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始见金
——记2018年度豫光集团劳动模范秦兴宇
2019-05-13卫陆军
卫陆军|文
河南豫光贵金属冶炼厂2018年的产量突破了单月金锭、银锭和全年金锭、银锭等多项历史纪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贵冶厂160余名职工的奋力拼搏的结果,更少不了这位技术带头人——秦兴宇的辛勤付出。
缘到豫光
2007年年初,豫光股份公司总经理来到江西理工大学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第三天下午,秦兴宇决定到招聘地点了解一下。听到豫光股份总经理介绍:豫光是有色金属行业,铅锌产量为亚洲第一,公司地点在豫西北,秦兴宇当即就与豫光签订了协议,秦兴宇是系里签订工作协议最早的一个。在采访中秦兴宇谈到这段时,动情地说:“我与豫光有缘,在招聘的最后时机,我把握住了机会,是豫光给了我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我才成长得这么快!”
初尝胜果
2012年8月,精碲回收项目开始试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问题:阴阳极板导电不好、电解周期短、碲渣和二氧化碲质量不稳定,烘炕二氧化碲时出现金属碲,特别是碲锭质量情况不容乐观。
2013年6月,时任生产科工艺员的秦兴宇被调任到精碲车间负责人的岗位上。面对困难,他从加强人员培训开始,建立造碲渣跟踪表,逐步稳定和完善造碲渣工艺,对关键设备造液釜进行了改进,提高了造液釜放液口的高度,确保槽底沉淀杂质不被放出。通过近十个月的摸索研究,稳定了精碲质量,精碲一级品率大幅提升,2014年产出精碲达3200千克,占计划的106.7%,2014年度秦兴宇被公司授予“标兵”称号。
越战越勇
由于成绩突出、勇于担当、责任心强等优点,2017年,秦兴宇被调任到成品工段副工段长的岗位上。该公司银电解系统生产工艺已落后全国同行先进工艺,高密度银电解新工艺推广应用势在必行。前期在老工艺中进行高密度工艺试验、摸索数据,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是2017年贵冶厂的突破性工作,这个担子又落到了秦兴宇的头上。为是否上新项目提供依据,如果成功了,公司效益增长;如果失败了,不光他自己的声誉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将受到损失,面对巨大的压力秦兴宇未雨绸缪。他先到同行企业对先进工艺进行学习了解、研究技术工艺,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写出实验方案。2016年10月,在原来老工艺的电解槽上改造一系列小电解槽进行实验,连续一周和外请的技术人员记录电压电流,观察上粉情况,及时处理连电等,掌握第一手资料,最终实验取得成功,撰写实验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为公司在项目论证实施上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2018年3月,公司决定在上年的基础上扩增两列高密度电解槽。秦兴宇结合已运行的新工艺经验,在扩改初期,和项目部门结合,优化改进了部分设备,提高了电解循环泵使用寿命。对循环水管道改造,电解系统单独进行冷却循环。在高频电源频繁跳闸问题上进行了突破,确保了新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目前公司的银电解年生产能力达到1200吨以上,且生产周期短、能源消耗低、保障了在最短时间快进快出,形成产品,减少公司资金占用,经济效益十分明显,2018年他被公司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