法为0.863、中意为0.920、中加为0.826。考虑到地理距离,中国与G7成员国间的贸易成本相对较低。这是因为,G7成员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发达,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较远的地理距离而产生的贸易成本。
三、贸易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构建
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国家贸易领域最早运用的引力模型形式为:
Xij=A(YiYj)Dij
(5)
其中:Xij表示出口国i国对进口国j国的出口贸易流量,A表示常数项,Yi和Yj分别表示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Dij表示出口国i与进口国j之间的地理距离。
本文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影响双边贸易成本因素方程为:
(6)
其中:i表示中国,j表示贸易伙伴国,t表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distij表示出口国i与进口国j之间的地理距离,gdpij表示i国与j国人均GDP差额,infj表示j国交通基础设施,openj表示j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languageij表示虚拟变量,代表i国与j国是否拥有共同语言。
为了消除数据异方差对实证分析的影响,对方程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
lntijt=β0+β1lndistij+β2lngdpijt+β3lninfjt+β4lnopenjt+β5lanijt+εijt
(7)
(二)变量描述及预期符号
据双边贸易成本理论,式(7)变量设定与说明(表2)如下:
(1)地理距离(distij)。在传统引力模型中,贸易双方之间的地理距离会间接反映出该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因此贸易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成本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根据谷歌地图来测量北京与沿线主要国家首都之间的地理距离。
(2)人均GDP(gdpijt)。林德的重叠需求理论认为,一国的人均GDP水平会影响该国的需求偏好,贸易国之间的需求偏好越接近,经济需求结构也就越相似,两国之间进行贸易产品的范围也就越广泛,进而贸易成本也会越低[15]。本项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3)交通基础设施(infjt)。《世界贸易组织报告2004年》研究结果显示,在引力模型中加入反映进出口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变量对双边贸易流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建设,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铁路基础设施情况,用贸易伙伴国家铁路长度除以该国国土面积表示铁路密度。这里的铁路长度是列车可通行的整条线路长度,不考虑平行轨道。本项数据来源于世界数据图谱分析平台。
(4)对外贸易依存度(openjt)。对外贸易依存度通常用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表示。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大,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与其开展贸易活动越加密切。本项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5)虚拟变量(lanijt)。本文选取的虚拟变量主要考察的是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是否拥有共同语言。如果贸易各国之间有9%或以上的人使用相同语言,则表示两国拥有共同语言,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本项数据来源于CEPII数据库。
表2 解释变量含义、预期符号及理论说明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08—2017年面板数据,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确保回归结果的有效性,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由于模型中的距离变量是固定不变的,不存在时间序列数据,而虚拟变量语言是无法计量的,因此无法对这两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运用Eviews 7.0软件对变量lntijt、lngdpijt、lninfjt、lnopenijt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单位根检验结果
对以上解释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是: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因此变量lntijt、lngdpijt、lninfjt、lnopenijt都是平稳序列,可以直接进行回归分析。
由于模型中包含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地理距离变量,因此无法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F统计量重在检验是应该建立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而豪斯曼(Hausman)统计量重在检验是应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通过这两种统计量进行检验,判断是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还是混合回归模型。经过检验发现,混合回归模型比随机效应模型更加显著,因此本文选用混合回归模型来估计模型中的参数。为了检验模型的平稳性,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对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计量回归结果
注:*、**、***分别代表10%、5%、1%的显著性水平;括号里的值为t值
表4列示了计量回归结果,从F值可以看出,所有方程均表示回归有效,并且都拒绝变量系数为零的假设,说明方程所选取的解释变量是合理有效的。从R2值看,随着变量的增加,R2值由方程1中的0.365逐渐增加到方程5中的0.678,说明随着解释变量的增加,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逐渐增强。从t检验结果来看,所有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所有解释变量的实证检验符号与预期符号相符,说明方程整体的解释力相对较好。
从表4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
(1)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成本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贸易双方之间的地理距离每增加1个百分点,双方贸易成本将增加0.28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地理距离依然是阻碍双方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地理距离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随着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和方式的变化发展,地理距离在贸易双方之间是否开展贸易活动中不再是决定性因素。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特别是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未来国际贸易活动中,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可能会逐渐减小。
(2)人均GDP差额对双边贸易成本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当贸易双方人均GDP差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双边贸易成本将增加0.078个百分点。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一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人均GDP越接近,则双方之间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越容易开展产业内贸易,双边贸易成本也就越低[16]。近十年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双边平均贸易成本相对其他国家较低,而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同期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人均GDP差额同样小于其他国家,这直接验证了“林德假说”。
(3)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成本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当贸易伙伴国铁路密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中国与其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下降0.108个百分点,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这说明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国铁路密度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双边贸易成本。中国与铁路建设发达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有利于促进双边贸易成本的降低。笔者同样计算了中国与G7成员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发现中国与G7成员国的地理距离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远,但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得中国与G7成员国的双边贸易成本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
(4)进口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双边贸易成本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贸易伙伴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双边贸易成本就会减少0.235个百分点,说明进口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大、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活动和降低贸易成本。实证分析得出马来西亚、泰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对较高,而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确实相对其他国家更小。
(5)贸易双方拥有共同语言对双边贸易成本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国家贸易活动中,如果贸易双方拥有相似的语言文化,则越有利于贸易活动的开展,减少沟通障碍,降低贸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传递成本。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改进的Novy模型基础上,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成本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和实证,结论如下:
第一,200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和平均贸易成本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降幅达到7.87%;但近十年中国与沿线主要国家之间平均贸易成本差异相对较大。
第二,不同替代弹性的取值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较大,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平均贸易成本随着替代弹性ρ取值的增加而下降,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成本变化趋势对替代弹性的不同取值并不敏感。
第三,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地理距离、人均GDP差异、进口国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密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双边贸易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如果拥有相似的语言文化对双边贸易成本也会有显著影响。
为了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应该积极探索进一步降低双边贸易成本的有效方法。结合中国新时代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可能的解决途径:
(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垂直专业化分工依然是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贸易分工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应该继续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通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规模化降低贸易成本;另一方面应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优势互补,完善中国与沿线贸易伙伴国之间贸易产品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提升中国出口产品在全球价值链环节中的地位,增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和双边贸易成本。
(2)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距离而产生的贸易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由于“一带一路”沿线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交通的畅达、运输的装箱率和通关效率是未来降低成本的重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充分利用AIIB(亚投行)加强沿线国家之间交通、通讯、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全相关的贸易便利化措施,简化对外贸易活动中相关的审批程序,降低对外贸易成本。
(3)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扩大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程度,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流,建立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统一的贸易自由化咨询平台;加快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进程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利用自贸区关税优势及贸易便利化优势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紧密度,缩小中国与沿线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
(4)推动文化相融,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语言文化推广与学习。通过与沿线国家建立“汉语桥”、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活动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双方优秀文化相融;针对双边贸易产品制定相应的文化战略,避免因文化障碍而增加双方贸易成本,促进双方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