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当今青年学生的启示
2019-05-13孙玉婷
孙玉婷
摘 要: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身处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身为有识之士的梁启超不断探寻国家民族立身发展的道路。新民思想博大的家国情怀、深邃的思想、高瞻远瞩的格局、犀利的笔触,阐述了梁启超新民以救国的理想情怀。如今时代已变,但《新民说》中的精神当今对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修养、思维品德仍有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梁启超;新民思想;青年学生;启示
一、梁启超新民思想简述
新民思想是梁启超众多针砭时弊的思想中的一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梁启超在在《新民丛报》上发出的“新民”呼声,虽遭到清政府的禁止打击,仍然如一声惊雷,给革命进步人士以及有志之士以思想上的冲击与启示。
(一)新民思想的来源
“新民”一词来源于《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如民本思想中的“富国必先富民,立国应先立民”、“民贵君轻”;儒家注重的修身养性,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内在品德,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二是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如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梁啟超认为“今日不欲强吾国则已,欲强吾国,则不可不博考各国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而取之,以补我之所未及者”。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西方文明对我国学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来源于“淬厉本而有新知”的内修和“采补本无而补之”的外焕。
(二)新民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民思想是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矛盾下产生的。于内,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统治体系的问题日益显露,国家内部矛盾问题日趋严重,新生的革命力量蓄势以待。于外,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的大国中心梦破灭。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冲击越来越大。封建君主专制思想与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的较量中中国惨败。反观欧美强国的发展,在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与新的文明带来的自由平等中逐步强大,对外扩展,企图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以扩充势力。面对现有局势,有志之士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梁启超认识道:“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擦,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故欲其身之长生久视,则摄生之术不可不明,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可见新民思想就是针对中国当时的特殊局势提出的。同时,他认为变法势在必行:“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来缚之,驰骤之。”新民思想就体现出了“变”字的多方面要求。
(三)新民思想的内涵与目的
“新民”中的“新”,作动词讲为革新之意,即采用内修外焕的方式更新国民思想;作形容词讲,意为通过一些列措施提高国民素质,塑造新一代有理想价值信念、思想道德、精神风貌和社会能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公民。“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新民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新的制度、新的政府、新的国家,最终实现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虽然梁启超也面对着先“新民”还是先“新政府”的矛盾,但他还是勇敢地做时代的先行者。
二、梁启超新民思想具体内涵与途径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旨在通过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三个途径,完成由内而外的灵魂改造工程,去除国民的劣根性,完成国民个人的重生,进而完成民族、国家的复兴大业。提高身体素质与思想道德修养双重并行,才能挽救民族危机,重建大国风范。
(一)新民德
“民德”,是内在的修养。梁启超辩证地认识了公德与私德、权利与义务、个人与群体、家庭与国家等方面,其实都是对个体与群体关系与相处模式的认识。
1.合群
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完全独立的,必然与身处的人类社会有必然的联系。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中,不能“群”的,必然会被摧毁。个人的存在离不开群体,群体依赖个体而存在。个体与群体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按照这个思路梁启超提出了民族、国家的观念。
中国封建社会中,国是皇家一家之国,如同私有财产,民众被剥夺了治国的权利,对于国家没有拥有感、归属感,自然就没有对于国家的责任感。梁启超认为,“对于一身而知有国家”,人之所以比其他物种贵重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知道“群”,否则就如同孑然一身的飞禽走兽。“急难之际,群策群力,捍城御侮,尤非能以一身而保七尺有恶,于是乎国家起。”每个人都要有国家意识,利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国家,利用国家的力量保存自己。“对于朝廷而知有国家”,即把国家当做是一个公司,朝廷就是公司的事务所,“朕即国家”这种说法荒谬可笑至极。有国家思想的人也热爱朝廷,但热爱朝廷的人不一定有国家思想。认清朝廷与国家的关系,认清朝廷的对于国家的作用,免于成为盲目的爱朝廷者而非真正的爱国者。“对于外族而知有国家”,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国家”这个名词就是不成立的。在物竞天择的社会竞争中,要保证自己的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保证不受其他国家的侵扰,就像是一个家庭,不能让其他人进来。“对于世界而知由国家”,要想在充满竞争的世界大环境中生存们就要为过国家去奋斗,“以国家为最上之团体,而不以世界为最上之团体”①。
国民的国家思想缺乏,就会“苟有可以谋目前锱铢之私利者,虽卖尽全国之同胞以图之,弗所辞也”,没有国家意识不注重国家利益,就会产生为了一己私利而出卖他人与国家的行为。每个人都要将自爱与爱国家融为一体,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敢于维护共同利益维护国家利益。
2.公德与私德
梁启超在谈论公德与私德时说道:“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虚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国也。无公德则不能团。虽有无量数束身自好、廉谨良愿之人,仍无以国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私德,以独善其身为目的,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而处理个人与群体、社会、国家的关系的公德,在中国国民中比较缺乏。梁启超也说道:“私德、公德,本并行不悖者也。然提倡者即有所偏,其末流遂至相妨。”私德让人自立,公德让人团结群体,二者并无矛盾且同样重要。私德促进个人的完美,公德维护群体的和谐稳定,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兼具公德私德,方为新民。
3.权利与义务
人生而具有平等的权利。权利使人可以不断追求个人价值,方能使国家富强,“国家譬犹树也,权利思想譬犹根也。其根既拔,虽复干植崔巍,华叶蓊郁,而必归于槁亡”正是此意。“欲使吾国之国权与他国之国权平等,必先使吾国中人人固有之权皆平等,必先使吾国民在我国所享之权利与他国在彼国所享之权利平等。若是者国庶有瘳!若是者国庶有瘳!”权利是民主观念的核心之一,是实现自由、平等、独立的前提。权利精神的树立既是思想精神上的进步,也是国家制度上的进步。这种权利,既是以以全体国民为一个群体、用以治国强国的民权,也是个体享有的个人的权利。
“义务与权力对待者也,人人生而有应得之权力,即人人生而有应尽之义务,二者其量适相均。”有权利,就有相对等相统一的义务来维持平衡。国家给每个人权利,个人就有报效国家的义务。若人人只知享受权利不知尽义务,这种权利就没有保障。“一国之大,而仅有四万万禽兽居焉,天下之可耻,孰过是也!我同胞其耻乎?为政治家者,以勿摧压权利思想为第一;为教育家者,以养成权利思想为第一要义;为一私人者无论士焉农焉工焉商焉男焉女焉,各以自坚持权利思想为第一义。”权利生于“强”,其前提就是每个人都尽己之力,欲得之而保护之。不做麻木的冷眼旁观者放弃自己的权利,更不做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权利享受者义务逃避者。
(二)开民智
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中,中国人在长期的压制与奴役中变得愚昧,使国民摆脱思想上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以睿智的眼光看清当今局势与时代潮流,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有能力去面对新的挑战。梁启超早《新民丛报》发刊告白:“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欲维新我国,当先维新我民,中国司仪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不能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药治之,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道理,以为智育之原本。”新民思想批评了民众的封建旧思想,提出了发展新智的方法。
梁启超给康有为的信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天,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之间。而自由云云,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②奴性是万恶之源,使中国人安于现状,逐渐落后,失去竞争力。摆脱奴性,追求独立自由,敢于开拓创新,才可挽救民族危亡。个人独立于国家独立、道德独立、形式独立紧密相关,独立的实现迫在眉睫。国家的自由与个人的自由相互依存,自由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勿为古人之奴隶、勿为世俗之奴隶、勿为境遇之奴隶,勿为情欲之奴隶,方得团体自由与个人自由。
(三)鼓民力
梁启超所言的“力”,不仅指强健的体魄,更是一种内在思想精神上的武装与强大,如进取、尚武等内在力量。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强大,才有能力抗拒外国的武装侵略、思想侵蚀,摆脱他国对我国“东亚病夫”的认识,重新找回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力量,再建世界强国,重振我国国威。
“进取冒险精神何物也?吾无以名之,名之曰‘浩然之气。孟子释‘浩然之气曰:‘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又曰:‘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故此性质者,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之则存,无之则亡。”知识梁启超先生对冒险精神的解释。“一由于國势之一统,二由于儒教之流失,三由霸者之摧荡,四由习俗之濡染”四个原因,是我国国民尚武精神缺乏的原因。重新培养尚武精神,要兼顾心力、胆力、体力三个方面。心力胆力,是冒险探索精神。西方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是凭借敢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冒险的勇气。而中国,从古到今一直有着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想法,人们都满足于眼下的现状,没有打破舒适区、探索开辟新天地的勇气。体力,是身体的健康与生命力。历史上中国人不乏骁勇善战的英雄,但逐渐在文士之风、在统治者的压迫统治下,精神上的软弱衍生到了体格方面。再加上鸦片对人的身体精神的双重腐蚀,中国人呈现出弱不禁风、被外国人嗤之以鼻的“东亚病夫”形象。梁启超十分注重国民的身体健康,并其把身体健康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赋予其不凡的历史使命。心力、体力、胆力的结合,方能唤起战国人的重新觉醒,摆脱麻木和愚昧,成为新时代的新国民。
三、梁启超新民思想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启示
梁启超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过去了,但他所提倡的新民思想与精神对当代青年学生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告诫青年学生如何做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时代的人。
(一)家国情怀与社会群体观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无论是个人的身心修养,还是群体的整体变革,最终的目的都是挽救民族危机,保护国家安全。其中,他也深刻地谈论了国家、群体的重要性,唤起国民的国家、社会、群体意识。如今,国家之间的交流往来日益密切,全球局势更为复杂多样。青年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更应该对自己的身份有明确的认识,肩负起责任和使命,培养家国情怀,为民族复兴、国家昌盛不懈努力。同时,面向国内社会,要树立起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国家的诶关系,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爱国”,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良好的思想品格
梁启超批判了中国人常有的奴性等劣根性,提倡国民要做一个有品德、自尊、独立、自由的健全的新人。私德,是修身养性的内在要求,公德是青年用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自尊,使人实现自爱、自治、自立、自牧、自任意,个人自尊的实现是民族和国家自尊实现的前提;独立、自由,是人之所以为人、国家之所以为国家的体现;独立、自由的实现让个体、国家拥有尊严、意志、支配自身的权利。当代青年学生也应该培养自己的优良品德,追求思想精神上的独立自由,实现自己的尊严,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集众人之力,使整个青年学生团体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进而让优良品德、自尊、独立、自由,成为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三)顺应时代要求的先进思维
不完全禁锢于古人的思想、培养顺应时代要求的新观念,是新民思想的内容之一。时代的变化要求身处这个时代的人的思维也随之变化,方能应对时代要求,创新思维,是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现实要求。“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在谈创新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否定古人的思维,正如新民思想的来源之一也是古人的思想,要求在过故人的基础上有所灵活改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是广泛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培养新思想、新理念。我国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对创新思维的有力支持。再次是辩证思维,要求科学理性地看问题,这也是梁启超所提倡的看世界的方式。青年人看问题的角度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趋势。创新思维与辩证思维,是面对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四)冒险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欲行远者不可不弃其故步,欲登高者不可不离其初级,若终日沾滞呆立于一地,而徒望远而歆,仰高而羡,吾知其终无济也。”社会变革是一项复杂的体系,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配合,共同进步;也需要个人的进步与社会、国家的进步互相促进。“欧洲民族所以优强于中国者,原因非一,而其富于进取冒险之精神,待其尤要者也。”有了冒险精神,才能发现新大陆,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断前进,实现进步。当今大学,是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学习中,也应刻苦钻研,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并付诸实践,用内在的精神带动个人行为,进而带动起社会和国家的冒险进步氛围。
四、小结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其对中国少年赋予了殷切的期盼与伟大的历史使命。时代变了,时代变化的规律依旧不变,新民思想依旧是如今處于思想变革前沿、努力寻求新出路的中国人的一盏指路明灯。从个人的革新到国家的革新,从个人的进步到国家的进步,需要多方面的与时俱进不断超越。新民思想需要全国民众去共同实现,更需要以青年学生作为主力军与中流砥柱去推动国家的进步发展。从身体到思想、从个人到国家,从内修到外焕,这个时带需要的是新,是进步。
注释:
①张品兴.梁启超全集(第三卷).中华书局,第663页
②《梁启超书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藏手抄本.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原著,康雪编著.梁启超新民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2]梁启超著,陈漱渝、宋娜选编.梁启超论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3]安尊华著.梁启超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4]梁启超著.少年中国说.[M]北京:北京画报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
[5]王泽平.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及其现代教育价值[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06-10.
[6]佟瑞菲.梁启超的新民观及其新时代意义[J]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8-04-10.
[7]孙梦盼,李红梅.梁启超的“新民”人格及其对当代青年人格养成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3-04-25.
[8]梁启超.新民说.饮冰室合集.专集[M]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