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性创业组织发展模式分析

2019-05-13刘娟,应智魁,易楚,周钰松

青年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

刘娟,应智魁,易楚,周钰松

摘 要:现如今,公益组织在政府和社会的推动下,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公益的投入和关注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公益,过去的大部分组织一直是依靠着社会捐助来开展公益事业,往往周期较长,而且对于公益项目的开展有很多不便之处,然而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自我创收,从之前的依赖型变成独立型,以新型的发展和盈利模式来改变和推动中国的公益事业。

关键词:发展模式;公益创业;公益组织;自我创收

社会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即公益创业,也译为社会创业。社会公益创业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一种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公益创业强调创业的社会利益的兼顾以及非盈利组织的创业。我国公益创业组织发展尤为迅猛,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益事业的基本主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益创业组织也呈现出了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尤其在参与社会治理与管理活动中,草根公益组织和非公募基金会发挥了突出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加快扶持发展科学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大众体育、法律援助、生态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可以说,从民生服务到心灵抚慰都有公益组织的影子。一些先行者的实践已经显示出社会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企业在中国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我国公益创业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臃肿,信息及管理水平低

第一,双重管理体制是公民自发成立的草根公益创业获得合法身份的最大困境。这种管理体制无形中使公益创业处于职能机构的控制下,导致了公益创业的合法困境。合法困境主要是指双重管理造成了很大数量草根公益创业无法“合法注册”,进而在接受捐赠、会计制度、税收、购买服务和其他政策上均面临问题。

第二,双重管理体制加重了合法登記公益创业的政治色彩。能够合法登记注册的某些公益创业与政府存在着关系,主管单位对其同意挂靠的公益创业的态度是支持同时干预,形成了隐形的上下级关系。

第三,双重管理体制造成了公益创业监管乏力的事实。现有的管理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重登记、轻管理、轻执法”的做法,注重对入口的管理,放松对日常过程的管理,且对公益创业缺少社会监督,导致管理上的困境,不利于公益创业的发展。

(二)盈利水平不强,自我创收能力弱

资金是组织的生命线,然而相当一部分公益创业资金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其中有不少组织为了维持生存发展,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与其自身业务不相干的经营性活动或者违法活动。资金、人才等资源不足之所以制约组织的发展,除了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与社会文化方面的限制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公益创业自身的能力不足。中国的公益创业一般来说规模比较小,资金筹措能力比较低,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也就比较弱,加上组织管理不规范、不透明、不民主,又缺乏评估和社会监督,使得它们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的社会公信,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民众公益意识较弱,公益人才缺口较大

一是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完善。公益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立法滞后,仅仅在2011年11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公益创业从业人员保障相关的规章制度等也不尽完善,公益创业的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税收减免、收费许可等方面也缺乏完善的、相配套的法规与政策,使得多数公益创业的队伍不稳定,缺少应有的活力。

二是人才总量和结构无法满足公益创业发展需要。公益创业工作人员主要分为专职从事公益创业工作的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三类。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公益创业专职人员较少,人才总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公益创业服务社会管理的需求。

三是社会环境不利于人才在公益创业的聚集。对公益创业的关注缺乏和作用认识不到位等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其行业从业人员不了解、不认可,外界对公益创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声望评价也不够高。从薪资待遇方面来说,低薪问题成为大多公益创业从业人员面临的现实困境。2011年,南都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要求调研报告》显示,大部分NGO(非政府组织)从业者薪资收入在5000元以下,约占90%。其中无固定收入的共占18.4%,1000-2000元的占17.5%,2000-3000元的占25.7%,67%的NGO(非政府组织)从业者表示工作强度非常大或比较大,这就会影响了它们的工作热情和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二、如何增强公益性创业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公益组织知名度

通过媒体的宣传和公益工作在政府和社会的推动下,结合组织自己的特点,重新来评估自身组织形象,正确的把握自己的公益方向,进而统一品牌进行形象宣传,使得工艺人员和收到帮助的普通民众对公益组织更加明确,准确锁定目标人群,在大数据的网络背景下,网络宣传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形象,树立好的品牌,可以使得公益组织更好的发挥自己在社会上的作用,是公益组织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以人为本,引进人才,优化组织结构

公益创业业务主管单位及其他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把公益创业人才的培训纳入培训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通过举办专题研修班等形式,有计划地选送公益创业专业人才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等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公益创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公益创业组织人事部可以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公益创业引进一批能担当秘书长等主要职位的高端管理人才和骨干人才,引导和鼓励公益创业工作者报考社会工作师及其他专业职称,促进公益创业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年轻化。同时可以吸收素质高、能力强、有爱心、奉献精神强的各种社会人才加入公益创业人才队伍。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公益创业优秀人才纳入组织部门选拔视野。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选举当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举办公益创业人才交流会,促进各类专业人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公益创业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

(三)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1.对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依法进行合理创收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政府既是公益创业的利益相关者,又是其非常重要的支持客户,就目前公益创业改革形势来说,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是公益创业与政府合作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但是我国光登记在册的这类组织就达到80万家,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是有限的,所以,这类组织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承接能力。

2.专注于一类或者一个服务项目,打造产品项目品牌

公益组织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拥有特色品牌,公益组织在宣传公益理念、整合公益资源、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上能够发挥着四量拨千斤的作用。公益品牌的打造,是公益组织运营能力集中体现,它是公益组织筹募能力、宣传能力、捐赠落实能力、项目策划能力、组织服务能力的有效结合。抓好组织运营能力建设,就要从增加公益组织筹募、宣传、捐赠落实、项目策划和服务等五方面能力入手,确立学习、探索、创新、发展的思想,将组织运营能力建设作为机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研究社会环境和民众需求,挖掘自身优势;遵循行业规律,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固化落实渠道;抓住典型人物或事件,借助多种手段扩大组织影响,实现组织运营能力的提升,推动公益组织品牌战略的实施,打造公益组织特有的公益品牌。

(四)健全法律制度,实现有效监管

1.建立政府购买公益组织服务的扶持政策,加强政府与公益组织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利合作,转变公益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模式;

2.建立科学的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原来高门槛的登记制度,对于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公益组织实行直接登记,支持公益组织的发展。

3.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公益组织的运作与内部管理,将公益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财务情况等纳入到社会监督机制,提高社会的公信力。

4.重视公益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为从业人员提供工资福利保障制度,加强日常培训与管理,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公益组织的服务队伍中。

三、结语

公益性创业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可称之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在组织内部结构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与健全,在组织外部环境方面,则需要不断适应与迎合社会需求,将社会价值创造放在首位,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努力赢得社会大众的肯定,逐步建立自身影響力与公信力。

参考文献:

[1]Performance and governance in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J].Roy Mersland,R.?ystein Str?m.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8(4)

[2]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Do social enterprises walk the talk? Assessing microfinance performances with mission statements[J]. Roy Mersland,Samuel Anokye Nyarko,Ariane Szafarz.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Insights.

[4]金仁仙.韩国社会企业发展现状、评价及其经验借鉴[J].北京社会科学,2015,(5)

[5]王东梅.尤努斯的“穷人理念”和他的乡村银行[J].时代金融,2015(31):40-41.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
美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比较与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