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若干思考
2019-05-13吕林珊
关键词:图书馆;创新;个性化服务
摘要:文章阐述了现代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现状,指出了图书馆现有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图书馆员做好本职工作、完善图书馆各类设施、数字信息化资源维护及提升职工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方向,旨在为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4-0098-02
1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现状
1.1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类型
现代图书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高校、事业单位及企业为主的图书馆建设,满足内部的教育和学习需求的图书馆服务。二是面向全社会的具有开放性的图书馆服务,满足大众的阅读和学习需求的公共性的图书馆建设。三是以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数字化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服务特点。
1.2服务现状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馆员的工作重心是以读者为中心,这就要求图书馆员提高自身素质,将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给读者。馆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到按时开馆、按时闭馆,服务热情,工作认真,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还要及时整理图书,对新书进行编码、上架等,以方便读者取阅。随着现代化技术广泛地融入图书馆,图书馆的阅读环境更加舒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读者的惰性。如:个别读者在馆内睡觉,在阅览室内吃东西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图书馆员应重新定位自身的职责,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与读者交流,为读者服务,让读者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能使读者享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
2图书馆现有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
2.1基础工作不到位
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借还图书、参考咨询等服务的场所,这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但由于图书馆内部环境舒适,外部环境优美,致使部分馆员出现懒惰、应付读者的行为,出现了与读者沟通交流不到位、无视读者的需求等情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馆员对图书馆工作不够重视,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为读者服务的意识,降低了读者的借阅体验,影响了其借阅图书的积极性。
2.2应对信息化的能力不足
网络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我国传统图书馆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目前,我国图书馆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如何应对新的信息成为图书馆管理事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的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图书馆也在发展数字资源,数字资源甚至成为很多图书馆重点发展的资源。但是,一些图书馆在发展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实体书的发展与应用,还有一些图书馆则与之相反,只注重对实体书的建设而忽略了数据资源的发展,致使图书馆与信息化严重脱节。
2.3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
近年来,我国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增大,但部分二线城市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基础差、设施陈旧等问题。虽然有的图书馆地处闹市区,甚至有些图书馆地处城市的中心区,但由于设施设备简陋、老化,不利于群众参加公共文化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其服务质量差,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等,进而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归属感。
3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方向
3.1图书馆员要做好本职工作
图书馆员要主动做好读者导读工作,咨询台和问讯处是图书馆对外服务的主要窗口。图书馆员必须充分了解读者情况,运用自己掌握的业务知识来辅导读者,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读者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图书和适合自己的阅览室;图书馆员应主动向读者介绍图书查询系统的使用方法,使读者能够快速地查找到所需文献。另外,图书馆员还要接待好来馆闲逛的读者,因为这类读者进馆时并无借阅目标,亦无借阅打算,因而进馆后东瞧西看,不停地走动,所以图书馆员一定要认真对待、慎重从事,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3.2完善图书馆各类设施
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图书馆能够正常服务读者的基础,因此,图书馆要完善各类设施,满足读者需求。各级图书馆应合理整合馆舍资源,加大对公共设施的维护力度,无论是新馆或是陈旧的老馆舍都要适合图书的保存,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要营造干净整洁、安静的阅读环境,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笔者认为,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①分类清楚。图书分类要准确无误,便于读者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源。②自助设备。图书馆应及时更新自助查询系统,完善自助借还书设备,使读者到馆后可以很方便地實现自助查询、借书、还书、续借等一系列操作,极大地提升了借阅体验。③特色阅览室。各级图书馆可借鉴国外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开辟特色阅览室,扩大服务内容,为特殊群体开展服务,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3.3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应完美结合
目前,图书馆发展进入网络化、数字化的新阶段,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现代图书馆来说,既要重视对实体书的收藏,也要兼顾数字资源的发展,要将二者完美结合,不能使其独立发展。因实体书的内容丰富,数字资源更加方便快捷,二者各有优势,共同组成了图书馆的整体资源。目前,许多图书馆的实体书与数字资源相对独立,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将二者充分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4提升馆员素质
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都是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开始的,因此,强化馆员内涵素质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前提。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在政治思想素质方面,图书馆应重视加强图书馆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培养馆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热爱图书馆事业,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要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以良好的职业形象、文明礼貌用语、主动热情的态度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在业务技能素质方面,馆员要具备一定的图书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要熟悉馆藏,并了解它们的学科体系和分类方法,进而更好地做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
3.5结合实际创新服务类型
吕林珊:现代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若干思考
3.5.1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基于传统服务面广而不够深入和读者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及个性化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公共图书馆要想真正实现对所有读者开放,不仅要对读者的职业类型、年龄特点、阅读心理进行分析,还要对不同读者的差异性需求进行归类,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基础设施,为老年读者举办书法绘画、健康知识、戏曲艺术、法律常识等公益性的专题讲座,让更多的老年读者走进图书馆,还可以为青少年读者举办图书交换、电影赏析、经典诵读等活动。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正处于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青少年的阅读推广工作应该引起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对于学龄儿童,图书馆员要引导他们多读一些有益的绘本图书,为他们举办一些益智活动及拓展思维的户外活动,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
3.5.2开展创新云服务。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读者更在意的是信息的可获得性、传递性和时效性。图书馆开展差异化服务就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云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构建自身的网络平台。二是利用第三方平台。读者可以借助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查阅相关书籍信息,了解图书馆的动态资讯。三是既利用自己搭建的平台,又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微平台”。读者通过绑定图书证号,可以快速进行馆藏查询、在线续借、借阅历史查询等相关操作。云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3.5.3图书馆与社会诚信体系接轨。社会诚信体系是一种以社会诚信制度为核心的维护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正常秩序和促进诚信的社会机制,是一项政府推动下全社会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信用状况差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因此,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繁荣发展,全面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图书馆界也相继推出了诚信借阅管理办法。河南省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培养读者高度诚信的素质,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圍,推出免收图书借阅逾期费服务,并建立了读者诚信体系;温州市图书馆为了方便市民借阅,也推出了芝麻信用分借阅的新办法,即芝麻分在550分以上的读者就可以享受免押金办证,享受图书馆信用借阅服务。
参考文献:
[1]费庶.微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态势[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2):89-93.
[2]陈臣.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3(6):75-79.
[3]潘雪莲,张小琴,华薇娜.基于基础智慧的图书馆推荐服务的调查需求[J].新世纪图书馆,2013(3):29-32.
[4]蒋琦琦.微信服务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7):201-202.
[5]朱铮.图书馆的“微”时代: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微信服务运用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5(1):196-198.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