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2019-05-13姚晓卉

关键词:口头事物文章

姚晓卉

【摘  要】

新时代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各学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教师在这场无烟的战斗中表现各异,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表现的风采迥然不同,有的穿新鞋走老路,有的茫然不知所从,有的人大胆探索……

目前语文教师电脑里存着的,学生书桌上放着的,新闻媒体广告喊道,这样那样的学习机,点读机,还有各种所谓语文学习名师精编的,虽然说大多数确实是名家或名师所编著的,但此类蔚为壮观,席卷全国的“鱼”对语文教学功能微乎其微,正是处在这样的时代里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应摔掉只能奏出个人音律的小语文,并把自己融入到大语文的环境中去,不由使我想起前人至理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关键词】

创新教育  教学原形 语文教师  积累与肯定

学生的作文一直备受关注,究竟如何上好作文課?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对于我们初中的学生来说,不适要把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就可以了的,而是要把发生的事情有声有色的记录下来,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事情。也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适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身具有的天赋。如果全靠天赋,我想我们教师的课堂就缺乏的引导的力度。因此,我想对作文教学中做以下几点阐述。

一、作文教学之原形,抓事物原形进行描摹

描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描摹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它的美学价值在于形象与生动。它能把静的变动,死的变活,抽象变具体,无形变有形。

1.学生习作不可强化以实俱实。在我们所拜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亲身经历的作品有,但没有亲身经历的作品也一样有优秀之作。那么,这就是作者涉足面之广的原因。我们中学生不再是小学生那样,能把一个事物写出来就行了的要求,还需要能把事物表达的更加精彩。这就要求学生需要运用好所学习的知识,不仅要观察仔细,还需要把几个同类事物归纳到一个事物当中来。不同年级所表达的同一事物也有所不同。如初一年级,由于刚刚进入初中生活,很多想法还局限于小学的那种以实俱时的写作手法,我们就需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怎样才能把某一事物写的更加完美上下功夫。初二年级是一个过渡时期,学生介于叛逆期,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教师需要训练的是学生能否发挥想象,将所知事物想象的更完美,或是能否为了能真实,让所写的文字为自己服务。

2.口头作文与书面习作一样重要。口头作文其实就是我们大家平常说话的内容,虽然不能是出口成章,但一定需要具有逻辑性。口头作文对于学生而言,需要不断的训练。让学生在说话过程中具有逻辑性,在不出现逻辑错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语言的修饰,使之成为说话的语言能够成为别人所爱听的语句。初中语文七宗旨之一就是交际活动,做到说话得体则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所以,我们在教给学生作文的时候,需要嘘声在日常用好口头语,也俗称口语化作文。因为,说话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不能把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划等号。在作文教学中,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要齐抓共举,不能因口头作文就忽略说话训练,也不能因为说话训练就淡化了口头作文。

二、积累与运用并重,写出来就需要肯定

在学生只有将事物按部就班的写下来的情况下,“写出来就是胜利”。我们看到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是一种胜利的表现,此时需要给学生肯定。当然,肯定学生也需要限度。

肯定学生只能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而不可作为奖励的依据。孩子作文写的好与坏,我们老师一眼就可以辨别出来,但是可以在同一个孩子身上,不同时间写的作文进行比较,文章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看文章是从思想、语言、结构、修辞等角度去评判,写文章就应该具有针对性,当学生以此作为研究了,并能够有所进步时,我们教师就不失时机的告诉他,这次通过细致的观察,文章能够达到某一层次了,这样学生得到认可后就能信心百倍,以便于今后的更加努力。同时,文章发现有所逻辑错误或是有些地方,只需要稍作修改就可大放光彩无疑需要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以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要有分寸地指出其不足,以便其能够继续努力,不断进步,而不能模糊了写的好与坏。

积累与运用并重。作文的素材关键在于积累,没有素材就如无米之炊,在语言锻炼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思想、渗有情感体验,才能成为一片优秀文章的衡量标准之一。试想面对一件事情的发生,没有个人主观的判断,何不成为夏日炎阳下枯燥的蝉鸣?如若没有思想的渗透,何不成为失去水分的枯枝?因此,在习作中需要积累素材,给学生引入一种思想碰撞的火花,让学生的文章通过素材的积累,遇到新生事物,进行主观判断方可成为有思想、有内涵的文字。当然,积累不等于以为的记录别人的文字,这是语言的借鉴和模仿,当积累一定量的时候,需要渗有自己的思想才能成为独树一帜的风格。如果一味的模仿别人的语言,这正是别人所说的鹦鹉学舌语言耿直,毫无生机,更谈不上色彩。正如邯郸学步,也许模仿的有模有样,但还是不能自己独有姿态,对于我们写作又有何意义呢?

三、构建作文的火花

在积累的基础上,学生缺乏的不是素材,而是对事物冲撞的火花。由于学生生活所处的环境较为单一,对生活实际缺乏整整的思考和理解。由于这种缺乏经历的现代学生,我们学生对语文感触最深的就是作文了。看到作文题目,学生被一个“怕”字蒙蔽,脑子里充满了惶恐,思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不自信,不能积极捕捉思维的灵光,自然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对身边发生的、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感人的生活事件无动于衷。因此我们因该教给学生善于发现身边小事,感悟人生哲理。

创设初中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新课堂,需要教给学生抓住事物特点塑造,积累与运用并重,构建作文中需要冲撞出火花来,才能写出有思想、有生机的文章。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问题

【2】语文教学二十韵

【3】嘉兴教育

【4】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口头事物文章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口头作文
春天来啦(2则)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