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阳楼记》英译本对比赏析

2019-05-13穆引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岳阳楼记

穆引

【摘要】从《岳阳楼记》的英文译本中,选出谢百魁和罗经国的这两个具有对比性的英译本加以分析和对比。试从两位译者标题、用词以及句式层面的翻译,探讨作者对译本的把握,以及译本中体现的译者对文化历史方面的翻译理解,同时也映射出译者自己的感悟,也对今后翻译学习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岳阳楼记》;谢百魁;罗经国;译本对比

一、引言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在写景中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理想。《岳阳楼记》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美的感叹,作者借写景的方式抒发自己济世救民的情怀,进而从山水楼观的意境深化至远大的政治抱负,使文章的境界更上一层。本文以谢百魁和罗经国两个版本的译文为例,加以对比分析和赏析。

《岳阳楼记》英译情况。《岳阳楼记》有多个英译版本,本文选取的是:谢百魁和罗经国的版本,除此之外还有杨宪益与戴乃迭、潘正英等版本。本文选取的是谢百魁和罗经国的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二、对比赏析

1.标题翻译的差异。谢百魁译(以下简称谢译):Yueyang Pavilion。

罗经国译(以下简称罗译):The Yueyang Tower两个译文翻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Pavilion”和“Tower”的理解,“Pavilion”的本意有:“阁、亭子、亭阁”,而“Tower”的本意有:“塔、高楼、堡垒、塔式建筑、塔楼”。因此,根据岳阳楼本身的建筑特点,罗译的“Tower”很符合对原文形象的理解。

2.用词方面的差异。相对于现代普通话来讲,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翻译更具有挑战性。文言文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在转换成英文时是否有准确的用词,并且还要考虑是否能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如文中出现的“谪守、庆历四年”和“巴陵郡”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词汇,这些词汇的出现无形中给两种语言的转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例1 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谢译:In the spring of the fourth year of the Qingli period, Teng Zijing was relegated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refect of Baling.

罗译:In the spring of the fourth year of Qingli , Teng Zijing was exiled to Baling Prefecture to be the prefect there。

在文章开篇句中,兩位译者采用的句式基本一致,对于“谪守”一词的用法上两位译者都采取了被动语态,但在用词上有本质区别。“谪守”一词的含义是:“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或守边”(摘自百度百科),根据对原文作者的理解,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至巴陵郡任太守一职的,而“exiled”本身的含义是“流亡、放逐、流散”,因此在这里,谢译中的“relegated”准确地译出了“谪守”一词的内涵,更符合译语作者对原文的理解。

例2 原文: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谢译:Thus Yueyang Pavilion was rebuilt on a scale larger than before and was graced with the inscriptions of the poems and rhythmic prose of the Tang and contemporary celebrities. I was requested to write something to mark the event.

罗译:The Yueyang Tower was renovated and enlarged, and inscribed on its wall were the poetry and the rhymed prose of learned men of the Tang and the present dynasty. I was invited to record this restoration effort in writing.

范仲淹在这句原文的表达中使用了“乃”一字,用来承接上下文,我们看到,在谢译的版本中用“thus”对应了“乃”这一词所起到的起承转合的作用,更加符合源语作者的表达方式。第二,根据对原文的理解,作者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邀,希望他用自己的文采记录下岳阳楼的宏伟景象,因此,罗译的“invited”更符合源语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例3 原文: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谢译:Who should I emulate, if not people of this type?

罗译:Alas! Who else should I seek company with save them?

在这里,作者范仲淹在这里使用了“噫”是想表达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悲叹和叹息之意,在谢译的版本中并没有体现源语作者在此处所要表达的“悲叹”情感,无法使读者与源语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而罗译中所使用的“Alas”更加符合源语作者对现实境遇“不满、埋怨”这种情绪上的表达。

3.句式表达的差异。在文章第二、三段的写景表写中,范仲淹大量使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来记叙岳阳楼盛大宏伟的景象,并通过这些夸张、拟人的表达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机,使洞庭湖的美景跃然纸上。

例1原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谢译:In my view, the grandeur of Baling lies only in Lake Dongting, which looks as if it were holding in its mouth the distant mountains and gulping down the Yangtze River. Boundless and marvelous, it presents in the morning sunshine and the evening twilight a most gorgeous spectacle.

罗译:The beauty of Baling centers round the Dongting Lake, which holds the mountain ranges in the distance and swallows the wa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It is so vast and mighty that it seems boundless. Dazzling in the morning sun and fading in the gray evening mist, it affords a myriad of scenes.

此处,对于“衔、吞”夸张和拟人的表达手法上,两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衔、吞”二字通常用来描述有生命的物体,在罗译的版本中,译者采取了直译的方式,选取了“hold和swallow”来形象地表达原文中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洞庭湖景象更具有动态美感,同时也更为直观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了源语作者本身的表达方式。因此,罗译的版本比谢译的版本更为传神、生动。

例2 原文: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谢译:one can hear the bleak wind howling and see the turbid waves surging to the sky. The brilliance of the sun and the stars are eclipsed and the shapes of the mountains and hills become obscured. The merchants and travellers are stopped on their way, staying in boats with declined masts and broken oars, while the light being so dim at dusk, one can fancy tigers roars and monkeys gibbers.

罗译:Chilly winds howl and turbid waves surge sky high. The sun and the stars lose their luster, and the mountain ranges are scarcely visible. Merchants and travelers have to put off their voyage, for the masts of the ships have collapsed and their oars broken. It is dark towards evening, and the roaring of tigers and the cry of monkeys can be heard.

范仲淹在這里使用的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气象变化的场景,同时,也增强了文章艺术效果。在这句开始,两位译者分别使用了“bleak和chilly”形象地表达“阴风”,在句式表达上,谢译的版本同时增加了“hear和see”这两个动词,使译文看起来更加生动传神,感觉像是每个读者也亲眼目睹了洞庭湖的盛况一般。在“虎啸”和“猿啼”这两个拟声词的表达上,两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表达句式。谢译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对仗的句式将“tigers roars”与“monkeys gibbers”相互对应。然而在罗译的译文中,使用“ the roaring of tigers”和“the cry of monkeys”的句式,没有谢译版本形象生动。同时,两位译者对于“猿啼”一词的表达有着不同的见解,谢译中使用“gibbers”,罗译中采用了“cry”一词,在这里,作者认为谢译中的“gibbers”更能形象生动的表达“猿啼”这一动作,而“cry”的本质含义与源语作者表达的“啼叫”有一定差距,无法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源语作者在此处描绘的场景。因此,谢译的版本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4.情感表达的差异。《岳阳楼记》主要是作者范仲淹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写,以此来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从自然景物阴晴变化的描写到自己的家国理想抱负,借景抒情,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原文通对岳阳楼周围碧水蓝天,沙鸥,鱼,花草景物的描写来传达作者难以自已的高兴情绪。谢译和罗译的版本中都大多使用了“sunny、smile、sweet、warm、”具有积极,欢快意味的词汇,来描述这些令人心情愉悦的美景,同时,这些心旷神怡的景色与上一段所描写的“阴风(bleak/chilly wind)、浊浪(turbid waves)”等阴郁悲伤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把源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写景融入到一起,使文章的思想内涵进一步得到升华。同时,文章的最后一段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作者通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自己和友人,并试图实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政治理想,进而在文章结尾感叹道:“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在最后一段中,作者用了“嗟夫”和“噫”这两个叹词,更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感慨与叹息,在两个版本的译文中,两位译者都用了“ah”一词来传递范仲淹“嗟夫”的具体内涵,与源语作者在此处想要表达的情感相互对应,通过问句的形式进一步加深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结语

以上两个版本,无论是用词、句式还是情感表达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思想层面的理解,尤其是面对我们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时,我们更应该抱着谦虚、谨慎的心态去学习,有效地传递我们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次,每一位译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观念,译者是源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关系桥梁,想要让目的语读者充分理解源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向,译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做到充分理解作品内涵或作者思想感情,拉近目的语读者与源语作者之间的距离,使目的语读者与源语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最后,在面对不同的翻译作品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千篇一律的否定,也不要一味地迎合,在进行翻译审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陈佳琴,舒卫征,王晶鑫.阐释学视角下的《岳阳楼记》英译策略[J].英语广场,2017(12).

[2]胡浩峰.典籍英译的语篇性探讨——以 《岳阳楼记》3个英译文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6(1).

[3]罗经国.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张越,张凌.罗经国《岳阳楼记》英译版本赏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11).

猜你喜欢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拥有一种“超能力”
《岳阳楼记》接受史研究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之异同浅析
基于语料库的《岳阳楼记》英译本译者风格分析
《岳阳楼记》三美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