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离退休老人社区养老的需求及对策分析

2019-05-13张晶晶

青年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精神需求生理需求社区养老

张晶晶

摘 要:在中国老龄化加快的大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重点。城镇离退休老人作为其中的一个特定群体,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城镇离退休老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群体在养老中所面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政府、社区以及单位更好地为这类群体开展针对性、有效性养老服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离退休老人;社区养老;生理需求;精神需求

一、研究背景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一直在快速增长,且增长速度逐年加快。截至 2016年末,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已达 15003 万,占总人口比重的 10. 8%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徐州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4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32.45%,标志着徐州已经迈入老龄化城市。

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老年人养老问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为关注重点。但就目前而言,政府及学术界在谈及养老服务时多将老年人看作一个整体,以年龄、身体机能等生理条件来定义老年人,忽视了老年群体的多样性,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也偏离了各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镇离退休老人,他们不仅是普通老年人的一部分,更有许多特色标签使其区别于其他老年群体。这类群体同质性强,体现出收入水平较高,文化素质高,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多,养老服务意识前卫的特点。[1]在较高的物质保障基础上,这类群体更加注重精神追求,通过需求的满足来提高自身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城镇离退休老人的养老现状

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则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和机构养老为补充。[2]城镇离退休老人的养老模式则主要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交叠,是對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实地调查中,笔者发现在中国整体养老服务体系下针对城镇离退休老人这一群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徐州市某单位社区离退休老人养老现状为例:

(一)主管部门职能发挥不足:

各单位针对离退休人员多设立专门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如退休办、老龄办等,但实际上这些部门的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首先,空间距离远。目前,老年群体不仅是老龄化,更是高龄化。主管部门设立距离老年人居住地较远,给老年人的直接诉求表达带来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远,负责离退休人员的职能部门是“自上而下”的服务模式。政府、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关乎他们的行动能力,而政府和单位领导的决策易脱离服务对象。[3]作为一个职能部门,退休办过于官方化,人情淡薄,以外部行政力量推动养老服务的提供成为常态。在调研中,笔者发现离退休老人对于类似退休办的职能部门的评价对应不同时期的部门负责人呈现出较为典型的阶段性。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与部门领导的个性化工作风格紧密相关,未能形成持续正式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并不完全信任所设立的离退休管理部门。

(二)需求与服务存在偏差:

目前,城镇社区开展的精神文化活动效果、质量都不容乐观。与农村集中居住区提供的老年娱乐活动相比,城镇社区的活动数量以及相应资金投入都是较高的。但是,这些活动与服务仍然与老年人的需求存在较大偏差。首先,活动形式单调,内容重复。在实地调查中,笔者发现徐州市某社区的活动平均保持在一个月一至两次,活动形式固定,吸引力较低。事实上,离退休老人有较高的意愿参加社区举办的集体活动,但前提是活动是自己感兴趣且有意义的。

其次,重视活动数量甚于活动质量。前者重点在于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多样性,后者则是强调在举办活动时忽视了老年人的生理限制。为实现定期开展活动的目标,部分活动的参与对象实际主要面向身体素质较好、活动力较强的老年人,限制了活动参与度,服务覆盖面低。

(三)专业人才匮乏

无论是从养老的整体大环境来看或是从城镇社区养老现状以小见大,目前养老领域专业人才匮乏。为城镇离退休人员服务的人多是单位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他们没有受过与养老相关的专业训练,如医疗、护理、社会工作、心理学等。对于养老服务未系统学习,养老认知存在偏颇更是常见现象。随着城镇离退休人员的高龄化,他们对于专业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会有更高的需求,专业人才的匮乏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与矛盾。

三、城镇离退休人员的需求分析

城镇离退休人员作为老年群体的组成部分,既面临共性的养老问题,又有不同于老年整体的异质性需求。通过前期笔者对徐州某社区的实地调查,据此分析城镇离退休人员的生理与精神需求。

(一)生理需求

随着老年群体年龄增长,其身体机能逐步下降是自然现象,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愈发突出。城镇离退休人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及相应的医疗保障,负担生理需求的能力较高,对于日常照料、医疗服务的需求层次更高。有调查表明,城镇老年人对于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钟点工、社区医疗和社区护理上,反映出老年人对生理类的服务需求愈加强烈。[4]随着老年群体中的空巢、独居老人比例不断增加,日常的生活照料,专业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人员,定期的身体检查已经成为了养老的需求点。

(二)精神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以满足的条件下,人们通常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交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城镇离退休老人有来源于子女、单位、政府等多主体的、较为稳定的养老经济保障,长期的工作经历以及较高的文化素质,都使这一群体较于农村老年群体有更强的精神需求。首先,继续学习的需求。城镇离退休老人将大半人生用于工作,按照工作要求不断汲取新知,学习科学文化、技术手艺。在晚年时,这一群体继续学习的需求是较为明显的,这时的学习多以兴趣为主,像保健、书画、乐器都是老人常选择的学习内容;其次,自我实现的需求。城镇离退休老人大多具有专业技术才能,社会阅历丰富,社会责任心也相对较强,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既有更大的专业化能力与更大的热情去发挥余热,同时对社会关怀也有更为敏锐的觉察和更高的期许。[5]最后,文化娱乐的需求。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参与活动与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其在中年期的活动和价值观。老年群体的文化娱乐作为促进彼此之间交流,构建良好社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填充老年人的闲暇时间,提高老年人幸福感。

四、提升城镇离退休老人养老服务质量的对策

(一)贯彻“老有所为”,实现“参与社会”

社会老年学的有关理论认为:老年人退休后往往感到心理失衡,但如果他们能够维持一定的活动水平和原先的精神状态,保持与外界的接触,则可以相对成功地实现健康老龄化。[6]对老年人才资源的再开发,此举既增加了老人的经济保障且满足城镇离退休老人自我实现的价值需求。[7]特别是对于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老龄人才来说,年轻时对其的人力资本投入多于普通人力资源,受教育年限也通常长于平均水平,相应地,他们进入工作的时间也晚于大多数人。 例如高校的教授、科研机构的研究员等。[8]尤其是低龄老年人才,他们既有一定的精力与热情继续参与工作,又有自我实现的需求。社区、单位以及政府可以通过收集发布合适的工作信息、实行返聘制度等多种手段为老有所为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二)开设特色老年课程

相较于其他老年群体,城镇离退休老人的特殊性之一便是有更高的继续学习需求。目前,社区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并不能很好的契合他们的需求。政府、社区、单位等主体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实地调研方式,了解社区内老年人的兴趣分布,對应开设特色老年课程,增加课程对老年人的吸引力,提高课程参与度,从实际上贯彻开设老年课程对这一群体的价值所在。

(三)优化主管部门的职能发挥

将主管职能部门应该承担的职责细化明确,以便于最大程度减少部门负责人的更迭变化对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带来的影响。同时,强化这些职能部门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仅着眼于硬性工作要求、以任务为导向,通过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等途径提高部门内工作人员的认识水平,立足于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想他们所想,拉近与老年人的心理距离,建立人性化的机构,更好呵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四)城镇社区适老化建设改造

随着城镇社区的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已较为齐全,例如菜场、运动场所、医疗机构等等,这些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较早建立的社区大多存在人车混行、老年人活动空地较小等一系列问题。社区、单位、政府应对城镇老年人居住的老旧社区进行相应的适老化建设改造,对功能区进行划分,保证老年人出行安全;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娱乐场所等。对城镇离退休老人集中居住的社区不适宜的地方加以改造,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环境。

五、结语

城镇离退休老人是老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养老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该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农村老年群体进行对比,为探讨更为科学、契合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提供资料文本支持。从这一群体的需求出发,把握这一群体的特色优势,调整改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是应对城镇社区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并提升城镇离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政.老年心理学与老人精神健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2]贾玉娇.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思路[J].求索,2017(10):90-98.

[3]单奕,华夏.高校离退休老人社区养老的需求及对策——以南京市为例.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2):199-200.

[4]吕探云,曹育玲,杨英华,马敏芝,袁浩斌,吴莎.社区老人长期护理需要的调查与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06):418-421.

[5]王立.关于高校高龄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南方论刊,2008(04):75-77.

[6]陈茗,林志婉.老年志愿者活动的理论思考和实证分析[J].人口学刊,2003(04):25-29.

[7]宋宝安,于天琪.城镇老年人再就业对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吉林省老年人口的调查研究[J].人口学刊,2011(01):42-46.

[8]杨红.老龄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西北人口,2011,32(03):117-121.

猜你喜欢

精神需求生理需求社区养老
高原建筑工人生理需求的特征分析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