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沙区耕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2019-05-13李小炜白春梅李晓韬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沙区耕地

李小炜,白春梅,田 丽,李晓韬

(1. 榆林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2. 榆林市八中,陕西 榆林 719000)

引言

陕西榆林西北部与毛乌素沙漠南缘接壤,土质为风沙土,物理结构松散较差,团粒体结构差[1]。土壤营养物质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活力低,土壤酶活性低。土壤物理和化学结构性质较差,导致了灌溉水分流失较快,加大了农田用水量,加速了水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的恶化。为了增加产量,当地农民在作物栽培中,依赖大量施用化肥,而土壤保水性差,也导致相当一部分肥料随着水源下渗或随着地表径流横向流失,所以化肥施用量大,但增产效果差,而且会造成土壤结构进一步恶化[2],加重农业面源污染。所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生态环境,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低投入,高产量的目的。

土壤改良剂又称为土壤调理剂,能改善土壤性质,但不能直接给土壤提供养料[3]。包括矿物类土壤改良剂、秸秆等有机质土壤改良剂、人工合成高分子类土壤改良剂,有益微生物制剂类土壤改良剂。特别是微生物类土壤改良剂含有多种对土壤有益细菌,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促进土壤有机养分的分解和作物养分吸收[4],促进团粒体结构的形成[5],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提高[6~7],最终达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达到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8]。

本试验通过研究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沙区耕地土壤物理结构、土壤酶活性的改善作用,来为沙区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土壤改良剂,促进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1 内容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北部沙区(109°43′E,38°23′N),气候干旱,年降水375 mm,蒸发量约1 850 mm,年总日照2 860 h,≥10积3 100~3 300 ℃,无霜期166 d,土质为风沙土[9]。试验地耕前容重为1.43 g·cm-3,总孔隙度44.28%,田间持水量15.13%、饱和含水量21.56。

1.2 供试品种与肥料

供试品种为玉米吉单137,基施有机肥,N+P2O5+K2O 5.0%,有机质45%。土壤改良剂为菌动力(山东淮坊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含有芽孢杆菌、木霉菌、乳酸菌、固氮菌、放线菌等。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7年实施。各处理基施有机肥3 000 kg·hm-2,一次施入,追肥为自制NPK滴管肥600 kg·hm-2,灌水量统一为4 500 m3·hm-2(CK)。菌动力施用量为200 kg·hm-2(处理J1)、300 kg·hm-2(处理J2)。菌动力播前作为基肥1次施入。大田试验采用水肥一体管理,宽窄行设计,每公顷约90 900株,1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面积80 m2。

1.4 测量方法

土壤物理性质于玉米灌浆后期测量,在耕作层0~30 cm做剖面,采用环刀法测量。土壤酶活性的测量:蔗糖酶活性用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

1.5 统计方法

不同处理各项指标差异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统计学分析采用SAS8.01数据统计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图1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观察图1,施用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处理JI、J2,相对CK,土壤容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总孔隙度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容重的下降,说明土壤物理状况有明显改善,有利于根系的扩展生长,有利于保水保肥和土壤通气。总孔隙度呈上升趋势,说明土壤团粒体结构得到了改善,原因为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增加,通过产气、分泌化学物质、释放酶类促进土壤团粒体结构的形成。J2的田间持水量相对J1和CK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说明施用微生物土壤改良剂,能提高田间持水量,促进沙区耕地保水。

2.2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图2 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酶活性是土壤生态的重要标志,土壤酶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促进土壤游离营养离子的增加,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促进根系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土壤酶由土壤微生物产生,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增加,必定促进土壤酶的增加。从图2(a)、图2(c)可以看出,碱性磷酸酶、脲酶随着土壤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之间都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蔗糖酶处理J1、J2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相对不施土壤改良剂处理均呈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农牧交错风沙区已经不适应进行农业生产,但是由于当地农民经济来源有限,还必须进行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成为增产最快、最有效的手段,但随之带来的土壤结构恶化,土壤有机生态退化,农业面源污染不可避免。施用微生物土壤改良剂成本不高,但转变生产者观念才是最关键问题。通过技术示范,大力宣传,树立、培养一种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促进沙区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猜你喜欢

土壤改良剂沙区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试论城乡统筹中的图文建设
一种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