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日艮前
2019-05-13李岩
李岩
隐约记得中国古代的一个笑话。
一个差役负责押解犯了法的和尚入监。他很用心,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工作,不停叨念几样不可丢失的和尚、文书和行李。频繁清点,近于痴狂。和尚一见差役这种精神状态,灵机一动,用酒醉翻了差役。换上差役的衣暇,把自己的僧服套在差役身上,而且把差役的头也剃光,然后跑路了。
差役酒醒后不忘公干,依然清点这几样。文书、行李都在,照下镜子摸着秃头说和尚也在。少一件是什么呢?都在呀。想半天才想起来是自己不见了。
和尚想得很周全,成功逃脱。差役把要做的事想得也很清楚,可中间出了岔子,他便蒙了。
“想清楚再干”是句老生常谈,吊诡的是人想清楚再干的事往往与事办砸了后如何收场有关。比如说谎,人难免说谎,但细节总会出漏洞,所以说谎前先要想清楚。可百密一疏,是谎言,终有败露之时。
我尽量少说谎并非是情操高尚,而是小时候一说谎就被家长识破,从此没了胆量。长大了以后“三思而后行”成了习惯,可在做完一件事之后,总会觉得不是很满意,总留下遗憾。也许,这才是人生常态。
我听一个朋友讲他在实验室做实验,一切都照老师吩咐去做,反复做,反复想,却无法获得成功,无奈去请教老师。老师询问所有流程后也没发现问题出在哪里,直到亲眼见到他的操作才知道错在哪里了,是搅拌的力度不够。
经老师指导,使劲儿搅拌后实验就成功了,使劲儿想却不一定能想出来。所以说实践出真知。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里有个人不停地抱怨说他想学做一道菜,教他做菜的人把放什么调料用多大火候一一交代清楚了。教做菜的说明白了,学做菜的也听明白了,可回去一做完全不是味儿。
学做菜的左思右想也不明白为什么做不对味儿。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人生在世有多少事能想清楚呢?又有多少事想清楚就能做好呢?
世间的一切时刻都在变化,所有的静止只是相对的。所以,即使想清楚后再做也不要奢望尽善尽美。每天都要想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做什么事情见什么人。喜怒哀樂,柴米油盐,面对繁杂的生活,应对无妄之灾,又怎能想清楚一切才生活呢!
当然,人的每一刻存在都无法抑制思想。
很多影视剧中总有这样的桥段,人将死前最后一句话会发出“悔不当初”的哀声之后才闭眼。这一句“悔不当初”大概是当初没想清楚就做了糊涂事。
闭眼前才想清楚是不是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