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2019-05-13孙啸
孙啸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的产业结构模式,改变了人们以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而如何将互联网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紧密融合,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是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前提,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国家各项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抓手。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情况,探讨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服务型;党建
一、信息化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中,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转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以此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创新性地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不仅给社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奠定基调。互联网的开放性打破了以往阶段信息闭塞的状态,延伸交互的结构,使资源共享能力提高,提高交互速度,使处理能力更强,提供多样平台,使终端交互更加频繁。所以运行“互联网+党建”模式,有助于推动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发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程度上改变党中央与基层党组织“断链”,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失联”现象,从而转变基层党组织职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高基层组织的民主水平,服务能力,从而提升各界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程度。
二、信息化背景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削弱。服务型党组织信息化要求我们改进传统的工作手段和方式,以网络为媒介,“下放”领导的话语权;以频繁交流交互的方式,听取各方建议和意见,从而达到高度统一性。而这一方式弱化了核心领导作用,使部分干部因个人素质问题,认为核心作用的弱化以及额外工作的增加,从而拒绝信息化的推进。另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党员和群众,他们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力也不同,所以把握好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二)网络空间话语领导权的“缺场”。网络空间的开放化、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创造了人人可以各抒己见的平台,但同时网络中也存在不良虚假信息和不正的思想观念,海量的信息也容易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混淆人民的判断力,易扰乱正常的基层服务功能。同时,近些年发生的网络群体事件,影响党在人民群众的威信力。网络的舆论功能一方面起到即时监督的作用,但同时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网络暴力之类的社会问题。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党抓牢网络空间话语领导权的同时,要以客观事实条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三)基层民众政治参与诉求的提高。虽然服务型党组织信息化要求利用互联网来回应民众的诉求,但手把手的扶危帮困依然是工作不可缺少的。无论是传统党建,还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党建,都具有政治性、严肃性、保密性等特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國网民规模达到 7.51 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率高达 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4.6 个百分点,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使得民众表达利益诉求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与此同时,网络中的负面影响会干扰正常的政治生活和党的执政工作,因此要从制度层面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保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舆情监控制度等内容,强化安全防范,防止信息流失,确保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发挥积极作用。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要让信息化手段成为服务型党组织的“眼”,不断提升民主化水平。依赖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党联系群众的信息交流成本得到了极大幅度的降低,同时也提供了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多种信息网络交流的便利渠道。所以党组织应该利用这一条件,对于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反馈,提高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曝光度,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透明化,更要注意利用网络的良好条件,问计于民,问计于普通党员,从而增强党员群众对政策决策的认同感,降低执行过程中不必要的阻力。
(二)要让信息化手段成为服务型党组织的“手”,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基层党组织需充分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去处理传统基层党建工作中党务管理、组织管理、信息咨询、信息统计、数据处理等繁杂单调工作量大的工作;充分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数字动态化管理组织工作,从而做到时刻记录、更新、调整,归录档案,从而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效能。另外,在党组织信息发布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制作网络教学课程,发布视频,使得动态的展现出基层党组织工作进程,提高社会各界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监督度,加深社会各界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理解。
(三)要让信息化手段成为服务型党组织的“心”,不断提升党员和群众的满意度。信息化时代中,信息发布和交互的方式在不断更新换代,这就要求党建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依靠一支笔、一张嘴、一份报记录发布信息的模式,去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图片、视频、多媒体甚至游戏等来为群众传递信息,力求让党的服务接地气,贴民心。各级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的交流形式也要与时俱进,可以利用具有人气的微博、微信等移动信息平台,缩小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并且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党组织可以达到与党员群众交心的目的。
四、结语
信息化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互联网+党建”是当今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建设工程。但其中网络本身也存在着风险和问题,影响党的正常执政工作,因此要求我们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正视问题,规避风险,力求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效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从而使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民众政治生活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湘,贺书伟.高校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问题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4).
[2] 李岁月.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