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2019-05-12雷丹包虹明
雷丹 包虹明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分析国际化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本土文化面临考验、不同文化差异较大、阅历与见识妨碍交流等问题,提出国际化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依托节日活动、课程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建设与国际化相适应的制度文化,促进留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畅通中外师生文化交流平台。
【关键词】国际化 高职 校园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C-0074-02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积极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学生到中国留学,广西2018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15217人,是留学生超1万的省区之一。留学生人数是衡量学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增加及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是校园文化国际化的基础与前提。
在2017年7月1日颁布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中,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合力缔造的精神圭臬,其构成环境对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国际化校园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国际化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营造国际性、包容性、开放性、和谐性校园文化。
广西是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广西首府南宁市,是南宁市政府举办的高校及首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之一。该校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承办规模较大、级别较高的国际活动及赛事,吸引了来华留学生、外籍教师到校学习与交流。从2017年招收第一批50名留学生开始,留学生人数每年呈倍数增长,目前每年吸引300多人次留学生到校学习,输送100多名中国学生到国外学习,承办国际活动涉及境外人员达到2000多人次,聘请有美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外籍教师。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汇聚在校园,学生能够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交流,接触到越来越多异国他乡的不同文化。
二、国际化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校园文化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校园硬文化与校园软文化。校园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如校园建筑、学校设备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是国际化校园文化的内核,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本文仅研究校园文化的内核—— 校园软文化。校园软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制度等多元要素的综合显现,国际化的校园文化需要多国文化在校园交流中发酵、激荡、传播、发展。在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以下问题:
(一)本土文化面临考验。校园文化在国际文化与本校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因此,我们在实践探索时,要思考如何在发展中坚守、发扬原有的本土文化。高职校园文化根植于特定的校园环境,厚植于相对闭合的学校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从文化特性看,随着校园人员的变更、制度的更迭,会不断有选择性地吸收外來的文化,存在一个与外界变换、不断嬗变的开放过程。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国内外人员的流动也会使校园文化发生变化。这使得本土文化受到较大的冲击。
(二)不同文化差异较大。文化差异是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回避的客观问题。制度文化建设不单要考虑习俗习惯的区别,还要考虑文化的差异及宗教信仰的不同。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学生,大多恪守规章制度,敬畏管理者,但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及外籍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的接受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不仅要考虑国人的思维,还要考虑外籍人士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制度的制定调研要充分,要多借鉴国外成熟的留学生管理经验,在主流文化允许范围内厘定制度的边界和内容,例如宿舍管理制度要考虑到来华人士的思维、隐私、习俗的要求。
(三)阅历与见识妨碍交流。在高职院校中有近四成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或偏远农村,平时更多地专注于技术的学习及技能的习得,多数英语水平不高。而学生的语言水平极大地影响其与留学生的交流,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外语自信,阻碍了中外学生间的深入交流与互动。而来华留学的外籍学生多没有在我国的生活阅历,汉语基础薄弱,在融入校园文化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三、国际化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一)依托节日活动、课程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文化差异是建设国际化校园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自国外的各种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生活态度、道德标准等意识形态内容不断涌入,与固有的校园文化碰撞、融合与发展,校园文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异域文化、异质文化的影响。在国际化校园环境中,文化自信是建设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前提。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积极提供跨文化交流平台,组织策划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活动,向来华留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努力传播中华文化,践行文化自信,努力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在传播中增强自信。学校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立场、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于中国学生特别是即将输出留学的学生,除了开设英语、泰语、越南语及外国文化鉴赏等外语课程,还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拥有一定程度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能够在国际交流中传递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道义。综合实践课程是留学生课程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板块,是留学生走出课堂、接触校园与社会、感受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根据《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要求,除了开设一定的汉语语言课程外,还开设本土传统文化的课程,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及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理解。
在国际化校园背景下,多元文化碰撞与冲突、交融与共生,校园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应引导中国学生既要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又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同时要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知中国。只有让中国学生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更好地把握方向,为国际校园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贡献力量。
(二)建设与国际化相适应的制度文化,促进留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群体中通行的规范准则、道德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是维系学校正常管理及运转的重要保障机制。高校制度文化决定了国际化校园跨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和水平。
国际化校园文化在平等、友好、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原则。当校园文化的当事人心理存在距离甚至是敌视时,是不能有效进行交流与互动的。与校园文化国际化相适应的制度文化,能让更多中国学生在校园内便捷地体验到国际丰富多彩的元素,也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中国的新环境。另外,国际化也可能会消解、动摇原有的校园文化,出现文化同质化。因此,学校的制度文化要与国际化相适应,同时坚守本校的优秀文化传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对来华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并不是“等同化”,既对中外学生一视同仁,为中外学生提供平等一致的管理服务,也考虑到赴华留学生风俗习惯及语言文化存在的差异,兼顾公平合理。在教育教学方面,在共享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的辅导体系,向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业帮扶;在管理服务方面,注意原则与灵活的统一,促进多国学生的和谐交流。同时,要求留学生每年至少参加30小时的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方可获得奖学金资格,促进留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共同建设国际化校园文化。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内大多职业院校一样,积极与国外同类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目前该校共有外国留学生近300人,来自各大洲,主要来学习国际商务或“技能+语言”。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每年“三月三”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在大量外宾云集南宁之际,都会承办外事活动或组织国际沙龙,为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每年4月,迎接泰国交流生,举办庆祝泰国泼水节活动;每年5月,邀请越南留学生及越南使馆人员开展“越友趣”文艺活动;每年6月,组织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外语戏剧节等活动。同时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美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外籍教师到校任教,在共同提升相关专业建设的同时,为建设国际化校园提供支持。
(三)畅通中外师生文化交流平台。中外师生文化交流平台主要包括线下和线上的交流平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中外师生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线下活动的非语言行为,以体育、文艺活动为交流桥梁。每年留学生刚来,往往组织足球、篮球友谊赛及舞蹈演出活动等,弘扬體育人文精神,消除语言交流障碍,在交流与合作初期增进中外师生的了解和友谊。这是中外师生在语言交流还不畅通的初期的主要交流方式。学生普遍认为举办文艺活动和节日联欢是快速促进交流的有效方式。
第二步是线下的学生课程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及公益活动。在课外,学校有组织地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并统筹安排中外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活动的开展不局限于浅尝辄止的参观访问,而是开展深层次的体验与实践活动,激发留学生参与校园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鼓励留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四点半课堂”等公益活动,参与暑期“三下乡”及教育帮扶基地建设活动等,在活动中加强交流互动。
第三步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交流。年轻的学生热衷于线上交流,在对相互有了初步了解,在语言交流有所增进后,往往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中外师生主要是通过微信交流群及校园网络的交流平台进行交流,网络平台成为中外师生跨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
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坚持本校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对多元文化兼收并蓄,方能顺利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苏春.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确定性视域里建设国际化校园文化[J].教育与职业,2018(9)
[2]张璐.高校跨文化建设对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实效路径研究——以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跨文化交流中心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
[3]张小燕.建立国际化校园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0(5)
[4]李子云.国际化视野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挑战与策略[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5]王艳红.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研究,2012(5)
[6]谢守成.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挑战与对策——以协同学为分析框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0)
[7]赵爽,张蓝予,胡晓琼.国际化校园中国文化传播特色路径探究[J].文学教育,2019(9)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