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职教联盟的中高职衔接探索

2019-05-13潘永惠周亚娟朱永林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潘永惠 周亚娟 朱永林

【摘 要】针对当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客观问题,组建区域职业教育联盟,提出“中职大类、高职细分”的专业衔接思路,明确“现代班组长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构建“五岗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平台+方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提高区域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协同性。

【关键词】区域职教联盟;中高职衔接;五岗递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0-0050-04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都开展了省域范围内的中高职衔接研究、探索和实践,江苏省于2012年开始进行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试点,2014—2015年连续两年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项目建设,取得了较为丰富、有效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1]但是受省域范围内中高职衔接院校之间的地域距离、行政隶属关系、办学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依然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随着中高职衔接的进一步发展,衔接院校对接的专业之间往往存在“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情况,即一个高职专业对接多个中职学校的相近专业,而中职学校同一个专业也存在对接多个高职学院的情况,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很难协同;又如中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相对独立,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上无法真正实现一体化,能力递进、分段培养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较难实现;再如,由于省域范围太大,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体化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等产教深度融合培养也存在客观现实方面的困难。

对此,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及专业特色,组建区域职业教育联盟,努力探索中高职衔接办学路径,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一、组建区域中高职教育联盟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依托地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行业协会、骨干企业、中职学校、培训机构等,按照“统筹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组建区域职业教育联盟(以下简称“江阴市职教联盟”),系统推进区域现代职教体系科学发展。

区域职教联盟的工作目标是加强职业院校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探索“政、行、企、校”紧密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框架、新机制,促进职教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推进区域内职业院校“围绕产业设专业、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企业”办学理念的实施。同时促进高等职业学院、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师资培训、设备共享、信息交流、就业推介等途径促进职业院校有机协调发展。[2]

区域内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主管部门等起到平台搭建、政策引领、推动促进等作用;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中高等职业学校之间形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协作自律、共同发展的局面;中等职业教育将以职教联盟的名义统一进行中高职衔接项目招生、统一专业设置调配、统一教育教学管理、统一对外交流合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积极发挥行业优势,以紧缺人才培养为纽带、校企合作为重点、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强化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

二、明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班组”是现代企业组织中的基本细胞,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基础,班组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而号称“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既是直接的生产者,也是一线生产的指挥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关键作用。[3]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职教联盟在调研地方企业对一线班组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将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区域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即着力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突出“优秀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核心素养培育。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是一个广义微化和动态发展的概念。广义微化指“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是学校宏观层面的培养目标,但涉及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如数控、机电、汽车等制造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是“现代班组长型”人才,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服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领班型”“营销助理型”人才,而软件技术、视觉传达艺术等设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则是“项目组长型”人才。动态发展是指学生刚毕业时是生产一线班组的技术工人,但部分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成长为班组长,一些优秀的班组长还会逐步走上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的岗位。

(二)人才培养规格

很多企业对一线班组员工的考核侧重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等方面,而具有班组长潜质的优秀员工在这些基础上还要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质量监控、总结反馈”等班组管理能力。因此,我们根据企业对优秀员工及具有班组长潜质人才履职能力的要求,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通過不断梳理、探讨和论证,明确现代班组长型人才能力、素质的培养模型:以现代班组长型人才为核心,分为“道德品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具体细化为“遵章守纪、文明礼仪、情感态度、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学会学习、爱岗敬业、班组管理、工匠精神”九个基本要点。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优秀的道德品质是立世之本,过硬的专业技能是谋生之术,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发展之基。

三、构建“五岗递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在江阴市域范围内,组建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职教联盟,在上级相关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通过中高职衔接一体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政府、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多方协同的“五岗递进”(定岗→认岗→仿岗→跟岗→顶岗)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4]

(一)设计“中职大类、高职细分”专业衔接机制

根据“招生大类、转段细分”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框架,招生时仅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专业大类(行业、产业)介绍,避免中职学生入学选择细分专业时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通过三年时间“宽口径、强基础”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学习和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强化学生对细分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职业了解,让学生在升学转段、选择细分专业时更科学、更准确,尽可能让学生选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为今后的工作快乐、职业幸福奠定基础。

中职校:专业大类招生,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大类平台课程教学和技能训练,学生达到转段升学的基本要求后,对其后续高职学习所对应的细分专业进行引导,为学生升学转段时选择合适的专业做准备。

高职院:根据区域内中职学校开设的多个招生专业大类,构建相应的细分专业群(如中职机械制造大类招生,高职对应细分专业群包括的专业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为学生的后续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构建“五岗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上述专业衔接路径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于职业教育联盟“行业、企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定岗→认岗→仿岗→跟岗→顶岗”的“五岗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定岗:入学即入行,学生、学校与行业协会签署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合作协议,同时面向行业协会所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认岗:根据实际需要,中职低年级学生进入行业协会中相关重点企业参观,行业、企业相关专家通过讲座、授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企业文化和相关主要岗位能力要求等。仿岗:课程教学内容为模拟岗位工作过程,推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仿真实训等(中高职阶段交叉)。跟岗:工学交替,通过“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教学、技能训练、绩效评估等。顶岗:顶岗实习,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全部职责,为入职就业做积极准备。

通过“五岗递进”促进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结合岗位工作能力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培育高度融合,让学生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职业岗位体验、知识、技能和素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仿真到顶岗、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四、开发“平台+方向”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衔接设计

按照区域中高职项目“中职大类、高职细分”的专业衔接特点,构建“平台+方向”的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体系。专业大类的平台课程在中职阶段完成,为学生后续专业选择奠定基础;细分专业的方向课程主要在高职阶段完成,为学生高职毕业时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根据专业大类所面向的特定行业领域,深入分析中职专业大类与高职细分专业群之间的衔接关系,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衔接体系。以保证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共性要求的平台课程和实现不同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方向课程为主要形式,按照由简单到综合、由易到难、分级别开发的原则,进行核心课程群的整体设计,凸显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适应性和集群优势。

(二)课程体系组织安排

区域中高职衔接项目虽然由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构成,但是中高职阶段都须与相关企业进行一体化紧密合作。根据“五岗递进”现代学徒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要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中高職课程之间必须按照“中职平台+高职方向”循序衔接、互为策应。根据学生认知和技能培养的递进规律,中职教育阶段按照专业大类开设基础性的、单一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主要进行文化素养课程学习、多个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及道德文明养成教育,高职阶段课程设置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班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5]

针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中高职阶段性目标和“中职大类、高职细分”的专业衔接设计,中职阶段的教学内容是高职阶段的基础和平台,高职阶段的课程是中职阶段的延续和深化。从中职到高职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有序衔接过程,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职业技能训练、考工等级证书等方面都要进行一体化论证和重构,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梯度递增,确保“现代班组长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尹伟民,等.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策略与成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0):82-86.

[2]杨凌云.中高职衔接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09-111.

[3]刘玉娟.高职教育与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履职素质结构探析[J].职教论坛,2014(2):91-93.

[4]李占军.区域“中高职贯通培养”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18-21.

[5]李霆.“四岗递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0):44-47.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