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菜肴名称翻译
2019-05-13杨心瑜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沉淀,中国饮食已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而随着国际文化的深化与发展,如何将中国菜品名称翻译得当并被外国食客所理解与接受成为一大重任。笔者通过翻译本校周边美食为灵感,针对菜名翻译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菜名英译;翻译方法;规范统一
【作者简介】杨心瑜,西南科技大学。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进步,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影响力也随之增加。中国俨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一员。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重视的同时,中国文化也被更多人所接触与了解。而作为一个舌尖文化极其繁荣的国家,中国的餐饮文化也随着中国走向世界吸引了众多外国人。但中国菜肴品类繁多,原料复杂,对中国菜肴的翻译方法也较为零碎尚未规定统一的翻译标准。菜肴名称的误译和不规范问题也导致其他国家对中国菜肴有一定的误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在翻译校园周边美食时也应慎重处理此类问题。由于文化的误解和机械式翻译,部分校内外国食客会对中国文化持有怀疑态度不敢尝试。针对此现象,有必要对中国菜肴规范性问题及其翻译方法进行研究。
一、直译法
中国菜肴的名称多是由其材料或者与其烹饪方法构成。而这类菜肴可归结于“写实型”菜肴。“写实类”菜肴通常由一个或两个主食材中间夹着烹饪动作组成。如炒鸡丝,番茄炒蛋等等。台湾学者张振玉先生将直译定义为“按照原文单字、片语、子句之顺序,并依照其字面之意义,不增不减之译法”。按此理解,“写实类”菜肴采用直译法是行之有理的。“写实类”菜肴的特点在于观其名称而知其材料与烹饪方法,因此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更能让食客直观地了解这道菜肴。校园菜肴烹饪方法主要以炒、炸、煎、烧、烤、炖、蒸为主。而针对中国菜烹饪方法未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笔者特此归纳对比国内外菜名烹饪方法的翻译做出下表。
中文烹饪方法 原文来源 原文
炒 New York Times They are an entree in any establishment where fried food is served outside from a window.
炒 New York Post who called herself “ Anna “ -- seemed more interested in his eating the fried fish shed made him
炒 NYTimes Use a wok, not a pan, for stir-fried noodles as noodles will spill out of a pan.
由COCA语料库查询可知,stir-fried 与fried进行对比,fried既可作“炒”也可作“烤”,而stir-fried则多为“炒”。 由此归纳,凡是带有“炒”字的菜肴可用stir-fried为译更为准确。如番茄炒蛋可译作tomato stir-fried eggs.
中文烹饪方法 原文来源 原文
炸 Bk: More They Disappear Tara had added a fried apple pie on the house, so Mary Jane finished off her meal with dessert
炸 Fox News And a day earlier, Zarghee Mayan, the fugitives supervisor at a fried chicken restaurant, was arrested on the same charge.
炸 STLouis Ice cream cookies and deep-fried appetizers dont usually come to mind when running a marathon or half-marathon.
将fried与deep-fried作比,deep-fried使用频率较少。COCA语料库显示,deep-fried使用频率仅为508次,且其中有些内容deep-fried并无“炸”的意思。由此归纳,炸可用fried作译。
中文烹饪方法 原文来源 原文
煎 Pittsburgh when it came to the traditional German favorites such as dumpling-like spaetzle and kartoffelpuffer, pan-fried potato pancakes, that she taught her daughter to make.
煎 Houston Breast of chicken was pan-fried and cloaked with a creamy leek and bacon sauce.
煎 News Statement He spoke on while they ate the food - fried rice and plantain with chunks of deepfried meat
將fried 与pan-fried作比,COCA语料库显示pan-fried 使用频率较fried低,但由上述原文例子可知,fried在某些情景下并不能做“煎”来解释。因此归纳煎可统一用pan-fried作译。
中文烹饪方法 原文来源 原文
烤 Colorado Springs Gazette Because turning to Arbys for a delicious roast beef sandwich is something you should do every Thursday.
烤 Cleveland.com But most importantly, theres a pig roast.
烤 Vanity Fair Now somebody pass her some barbecued goat,
烧的做法没有争议都译为roast。COCA语料库显示其使用频率为5404次。因此归纳烧可用roast作译。如叉烧肉 Roast Pork。
将roast 与barbecued作比,两词均多次使用与菜品名称,因此两者皆可用于“烤”作对应翻译。
依据上述方法,笔者将“炖”统一翻作stewed,“蒸”统一翻作steamed。有了菜肴烹饪方法的统一化规定,“写实型”菜品翻译可直接采用直译法加以统一化的烹饪方法即可。
二、意译法
中国菜肴部分是加以艺术手法美化而来,这类菜肴可归类为“艺术型”菜肴。针对这部分菜名,若采取直译法翻译,外国者必定难以理解甚至会放弃对菜品的尝试。当语言在语义、语法、结构、语序和惯用法等方面不同时,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和原文的字面含义进行翻译就行不通了。因此针对“艺术型”菜肴,运用意译法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在翻译菜肴中,“狮子头”的翻译则不能运用直译法。部分人将狮子头直译为“lions head”显然是不可取的。狮子头并非是狮子的头,若直译出来必将恐吓到外国人甚至会向自然保护协会投诉。针对此类菜肴,意译法则能很好的调节菜名直译的缺陷。意译法旨在翻译原文的大意或阐述其意译。在翻译“艺术类”菜肴时,译者可采用意译法将菜肴内容与材料进行阐释。如狮子头是将猪五花肉切成颗粒状,再剁成馅做成球状再浇汁而成。因此在菜名翻译时可意译为“stewed meatballs with brown sauce”既能让食客清楚的了解菜肴的内容,也能去其恐惧心理而进行大胆尝试。
“艺术类”菜肴中部分还蕴含有历史典故。例如佛跳墙,若直译为“Buddha Jumping Over the Wall”未免让人不知所云。但若采用意译法翻译成“assorted meat and vegetables cooked in embers”这道菜的做法自然就了然于心。由于这类“艺术型”菜肴的历史性与文化性,若只意译其菜名而不加以释义则失去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笔者采取译者刘增羽的意见,在此类历史性“艺术类”菜肴后加以释义,丰富其文化含义。
三、音译法
中国菜肴部门为表纪念加以地名或人名,而这类菜名可归类为“地方风味型”,例如北京烤鸭,四川钟水饺,眉山东坡肉等等。在翻译时采用音译法将地名人名直接译出,再加上菜肴的烹饪方法与材料。
菜品名称 音译后名称
饺子 Jiao Zi
宫保鸡丁 Kung Pao Diced Chicken
馄饨 Won Ton
馒头 Manto
粽子 Zongzi
培根 Bacon
烧麦 Shaomai
杂碎 Chop Suey
对于一些已被外国食客深入了解,其名称广泛知晓的菜肴可称为“定势型”菜品。如豆腐已有规定的翻译方式,即音译为“tofu”,则在翻译这类“定势型”菜品时可直接采用音译法进行翻译。笔者将部分常见的“定势型”菜品归类总结如下表,在翻译时可直接借鉴利用。
四、直译法与意译法结合
除去上述菜品名称,还有部分菜品由艺术手法与菜品名称结合构成。笔者称这类菜品为“实意结合型”菜肴。在翻译这类菜肴时可将实写材料或烹饪方法的部分直译,将加以艺术手法的部分意译或加以阐释。如翡翠虾仁可将“虾仁”直译为shrimps。而翡翠则指与虾仁一起烹饪的蚕豆,此处可将意义阐述,由此意译为“Stir-fried shrimps with peas”。由此食客不会对菜品产生歧义,同时也适当保留了菜品名称的艺术感。
五、归化法
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入,餐饮文化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部分菜肴名称加入了外国元素与中国菜品进行结合。笔者将这类菜品归类为“文化融合型”。如受到日本旋转寿司启发而产生的旋转小火锅则属于“文化融合型”菜品。若此处将旋转直译易导致译文扭曲,引起误解,食客未免不明其意。归化法是为了追求译文符合译人语语言和文化规范,符合目标读者阅读习惯的译法。笔者将旋转小火锅的自助式特征归化翻译出来,再加上火锅的翻译组织而成即为“The Self-served Mini-hotpot”。因此面对此类“文化融合型”菜品可以采取归化译法,首先将菜品名称进行分析,明确其取名来源与菜名烹饪方式,由此结合其特征进行归化翻译。归化翻译能使译命更加通顺流畅,易于理解,食客在阅读其菜名时能迅速知晓其特点,从而提高了就餐的效率与质量。
六、结语
菜品名称作为中华餐饮文化的一部分,其翻译也承担了促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任。当前各种翻译作品中菜名翻译版本极多,用词并不准确也缺少统一的规定翻译用词与方法。一菜多译、缺乏标准等现象十分不利于中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甚至可能阻碍中国全球化的进程。因此针对此类现象笔者做出上述方法建议与用词规范。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使用准确、高频率、受到外国食客认可的翻译用词能够准确的表达菜品信息,同时更好的推广中国餐饮文化,提高中国美食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云.中式菜单英译的实证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2014:88-90.
[2]黄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菜名英译[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016.
[3]陈金标.中国菜肴命名研究[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1,03.
[4]陈家基.中式菜肴英译方法初探[J].中国翻译,1993(01):34-36
[5]艾春娇.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术语翻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6]袁清.跨文化视野下中国菜名英译[J].科技视界,2017(2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