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师看不起学生父母说起
2019-05-13赵刚李学义
赵刚 李学义
2019年1月28日,有父母在网上发帖称:广西百色市实验小学的一名蒋老师歧视在殡仪馆工作的学生父母,孤立学生,并有体罚学生、私下向学生父母兜售商品并与处罚学生挂钩等行为。第二天,百色市右江区教育局通报称,涉事老师已被停职。让人震惊的是,该班的家长群里,有很多父母竟然支持这名蒋老师,说“蒋老师受委屈了”等,被网友称为“跪舔姿态”。
我想站在父母的角度,谈一谈如果老师有失范行为该如何应对。
老师的失范行为,是指老师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凡是与教育规范不一致、不协调的非正常行为甚至是冲突行为、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应该被视为失范行为,比如新闻中的老师歧视家长的职业,孤立、体罚学生等。那么,父母要如何做呢?
首先,要理性地对待老师对自己的歧视。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对老师的失范行为予以必要的反击。主要做法:主动与老师私下沟通,先不要声张,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联系,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老师坚持己见,拒不认错,学生父母可以向学校和教育局投诉,同时考虑将老师的失范行为曝光,寻求舆论支持。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协调解决问题。比如,找本单位的领导出面去找学校领导谈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说明老师歧视殡葬职业会带来职工队伍不稳定或影响招工等危害,也可以和学校说明学生父母在殡仪馆工作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利用这个优势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样,通过学校领导对该老师进行教育,效果应该比较好。
其次,父母要正确对待老师对孩子的歧视。因为学生父母在殡仪馆工作让蒋老师感到“恐怖”,就建议人家换工作,不换工作就要给孩子换班,不换班就不让其他同学与该生说话,试图孤立这名学生……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歧视,父母必须出面解决问题,除了使用沟通、曝光、投诉的方法以外,还可以适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让孩子有自己的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孩子争优。每一名老师都喜欢优秀的好孩子,想让老师放弃偏见、更喜欢你的孩子,爭优是非常好的方式。
再次,学生父母要尽力帮助失范的老师。要根据不同程度区别对待:对于老师一般性的失误,学生父母有必要提醒,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对于老师失范的行为,学生父母要通过电话、面谈、微信、书信等方式进行沟通,给予帮助;对于老师严重的失范行为,在学生父母私下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就要求助学校、教育局、媒体,相关组织帮助解决。
最后,父母们应该团结。对于老师的失范行为,父母们应该团结一致,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共同谴责失范的老师。一些父母毫无是非观念,明知老师有错,还为其鸣不平,以为一味地讨好老师,就可以给自己孩子带来好处。殊不知,父母的这种行为不但助长了失范老师的嚣张气焰,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是非观念的模糊和三观的扭曲。言传身教,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
总之,父母对待老师要有正确的态度。父母要尊重老师,支持他的工作。但是对于老师的失范行为,既不能无动于衷、听之任之,也不能不辨是非、替其掩饰,更不能颠倒黑白、盲目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