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05-12彭瑞

市场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成都市影响因素

摘要:特色小镇的发展对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与乡村经济的振兴有着巨大的作用。为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空间分析工具与经济数据对成都市14个特色小镇进行空间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特色小镇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成都市的特色小镇总体空间分布是分散型的,最主要受政策的影响。②地形条件、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对于特色小镇的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③明确自身条件,找准定位,发挥優势资源是未来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3-0060-02

一、 引言

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掀起创建特色小镇的热潮并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特色小镇的发展能够实现区域性空间要素集聚,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合理化生产布局和破解空间资源瓶颈的重要抓手。在对特色小镇的研究方面学术界主要集中在特色小镇的概念界定、形成机制、存在问题、经验借鉴和建设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内容涵盖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与治理,学科跨越城市规划、经济学、公共管理、社会学等,为进一步推进特色小镇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特色小镇建设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指导。但特色小镇的研究尚处于开创阶段,研究视角单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待继续拓展丰富。本文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对研究区特色小镇的分布及形成因素进行研究。

二、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成都市为研究区,截至2016年,其辖11个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5个县级市(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4个县(金堂、大邑、蒲江、新津)。本文以成都市的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特色小镇的名单来自2016年以来由住建部公布的国家特色小镇名单和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中特色小镇的名单(见表1)。其他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2016年《四川旅游年鉴》、2016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乡镇卷)以及成都市政府网站。

(二)研究方法

1. 最邻近点分析

中国特色小镇在宏观空间上表现为点状分布,根据最邻近点指数R的测算,可以表征测算点的空间集聚状况,判读其空间的分布类型。其中,最近邻点指数R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

ANN=DODE(1)

公式中,DO=∑ni=1din,为平均实际最邻近距离,为理论最邻近距离。DE=0.5nA,其中DE为要素随机分布平均距离R=1表示点状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为随机型;R<1表示趋于凝聚分布;R>1表示趋于均匀分布;R=0表示完全集中。

2. 核密度分析法

通常用核密度估算法加以表达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密度,能够比较清晰地说明在空间上的分散和集聚特征,表征的要素有空间形态特征和变化两部分。成都市特色小镇4A、5A景区密度用核密度法进行分析,其公式为:

λs(s)=∑ni=13πh41-(s-si)2h2λ2(2)

式中:S为待估成都市4A、5A景区位置;Si为落在以S为圆心的景区位置;h为在半径空间范围内第i个4A、5A景区位置。

三、 成都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特色小镇在宏观空间上表现为点状分布,根据最近邻指数R的测算,可以表征测算点的空间集聚状况,判断小镇的空间分布类型。R>1为分散类型,R=1为均匀型,R<1为集聚型。本文通过Arcgis10.3中平均最邻近工具得出,成都市特色小镇最邻近指数R为1.498739,此指数大于1。通过分析R>1,为分散型。

四、 成都市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一)地形因素

地形地貌在区域景观的形成过程中对交通、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位于大邑县西岭镇大雪塘(苗基岭),海拔高度为5364米;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由岷江、湔江等江河冲积而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处在简阳市沱江出境处河岸,海拔高度为359米。成都市由于巨大的垂直高差,在市域内形成了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高山的独特地貌类型。通过研究发现成都市境内特色小镇的海拔在500米以上的约占71.4%,海拔在400—500米的约占28.6%,在成都市内保存了较为完整具有自身特色的小镇风貌。

(二)旅游资源禀赋

4A、5A景区涵盖了绝大部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在国家旅游局获得成都市境内4A、5A景区共计42个,研究发现成都市特色小镇中的金堂五凤镇、大邑县新场古镇、郫都区三道堰镇、龙泉驿洛带古镇本身是4A级景区,具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其他本身不是4A级景区的特色小镇周边也分布着很多景区,存在着耦合关系。特色小镇的规划布局要充分考虑周边旅游景区发展对小镇的连带效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三)交通通达度

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人流、物流的进入,交通的可达性对特色小镇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成都所辖区布满经济区环线高速,还布满着对外高速路:成乐高速、成雅高速、成渝高速、成绵高速等,1小时经济圈辐射的范围比较广。离中心城区比较远的大邑县、邛崃市交通相对闭塞。总体来说成都市的交通条件较好,有利于特色小镇游客的进入与产业发展物流的需要。

五、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通过分析成都市特色小镇的分布类型以及影响特色小镇分布的因素,可以得出:特色小镇分布处于分散型,在某种程度上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影响特色小镇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小镇所处的地形条件、资源禀赋和交通条件。近年来,受政策的影响,特色小镇的发展十分迅速,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特色小镇的建设,但是是也存在很多跟风建设的现象。明确自身条件,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资源是未来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发展特色小镇建议

1.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开发模式

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明确自己的资源。在《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规划》中,通过明确各特色小镇所具备的资源禀赋对特色小镇的发展类型进行归类。所研究的14个特色小镇中,适合发展旅游休闲的为:金堂县五凤镇、大邑县新场镇、郫都区三道堰镇;现代农业型的:青白江区福洪镇、蒲江县朝阳湖镇;商贸物流型:新都区斑竹园镇;加工制造型:都江堰市蒲阳镇、新津县普兴镇;文化创意型:龙泉驿区洛带镇、崇州市怀远镇、大邑县安仁镇;科技教育型:郫都区德源镇、彭州市丽春镇、简阳市石板凳镇。

2. 可持续发展

对于产业基础较好的小镇,政府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把控好底线。对于特色产业、特色资源优势明显,但是缺乏经济支撑和盘活的地区,政府应该根据发展阶段和经济实力,有效的利用市场的力量来盘活并带动特色小镇发展。成功的特色小镇,从萌芽、发展到基本完善最起码得十几、几十年的时间,政府应该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分段实施计划,依靠市场无形之手,一脉相承地去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吉福.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与模式——以山西大同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1):145-151.

[2]马斌.特色小镇: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战略[J].浙江社会科学,2016(3):39-42.

[3]陈立旭.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32(5):14-20.

[4]蔡健,刘维超,张凌.智能模具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探索[J].规划师,2016,32(7):128-132.

[5]苏斯彬,张旭亮.浙江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践模式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73-75,80.

[6]张鸿雁.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名城,2017(1):4-10.

[7]史云贵.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问题与若干思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14(2):88-97.

[8]王振坡,薛珂,张颖等.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7(4):23-30.

[9]赵佩佩,丁元.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剖析[J].规划师,2016,32(12):57-62.

[10]李鵬举,崔大树.空间交易费用、产权配置与特色小镇空间组织模式构建——基于浙江特色小镇的案例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6):10-17.

[11]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江社会科学,2016(3):46-47.

[12]郁建兴,张蔚文,高翔等.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未来[J].浙江社会科学,2017(6):143-150,160.

[13]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5):55-60.

[14]张银银,丁元.国外特色小镇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J].小城镇建设,2016(11):29-36.

[15]周晓虹.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7(4):12-19.

作者简介:

彭瑞,女,四川省乐山市人,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与规划。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成都市影响因素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