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保存本馆藏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9-05-13陈红英

青年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陈红英

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保存本馆藏总体现状,提出保存本特色学科的内涵及其意义。阐述构建本校特色学科文献资源构建的馆藏模式,从而提升保存本馆藏资源的质量,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保存本;特色学科;馆藏资源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藏书量逐年增加,传统保存本馆藏管理已不适应现代的发展,建设具有特色学科的保存本馆藏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特色学科馆藏建设不仅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还极大地满足了学校师生的需求。保存本馆藏是重要的文献资源,但是传统的保存本馆藏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保存本书库不加选择地入藏本馆样本图书,导致馆藏存储空间不足;服务宣传不到位,使保存本图书利用率不高。因此,建设具有特色学科的保存本馆藏成为当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保存本概念及其演变

所谓保存本,即为了保证图书馆所购买的每种图书都能够供读者阅读,图书馆将每种图书提取出一册作为保存本。保存本图书不能出借,只能在馆内借阅。

设立保存本图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急需,缓解图书馆因复本不足而产生的借阅矛盾。保存本书库可以直接迅速地向读者揭示馆藏,保存本具有完整性、系统性、连续性的特点,为读者提供便利的查阅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资源文献日益增长,保存本图书的借阅量不断下降,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小。因此,对于保存本图书的认识逐渐发生改变。一些院校根据本校的办学性质、学科任务和服务对象、教学科研实际情况重新确定了保存本的收藏范围,即对学校所涉及的学科中具有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图书,进行有选择的收藏,从而适应学校的学科发展要求。

二、特色学科的馆藏资源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教育部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保持重要文献、特色资源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注重收藏本校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各类型载体的教学、科研资料与成果;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只有不断加强本校特色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所谓特色学科馆藏资源,即高校图书馆结合本校学科建设需求,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形成能够反映学科领域特色、结构完整的文献资源。它是高校图书馆对部分特定主题,由于特殊原因对特定时期学科资源进行收藏整理的结果[1] 。图书馆紧密结合本校的学科特点进行定位,对特色学科的文献内容质量、数量、核心文献覆盖率制订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注重精细化,长期积累形成信息知识含量丰富的馆藏资源体系。

高校图书馆建设保存本特色学科馆藏配置意义,首先节约经费的支出,缓解借阅紧张的矛盾,提高了馆藏利用率。其次特色学科馆藏资源内容质量高、等级结构合理,既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需求,又突出了高校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特点,提高特色专业的知名度,为学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对高校图书馆保存本藏书总体建设现状分析

据安徽大学张雪成对高校保存本图书的调查数据显示,约60%的高校馆样本书库依然坚持一种一册抽取样本书的制度,为此样本书库能完整系统揭示本馆的馆藏图书的品种。但是随着馆藏资源数字化,图书馆馆藏空间有限,40%的高校图书馆综合各方因素对样本藏书做出了相应的调整[2]。

其中,北京大学收藏除计算机类以外的中文图书;清华大学只设社科保存本,收藏八大类图书;山东大学图书馆取消对文学类样本书的抽取;北京科技大学保留除计算机和文学类的图书,人民大学收藏范围为2000年以后的图书;中央民族大学,苏州大学,吉林大学只保留社科类图书。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依据本校学科特点,有选择性地保留了具有特色专业的图书资料,建立特色学科的保存本馆藏。

近年来,我校也借鉴其他高校对保存本图书的管理经验,逐步缩小了收藏规模,将保存本图书的收藏范围确定在马列、哲学,社科综合类等图书。在考虑书库库容的基础上,改变保存本图书传统的文献资源收藏方式,并根据本校设置的学科专业以及科研机构的专业方向,以教学科研用书为主,开展特色学科文献收藏工作,更好地满足了读者教学科研的需求。

四、构建高校图书馆保存本特色学科馆藏资源服务模式

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越来越重视学科发展建设,根据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对文献的需求进行重点收藏,优化馆藏资源结构,从而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整体质量。

(一)确定特色学科,合理配置保存本资源

图书馆在组织馆藏资源配置时,图书馆首先对本学校的学科设置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考察本校馆藏体系是否与该校学科建设方向相一致,再对读者需求情况等进行分析,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全面调查统计保存本馆藏文献资源情况,根据学科结构比例和读者的不同需求层次,确定其学科专业的收藏保存范围。

对特色学科所需的文献资源进行分析,掌握当前学科发展领域所需要的文献资源,图书馆对根据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文献藏书结构,通过调查结果制訂出具体本校特色学科的馆藏发展政策,逐步形成具有特色学科和适应特色学科发展的馆藏体系。

(二)对保存本馆藏进行优化调整

保存本图书的价值和作用各不相同,不加选择地收入保存本书库又大量地占用了库房容量,对一般高校图书馆而言,可以采取优化、调整方式,对与本校特色学科联系不紧密以及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图书进行调整,通过开架方式处理或进行分流管理,选取同版本,装帧不同的内容完全相同的图书调整到流通部门。如此不仅方便了师生的阅读,又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总之,对保存本图书的调整应根据本校的特色学科而定,明确馆藏的收藏的标准和范围,制定文献处置方针和程序,实现保存本馆藏结构更加合理,这样才能促进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发展。

(三)创建特色学科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资源配置体系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特色学科服务平台,特色学科服务平台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特点,提供参考咨询,深层次揭示学科相关文献,读者可通过学科服务平台便捷地查找到可资利用相关文献线索,由此文献资源建设更加专业化、特色化,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读者也可以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情况、学科项目申报等内容,此外读者也可参与图书采选工作,有针对性、主题性的方式配合学科馆藏发展。图书馆能更好地将资源、研究、服务结合起来,提升服务能力,间接地推动学术研究。在满足校内读者学科需求的同时,也可为校外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业务实现资源共享。

(四)设立学科建设馆员制度,提高学科馆藏质量

高校图书馆应当组建多人的学科馆员参与资源建设服务团队,深入了解特色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补充相关文献资料。这就需要馆员服务团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相关专业知识,对本校重点或特色学科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与相关学院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针对特色学科领域的需求给予支持帮助。并根据师生提供的学科教学用书推荐书目,及时调整学科资源的配置,从而有针对性完善保存本图书的馆藏资源配置质量。

(五)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保存本文献资源的特色学科馆藏

馆藏资源配置建设时,应当重视本校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的文献,注意收藏重点学科各个历史时期著作、学科发展变化和源流的文献、学科创始人和著名专家教授代表作的收集,注重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的收集,以及学校出版社学术文献、校史、年鉴,经过长期积累,这部分资源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学术价值,是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大学课程的逐步完善,形成知识系统化体系。教师的专著、教案是学术文化积累与知识的创新,学术精神的象征,系统搜集整理、保存利用教案是项重要的工作。它记载着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史,承载了学科脉络的知识传承,也是学校的精神财富。重点学科的教案的收藏对于科研读者和师生来说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从而形成本校特色学科的亮点。

(六)建立馆藏资源评价体系,确保保存本馆藏质量

图书馆在进行馆藏资源建设时,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重点学科资源建设规划,特色学科文献的收藏具有一定的覆盖面,文献资源要求具有实用性、系统性、完整性。因此,建议每个学期邀请学科专家制定书目评价体系便于采编人员进行比对,也可定期通过选取高校评估前十所学校中的两所院校的馆藏对学科文献覆盖率进行核对,以此揭示馆藏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查漏补缺,加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保障率,因而必须建立长效的馆藏质量评价体系,才能确保在组织馆藏资源配置建设时,学科核心文献做到“专而精”,真正体现特色学科的特点。

五、结语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图书馆响应新形势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建设具有本校特色馆藏。只有建立在“专而精”服务模式上的特色学科馆藏,才能更好发挥其学科资源的優势,形成自身的馆藏特色,更好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佩芝.高校图书馆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4):45-48.

[2]张雪成.高校图书馆样本书库未来发展趋向探析—以安徽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4):47-49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