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麦晚霜冻害
2019-05-13杨志杰
杨志杰
(宝鸡市种子管理站,陕西 宝鸡 721000)
笔者根据宝鸡市2018年小麦晚霜冻害情况,从小麦发育进程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思考,以期对预防有所借鉴。
1 冻害情况
通过对2018年宝鸡市12个县区、37个乡镇、94个村、193个点、35个品种受冻调查,结果如下:
(1)所有品种均不同程度受冻,轻者10%小穗受冻,重者90%小穗受冻。
(2)北部山区麟游、陇县、千阳最重, 70%以上麦穗和90%以上小穗受冻,主茎和大蘖穗受冻,整穗冻死干枯;凤翔、陈仓、岐山、扶风等北部塬区次之, 20%左右麦穗和40%左右小穗受冻,基部或顶端部分小穗冻死;渭河川道、秦岭北麓塬区和凤县基本无冻害。
(3)品种间差异明显。如陈仓区幕仪镇洞坡村小偃22 20%麦穗和40%小穗受冻,而郑麦366 80%麦穗和75%小穗受冻。岐山县凤鸣镇神务村小偃22受冻率25%,西农822受冻率35%,西农20受冻率75%。
(4)栽培管理影响冻害。如岐山县故郡镇冯家村冯北组3.33 hm2西农822种子田冬春灌水,田间冻害仅叶片干尖,而同村3亩西农822大田未灌水,小穗受冻普遍率30%。
2 原因分析
目前普遍认为小麦晚霜冻害主要是春季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抗寒能力减弱,出现倒春寒天气,大幅降温引起幼穗受冻,气候异常变化是冻害的直接原因。同时,品种间抗寒性有差异,小麦生长强弱不同,其抗寒性也有差异。2018年3月中下旬到4月初,宝鸡气温快速回升,最高达到27~28℃,4月6~7日又大幅降温,岐山、凤翔等塬区最低气温零下3~4℃,千阳、陇县等山区最低温度零下7~8℃,降温幅度均在10 ℃以上,导致小麦大面积受冻。
从气候变化看小麦晚霜冻仅是一次偶然的气象灾害,但是,如果从目前小麦生长发育进程看,又有一定的必然性。以宝鸡市1988-2018年川塬灌区小麦品种试验资料为例,可以看出小麦春季生育进程有明显加快趋势,抽穗期由三十年前的4月低至5月上旬提前到现在4月15~20日左右,提前了10 d左右。而宝鸡川原灌区晚霜期一般在4月上旬,这意味着晚霜期之前穗分化已经基本完成。根据曾正兵等研究,药隔期后为冬小麦幼穗分化低温敏感期[3],刘平湘等研究,雌雄蕊至药隔期是冬小麦幼穗分化低温敏感期[4]。因此,笔者认为春季小麦生育进程加快导致低温敏感期处在晚霜期之前,这是晚霜冻害必然发生的主要原因。
表1 宝鸡市1988-2018年川原灌区小麦品种试验资料(摘录)
从品种、气候和栽培方面分析,引起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2.1 小麦品种冬性弱化
小麦阶段发育规律是春性越强,春化时间越短,进入穗分化阶段越早,易形成大穗实现高产。目前小麦育种选择上趋向半冬性(弱冬性)和弱冬偏春性,春性化趋势明显。笔者统计近10年陕西审定适宜川原灌区小麦品种98个,其中半冬性76个,弱冬性10个,弱冬偏春和半春性10个,冬性和强冬性各1个。宝鸡市川原罐区小麦品种30多个,主要是半冬性和弱冬性,没有一个冬性品种。品种冬性弱化,春性增强,发育进程加快。
2.2 冬春季温度偏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有关研究报道较多。在大背景下,宝鸡气候变化依然。据张向荣、王春娟、雷雯研究,近50 a(1961-2010)宝鸡市平均气温呈波浪式上升,气候倾向率0.238℃,10 a,春季0.353,夏季0.01,秋季0.25,冬季0.366[5]。又据王春娟、床晨阁研究,1961-2010年,宝鸡市≥0℃的初日呈波动提早趋势,气候倾向率0.2.979 a·10a-1,终日呈波动推迟趋势,气候倾向率1.899a·10a1[6]。冬春温度升高促进小麦生育进程加快。
2.3 播种期较早
“一料有余,两料不足”是过去宝鸡农业生产热量资源的特征和问题,小麦、玉米两料争时矛盾突出,小麦晚熟-玉米晚收-小麦晚播循环出现。现在小麦收获期比过去提前10 d左右,同时机械化收种普及,玉米播种和收获也相应提早,一般9月低到10月初玉米基本收获完毕。川原灌区小麦一般10月5~6日播种完毕,原区有些秋闲地播种更早,10月2~3日就播种。比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提前了5~6 d。早播的结果一方面是生育进程相应加快,同时冬前旺长也使春季抗寒能力降低。
3 措施建议
3.1 加强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性鉴定筛选
当前小麦品种审定和选育普遍重视冬季及早春冻害鉴定,抗寒性划分也主要以这一阶段为主,一般强冬性>冬性>半冬性>半春性>春性,对抗倒春寒性能缺乏必要鉴定,品种介绍也少有提及。但是根据有关研究,品种间抗倒春寒存在差异,与冬春性无关联性。因此,建议品种审定前应进行抗晚霜冻专业鉴定,对抗性差的品种不予审定,或者特别提醒预防。选择大田品种应坚持品种类型与相生态条件相一致原则,重视抗晚霜冻性能,选择抽穗期相对较晚,成熟期不晚的品种。宝鸡市山区以强冬性或冬性品种为主,川道和塬区宜选择冬性或半冬性品种。从2018年冻害情况看,目前山区西农928、长旱58、长航1号、普冰151;川原灌区小偃22、西农979、西农822抗寒性较强,可继续种植。
3.2 适期、精量播种
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冬前旺长,春季苗弱是目前小麦播种普遍问题。既不利于增加产量,也是冻害发生的潜在因素,应坚决克服。按照品种特性、气候特点和栽培条件合理种植,川原灌区种植半冬性品种要适当推迟播期到10月10日左右,同时控制播种量在10 kg左右,土壤墒情差、子粒较大等特殊情况可适当加大播量。抗倒春寒差的品种、弱冬偏春性、半春性品种特别要注意适期晚播。
3.3 加强田间管理
重播种,轻管理,病虫危害、杂草丛生,不追肥灌水等现象导致部分麦田长势差,抗灾能力弱。应引导重视。及时冬春灌,山区和塬区旱地早春要及时碾压保墒。根据苗情追肥,促弱转壮。及时化除和防治病虫害。
3.4 及时抓好预防工作
关注极端气象信息,霜冻来临之前及时采取灌水、叶面喷肥、喷防冻剂、人工熏烟等防霜技术,这是多年实践比较有效的防冻措施,应根据实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