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五字法”
2019-05-13文喜东
高考诗歌鉴赏千头万绪,但剔除枝蔓,抓其纲领,不外乎五个方面,若用一字来概括,即“景”“情”“事”“字”“技”。下面举例论述。限于篇幅,每项仅举一例。
一、“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例1.(2007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简析】从题目可知,王诗写“秋夜”。一二句写人,双鬓斑白的老人“空堂”“独坐”,且夜已“二更”,“悲”与“空”最能体现主人心情。三四句写景,万籁俱寂中,诗人听到山中野果落下的声音,也听到窗外草丛中虫子的鸣叫声,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周诗写“春夜”,从“春雪霁”可知。周诗一二句也写人,诗人“虚堂”“独坐”,“不闻更”点题,说明“夜深”,“对夜灯”写出诗人形影相吊之孤独。三四句写景,门外春雪初霁,一轮残月挂在半山腰,因夜深,气温骤降,溪水也已凝结成冰。
二、“情”。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不管是写景还是叙事,都离不开“情”。抒情才是诗歌的最终目的。
例1.(201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简析】《暮春》一诗主要抒发诗人惋惜春光逝去的伤感之情。在这暮春三月季节,早开的春花也已凋谢,伤春的愁绪只有这落花才能知晓。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飞,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染黄了树木,只有树上的杜鹃鸟在苦苦啼叫,声声让人生愁。《暮春山间》一诗表现的是诗人在春天漫步山野的闲适之情。春日的山野春花烂漫,春阳和暖,燕子翻飞,流鶯鸣啭,诗人漫步山野,尽情享受这春之美景,“缓步”之“缓”字,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侧面描写,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
三、“事”。叙事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强项,但敏感的诗人往往能捕捉到一些能触动人心的事件,来抒发感情。
例1.(2013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客从/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简析】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首联写珠之来历。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能织绡,他们的眼泪能变成珠子。珠来之不易,是鲛人的泪水,也即心血凝结化育而成。接着“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意在警告统治阶级应该看到他们所剥削的一切财物其中都含着人民的血泪。最后两句点明作诗本旨。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四、“字”。“字”在诗歌中叫练字,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也就是使诗歌鲜活灵动,意境脱颖而出的字眼,也叫“诗眼”。
例1.(200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简析】既是去访香积寺,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这里侧面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寂静的山林更显安谧。此句以动衬静,以虚写实。五六两句,注重写声写色。用“咽”写入耳的泉声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用“冷”来形容“日色”,颇具匠心: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给人以清凉冰冷之感,是通感手法。直到天黑时诗人才到香积寺,看到寺前一泓澄清的潭水,不禁想起佛教中安禅法师制服毒龙的故事。此诗意境清高幽僻。
五、“技”。“技”指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
(一)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1.描写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角度变化、感官变化等。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2.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比兴、衬托(正衬与反衬)、渲染、烘托、用典等。在实际做题中,问及表现手法时,往往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也纳入其中。
(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通感、互文、叠字、双关、顶真、列锦(意象组合)。列锦是指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动可感的画面,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其一》)。
(四)结构手法:卒章显志、首尾呼应、以景结情、重章叠句、抑扬结合等。
例1.【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2)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简析】本诗写了诗人站在太湖的恬亭中,望中所见及所想。首联写近景,亭子临溪而建,亭子的栏杆被密密匝匝的绿阴所包围,高高低低的溪岸都掩映在一片潋滟的水光和青翠的山色之中。颔联变换角度,本来写站在桥上的自己,却从远观的视觉来写:太阳快落山了,夕阳将独立桥上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树影倒映水中,水边的树木显得异常幽静肃穆,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悠闲地欣赏着美景。颈联抒情,在这远离尘嚣的世界,人心无挂碍,可将世事的玄机和烦恼弃之脑后。在这样的环境,诗人流连忘返,想象夜晚来临时,一轮明亮的秋月会升上明净的湖面,在习习秋风的吹拂下,可以悠闲地乘着钓船回去。所以尾联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情景。
上面是我对高考诗歌鉴赏的一点管窥蠡测。
高考诗歌鉴赏千头万绪,很难将其囊括在一篇文章中。我梳理的这五个方面,尽管在例题的筛选和诗歌解析上竭己所能,用尽心思,但由于自己水平有限,还不能全面概括高考诗歌的整体风貌,就权当引玉之砖吧。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文喜东,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