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着北京湾走来的老祖宗们

2019-05-14吕金波郑桂森

化石 2019年1期
关键词:马兰黄土遗址

吕金波 郑桂森

从小就听北京四合院的老北京人说起“北京湾”,说北京平原原来是一片海湾。但最早文献记载“北京湾”的是德国学者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1877年所著的《中国(China)》,将北京西山地层划分为13层,第12层为黄土,在注释黄土时说:“黄土——我们在北京湾(Bucht von Peking)西南部的山脉边缘初识这种地层,在斋堂山谷中找到了它”。1905年,美国地质学家维理氏(Bailey Willis)描述:“中国东部自纬度40°起,有大平原向北入丛山,形如海湾,其东南口径宽达45英里。山脉因之而被横断。从平原以观其四围之山岭,犹海湾之于石壁。其湾澳之部分名之曰北京湾(Bay of Peking),似为正当,此言可想见平原之形状矣”。这段话是叶良辅在1920年出版的《北京西山地质志》第四章地文中翻译的,充分证实:“北京湾”体现了北京的地貌特征。

马兰黄土(山路左侧)

这就是北京——西山和北山两大山脉交汇,两山在东南方为冲积形成的“北京湾”,西山属于太行山山脉,北山属于燕山山脉。北京总面积16410km2,山地面积10072km2,占61.4%,海拔一般1000~1500m,最高峰为与河北省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 3 m;平原面积6338km2,占38.6%。海拔一般10~60m,最低处在通州柴厂屯,海拔8m,著名的天安门广场海拔44.4m。

周口店遗址(怀旧照片,摄于2000年1月)

北京西山是一个北东向展布的大向斜,南部房山为年代相对较老的石灰岩地层,中部门头沟为年代相对较年轻的煤系地层。房山的石灰岩发育岩溶洞穴,形成了周口店猿人洞穴,出土了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和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门头沟的斋堂山谷发育马兰黄土,出土了1万年前的东胡林人。“北京湾”转弯处山前残丘昌平雪山出土距今6000年至4000年前的雪山(也称靴山)文化。可以说,古人类是自古以来沿北京湾走来。

3000多年前至今,人类又一次沿着“北京湾”建立城市,是一次文明的行走。房山出现了董家林西周燕国遗址。800多年前,围绕蓟丘建立了金中都,元朝将都城移至东北建立元大都,明清形成了现代北京的中心城区。所以说,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

50万年前到3万年前,人类居住在“北京湾”西南的周口店岩溶洞穴。1918年瑞典学者安特生(J. G. Andersson)发现龙骨山猿人遗址,1923年奥地利学者师丹斯基(O. Zdansky)发现猿人牙齿,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Davidson Black)和中国学者李捷命名猿人牙齿化石为Sinanthropus pekinensis,拉开周口店猿人遗址研究的序幕。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发现第一颗完整的猿人头盖骨,确立北京猿人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使周口店古人类学的研究领先世界;1936年贾兰坡又发现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二战期间,周口店猿人遗址先后出土的5颗猿人头盖骨神秘失踪。1933年,裴文中主持挖掘山顶洞人遗址,山顶洞属于旧石器末期文化,人们已经懂得缝补兽皮衣服、骨器装饰和赤铁矿祭祀活动。周口店猿人洞穴的岩石为4亿年前奥陶纪马家沟组石灰岩,岩溶作用形成垂直向下的锁孔形断面,锁孔下方为垂直裂隙,5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碎屑物埋藏了北京猿人;锁孔位于上方,实际上是穿洞,在3万多年前的晚更新世沉积物中埋藏了山顶洞人。现在北部同为马家沟组层位的石花洞第4层发育锁孔形断面,反映了猿人生存时期的空间,可以进行对比研究,拓展研究范围。

1万年前,人类由周口店岩溶洞穴走出,来到了斋堂盆地的黄土台地。斋堂盆地为永定河最大的支流清水河,上游为斋堂水库大坝,下游为东胡林人遗址,河流南侧发育马兰砾石台地和西胡林黄土,河流北侧发育9条黄土梁(俗称九龙头)和东胡林黄土台地。在盆地出口北侧发育桑峪黄土,南侧发育军响黄土。在天仙庙东侧的原烧砖场(第4龙头)为著名马兰黄土研究基地,地质工作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马兰黄土发育2层古土壤,全新世黄土普遍发现有碳粒,也发现过古人类骸骨,更新世马兰黄土与全新世黄土的界线明显。1966年,郝守刚在马兰黄土上方的全新世黄土发现东胡林人。1976—1993年,北京市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对马兰黄土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桑峪人化石,2017年,北京地质学会继续调查研究马兰黄土。东胡林人遗址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清理认定,是一座新石器墓葬。这座墓内共发现7具遗骸,被命名为“东胡林人”。因该墓葬位于全新世黄土底部,马兰黄土顶部,故研究者将其年代定为新石器早期。1985年东胡林人遗址被列为门头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大学郝守刚、夏正楷和赵朝红等进行了研究,认为东胡林人佩戴紫游螺穿成的项链,现在紫游螺分布在南海,可能迁徙路线较长;东胡林人吃的朴树仔具有韧性断口,可能秋季下葬。黄土是中国特有的地质体,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马兰黄土经历了地球上最后一次冰期(新仙女木事件),主要是气候干冷环境下的风成沉积,但其中可以发现有两次气候短暂变暖的阶段。国际上研究欧洲北海的海洋钻孔岩芯时,发现有几次北极冰盖扩大的事件,这些在马兰黄土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记录。特别是在东胡林村黄土中发现古人类化石,开拓了马兰黄土与人类发展关系的研究,意义重大。

斋堂水库

北京5000年的文明史可以到“北京湾”山前平原的残丘雪山遗址去寻找。1958年北京大学发现昌平雪山遗址,1962年开始发掘,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遗址分布在雪山东南的台地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分为3个时期:早期文化遗址与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有相似之处,以红陶为主,距今6000年;中期属龙山文化,树轮校正年代距今约5500年。文化层的一、二期为原始社会阶段,相当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雪山文化晚期,近似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商文化遗址,距今4000年。

北京建城史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国。房山董家林村西周遗址试掘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发掘始于1972年,1981—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成琉璃河考古队,发掘了214座墓葬,21座车马坑,解剖了两处城址,其中1193号大墓出土了“克盉”、“克罍”和西周初年的漆器。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和矩鬲刻有43字铭文,记载燕马公长子克受封燕侯史实的克盉及克罍。西周燕都遗址经过了4次大规模的发掘,证实了《史记》的记载,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5)克商封召公于燕。

北京有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是我国历史上最近4个朝代的建都之地,指的是金(1115—1234)、元(1279—1368)、明(1369—1644)和清(1645—1911)。中华民国的一段时间和当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也都定都于此。

东胡林人遗址(怀旧照片,摄于2013年9月)

说完了“北京湾”,下次再说说横切“北京湾”的河流永定河。今天的北京中心城区是永定河的冲洪积扇,所以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的文化河流,因为永定河横切“北京湾”,流经延怀盆地、北京西山和北京平原,沟通了古今首都(涿鹿—北京)。

猜你喜欢

马兰黄土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堡中堡
平度马兰油桃美名扬
辽上京遗址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
我帮爷爷放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