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019-05-13石爱珍
石爱珍
摘 要:当今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成长及对日后步入社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欠缺,这与其教育模式不无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职业多元化与人才多样化日益明显,如何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心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职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指出:“ 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新生力量,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其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人际交往的多方面压力。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又起着关键作用。
二、当前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及观念存在偏差
心理健康問题现在很普遍,每个人在某个阶段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和困惑。而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是心理问题最容易产生的群体,所以对他们的指导是很必要的。目前高校由于管理等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实习期学生的问题关注不够,这导致很多学生由于走向社会就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原因出现很多困扰。另外学生本身讳疾忌医,认识存在偏差,导致一些问题泛化,由小问题长期积压变成大问题。
(二)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首先,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任课教师不够专业,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由于编制限制,多任用辅导员、思政教师来担任心理健康课教师,这些教师一半都负责学生管理等行政工作,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其次,高职院校对心理学师资队伍缺乏系统的培训,教师缺乏相关的心理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对心理学专兼职教师不够重视,导致心理健康课效果不是那么明显,教学效果不佳,失去了课程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地提升自我,更新自我知识结构,否则难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心理健康课、个体咨询、心理讲座为主,形式过于单一。高职院校因为学生在校时间短,除了定岗实习时间,只有两年半时间,专业课和实习实训占了大量时间,几乎所有的专业除了刚入学时上四个专题讲座,都只上一个学期的心理课,大概32个课时,课时很少。另外,由于高职院校资源有限,很少能请到知名心理学家来学校开讲座,使学生缺乏基本的心理知识。而且心理咨询室利用率比较低,个体咨询的很少,缺乏专业的咨询师,这也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四)软硬件设施不足
教育部规定,高校必须设置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指导教师。但高职院校因办学空间有限,资源不足,多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挂在其他如学生处等二级行政单位,共用办公场地,心理辅导教师也隶属于某一行政部门,属于兼职性质,专职教师很少。也是因为场地受限,资金匮乏,心理咨询室的硬件水平难以达到专业标准,无法正常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这势必影响心理辅导的效果。
三、构建高职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决定了其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必须予以重视,并不断提升。首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比如必须获得国家级心理咨询证书、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兼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其次,对专兼职教师要有系统的培训、考核,不定期地组织去其他院校交流、学习,组织参加各种讲座,优化心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的组成结构,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促使他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前沿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技能,不断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最后,学校应该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教研室,鼓励相关老师进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就心理辅导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增加教学资源,提升硬件水平,创新教学模式
新媒体时代,我们应把传统的教学资源与网络资源整合起来,首先,开发校本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这个载体,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每年的“5.25”是心理健康日,可以通过心理情景剧、DV大赛、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游园会、心理电影观看等活动,引起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帮助他们巩固理解书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同时,发挥社团的作用,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活动,利用宣传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其次,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利用与管理,可以设立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强,需要加大投入和建设,配备团体活动场所、心理宣泄室、沙盘游戏治疗室、音乐放松椅、生物反馈仪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打造现代化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中心,切实提升其影响力。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也成为大多数任课教师的首要选择。但是我们同样不能摒弃传统的板书教学,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将图片、视频很生动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不同的体验方式,合理安排课程设计,除了将授课,还要有适当的活动课,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室外,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进行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贴合社会,贴合实际,对学生的人机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训练,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尽情感受课程的魅力,提升学效果。同时,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专题教学、现场咨询、谈论模拟以及情景创设等教学方法,将学生生活与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
(四)完善心理咨询机制,加强日常心理咨询工作
高职院校一般都设有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但是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很少,很大程度上和咨询机构不健全、咨询机制不完善、宣传不到位有关系。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设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意义,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够,所以除了每年常规的工作外,真正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却很少。我们要完善心理咨询的日常工作机制,包括让心理咨询师轮班,每周每天固定时间开放,建立保密制度等等,让广大学生了解并知晓,让心理健康教师及心理咨询师和学生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早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可以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利用专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服务。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心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至关重要,树立积极地健康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采取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潘柳燕,刘惠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07(5).
[2]张丽荣.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讨论[J].清华大学,2015,11(13):60.
[3]郝大丽,潘声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J].安徽心理学通报(上半月刊),2016,23(15):20-21.
[4]王晶.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模式的构建[J].青春岁月,2010(22):113.
[5]陈丰,熊丽芬.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