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肠外营养介入时机探讨△

2019-05-13蔡利萍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视黄醇白蛋白重症

蔡利萍 兰 俊 李 华

(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 武汉 430065)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1]。老年重症HIH患者大多存在肠内营养不耐受,难以达到目标营养值,可因低蛋白血症致脑水肿加剧,加剧病情进展。本研究在早期肠内营养的基础上,探讨老年重症HIH患者是否需要添加肠外营养及其介入的时机,为临床合理的开展营养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重症HIH患者120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60~80岁,有高血压史1年以上,除去其他脑出血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及单纯脑室出血;(2)发病24h内入院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row coma scale,GCS)<12分;(3)有高血压史1年以上,经CT显示为高血压脑出血,并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手术治疗;(4)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并且胃肠道有功能;(5)所有患者无法自行进食,需要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住院时间大于1周;(6)NRS2002评分≥3分(患者处于营养风险,需要营养支持,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治疗计划),体重指数≥18.5。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成3个组,A组(早期肠内营养组)、B组(早期肠内营养+24~48h肠外营养组)及C组(早期肠内营养+5~7d肠外营养组),每组40例。

1.2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各组胃肠道反应,包括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通过检测患者血二胺氧化酶(DAO)及ET水平,观察不同营养方式对患者肠道屏障的影响;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等水平,以了解不同营养方式对营养指标改善的情况。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入选的120例患者,男68例,女5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1.15±16.66)岁;高血压病史5~20年,平均(12.4±4.9)年;GCS评分最低8分,最高12分,平均(10.1±1.4)分;NRS2002评分最低3分,最高20分,平均(12.3±5.2)分;BMI指数最低19,最高32,平均(26.1±4.0)。提示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的营养风险,但无营养不良现象。组间比较,入院时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NRS2002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说明3组间有可比性。

2.2 临床相关指标

组间比较,3组患者的ICU入住天数、28d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住院时间较A组、B组显著减少[12.18±2.02 vs 20.48±5.67、19.60±6.60d,P<0.05];B组患者的感染及胆汁淤积发生率显著高于A、C组[6例(15.00%)vs 3例(7.50%)、2例(5.00%),P<0.05],但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2例(5.00%)vs 5例(12.50%)、5例(12.50%),P<0.05]。

2.3 血清蛋白水平

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结果如表1显示,治疗第1d(入住ICU当天),上述指标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单纯EN治疗组)患者,治疗第7、14d血清前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治疗第1d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EN+早期PN组)患者,治疗第7、14d血清前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治疗第1d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EN+延迟PN组)患者,治疗第7d血清前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治疗第1 d均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第14d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较治疗第1 d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治疗第14d,B、C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表1 3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比较

组别转铁蛋白(g/L)前白蛋白(mg/L)视黄醇结合蛋白(g/L)A组(n=40)第1d 3.03±0.49246.88±32.2044.88±5.72第7d3.16±0.51227.58±28.6235.15±6.71第14d3.15±0.51213.68±27.7234. 45±6.14P值>0.05<0.05<0.05B组(n=40)第1d3.13±0.50256.10±27.7145.85±6.46第7d3.12±0.50307.23±44.4650.58±6.61第14d3.05±0.43305.13±48.78∗54.53±6.14∗P值>0.05<0.05<0.05C组(n=40)第1d3.18±0.50248.33±30.8745.85±6.43第7d3.09±0.52249.85±27.1146.15±6.82第14d3.13±0.48320.65±22.67∗56.33±6.22∗P值>0.05<0.05<0.05

注:*与治疗相同时间点的A组比较,P<0.05。

2.4 血DAO及ET水平

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DAO(图1a)、ET(图1b)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第1、7及14d患者血清DAO水平,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不同时间点血清DAO水平比较,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7、14d B组(EN+早期PN组)患者血清ET水平,组内比较,较第1d水平升高,亦较A、C组患者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以检出血清内毒素水平<0.1EU/ml为阴性,≥0.1EU/ml为阳性,治疗第14d A、B、C组患者中阳性的比例分别为4(10.00%)、5(12.50%)和1(2.50%),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3组患者血清DAO、ET水平(*与治疗第1 d比较,P<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重要脏器储备功能常明显减弱,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性状态,存在各种急慢性疾病短期或长期的影响,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2~3]。近些年来,随着对危重症营养治疗方面的重视,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症患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疗效和康复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疾病病程、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促进患者康复等[4]。本研究中,3组患者间临床相关指标比较,C组(EN+延迟PN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2d的比例较A组(单纯EN组)、B(单纯EN+早期PN组)组显著下降,住院时间较A组、B组显著减少;B组患者的感染及胆汁淤积发生率显著高于A、C组,但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P<0.05)。表明EN+延迟PN治疗策略明显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此外,本研究中,对所有重症患者均采取了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稳定的水平,虽然延迟PN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率,但在临床可控的范围内并无严重的代谢并发症发生。

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清蛋白参数,包括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它们在肝脏中合成,除了白蛋白之外,剩下的三种蛋白统称为快速转化蛋白[5]。本研究发现,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评估肠外营养疗效时比白蛋白、转铁蛋白更加敏感,肠内、外联合营养较单纯EN治疗利于达到目标营养值。

正常人的血清中DAO、ET检出水平很低,但当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上述指标在血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并导致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6~7]。本研究发现,B组患者血清ET水平,较A、C组患者水平升高(P<0.05);此外,C组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阳性的比例低于A、B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给予老年重症HIH患者早期EN的治疗措施在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方面是积极有效的,因此,对于尚有胃肠道功能的患者首选的营养供给途径应该为EN;而血清ET水平在A、B组升高,说明在单纯EN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营养目标值或早期PN增加机体代谢负担的情况下,可能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而存在除肠道菌群移位以外的其他感染途径(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综上所述,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于老年重症HIH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有保护及促进的作用,但此类危重症患者处于高代谢、高应激状态,单纯的肠内营养往往到不到理想的营养目标,导致负氮平衡、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对患者的临床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8]。因此,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重症HIH患者,在早期EN的基础上,联合延迟(5~7d)肠外营养的治疗策略,较单纯EN、EN+早期PN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感染更少、恢复更快。

猜你喜欢

视黄醇白蛋白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视黄醇对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视黄醇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血β2微球蛋白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