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变化看全民阅读推广
2019-05-13许松河
关键词: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全民阅读;阅读推广
摘要:文章分析了网络技术对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推广的影响,提出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的构思与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4-0119-02
阅读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最佳载体。随着计算机网络新时代的到来,阅读这项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活动,正逐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技术的普遍发展和应用,使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同样也在影响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这些变化对推广全民阅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网络技术对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推广的影响
1.1阅读方式
1.1.1阅读方式的变化和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传统的以纸质阅读为主的阅读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15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在所有的数字阅读媒介中,手机是发展最快和接受度最高的新媒体。手机是目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手机阅读无处不在。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数字化阅读必将给以纸质阅读为媒介的传统阅读方式带来巨大冲击。
1.1.2阅读方式的变化对阅读产生的影响。数字阅读的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不受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局限的阅读环境。数字阅读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首先,数字化阅读是碎片化阅读、浅阅读、快餐阅读,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功利性,不能满足读者的系统化阅读需求,当人们的阅读逐渐远离了深入与思考,遠离了传统文化,势必会造成传统阅读之殇,直接影响到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1]。其次,数字化阅读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内容庞杂,其中也不乏不良商家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而发布的低级、庸俗的不良信息。图书馆应该利用数字阅读的便利,积极引导和推广民族的经典、世界的经典,让经典的作品浸润读者的心灵,启迪读者的智慧。
1.2阅读习惯
近年来,随着阅读危机的加剧,全民阅读意识淡薄,成年人忙于工作,生存压力使他们无暇阅读,而学生又忙于应付学业压力,阅读有心无力。功利化阅读倾向日益严重,浅尝辄止,应付考试成为读书的陋习[2]。当今社会,大多数成年人读书、看报的时间比较少,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从历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就可以看出。阅读数量的减少不仅会对家庭阅读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问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阅读氛围直接影响社会阅读氛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年人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上班,还要照顾家庭,尤其是对于上有老下有小、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言,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是很困难的。因此,利益化、碎片化的快餐式阅读盛行,而能净化心灵、提升文化素养的深阅读越来越少。
1.3阅读内容
我国每年出版新书大约50万种,图书报刊出版总量已名列世界前茅。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共出版图书499,884种,总印数90.37亿册(张),总印张777.21亿印张,与2015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5.07%,总印数增长4.32%,总印张增长4.58%。但是,目前的图书报刊市场参差不齐,一些标题十分吸引人的图书的内容却粗糙不堪,尤其是一些排在“在线阅读”和“收费阅读”前十位的网络图书,大部分是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盗墓小说,标题使用解密、重磅等字眼以博取读者眼球,但其价值却值得商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读者阅读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改变,片断式、快餐式、功利化的阅读逐渐取代了细读和精读。
1.4阅读推广
目前,我国面向读者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以讲座、推荐书目、书展以及读书日为主要形式[3]。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一般通过图书馆的网站发布,其中只有少数图书馆提供RSS服务,即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由于缺乏长效机制,许多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是在“全民读书月”“世界读书日”等时间段开展的,活动结束后,阅读推广活动也就结束了。因此,有可能在公众获取经典阅读推广信息的同时,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已经结束,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成年人参加[4],达不到阅读推广的目的。
2开展全民阅读推广的构思与建议
2.1建立健全全民阅读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活动,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我国应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势,互相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的阅读推广活动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图书馆还需要不断更新阅读内容和形式,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阅读运行机制,这是阅读推广活动持续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许松河:从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变化看全民阅读推广
2.2关注全民阅读需求及习惯的变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读者群体也越来越倾向于阅读那些可以在短时间内能给自己带来收获的书籍,阅读体现出明显的功利化特征。对于专家学者争议比较多的功利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问题,笔者认为也应当从客观的角度来对待。其实,数字化阅读只是改变了阅读的方式,通过数字化阅读同样可以阅读经典作品,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开展阅读都能获取知识、启迪智慧。图书馆相关部门要利用这种变化,辩证地看待功利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带来的变化,推动全民阅读的开展。
2.3抓紧制定促进全民阅读的相关法规,稳固全民阅读的地位
2014年,“全民阅读”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李克强总理倡导全民阅读,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应当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发展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等哲学社会科学。由此可见,全民阅读正逐步受到关注,政府主导推动的全民阅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可喜的是,2016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全民閱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2016年3月《国务院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把《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列入文化立法的预备项目,这些都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法制化进程的加速,全民阅读将进入法制时代。不仅我国如此,世界各国如美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早已把全民阅读视为提高综合国力的有力因素[5]。全民阅读立法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大势所趋。
2.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0.3册,远远低于国际图联规定的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2册的国际标准。因此,图书馆要加大建设力度,采取筹资多元化、馆建小型化、收藏特色化、布点社区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现代化的布局规划[6],为全民阅读推广提供必要的平台。
2.5紧跟时代步伐,加大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力度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为人们的阅读服务提供了便利,图书馆也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图书馆应在了解移动图书馆传播特征以及网络时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大跨行业的合作力度,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加大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力度。
3结语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阅读正在发生着变化,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顺应时代潮流,积极采取对策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为提高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和文化素养做出积极的贡献。参考文献:
[1]吴高,韦楠华.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47-51.
[2]共享全民阅读盛宴 打造美好精神家园[EB/OL].[2015-04-09].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d22d520102vc6o.html.
[3]王桂平.“全民阅读”的拓展与公共图书馆的导读使命[J].图书馆杂志,2010(1):95-96.
[4]刘红,刘力文.少年儿童图书馆电子书阅读推广的实践研究:以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7):116-117.
[5]陈颖仪.美国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经验分析及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5):97-99.
[6]王洋.公共图书馆推进社会阅读再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0(9):83-85.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