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马复星
2019-05-11马月林
马月林
在山西教育界,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马复星。他先后任教于山西省重点高中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高君宇的母校太原五中和太原九中,在教学及管理上成绩突出,多次受到省市表彰,成为山西有名的中学教师。作为马氏后人和同乡,经本村多人提议,笔者曾于2001年6月9日赴太原,对时已85岁高龄的马复星作了专访。
马复星,字兴汉,忻府区解原乡乔村人,1917年生,1929年入县立高小读书,1935年毕业于忻县中学初中26班,1937年毕业于太原成成高级中学,同年考入山西大学物理系,但因“七七事变”而中途辍学。
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原籍乔村、六石村和涧沟村当过小学教师。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任山西第一联合中学高中数理化教师,1948年任山西省立太原中学校高、初中物理教师,1949年参加革命并留用任教。1953年4月初太原中学校更名为“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后继续任教,因教学成绩突出,1955年被提拔为教导主任(曾兼生产处主任)。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升任太原五中副校长兼教导主任,与校长携手并肩,艰苦抵御1957年后“反右”“大跃进”对五中造成的不良影响。1962年高考五中名列全省榜首,走出低谷,再现辉煌。
“文革”十年浩劫期间,马老惨遭迫害,被迫返乡劳动改造8年之久。此间,他既不怨天也不尤人,每日辛勤劳动,闲时读史,相信党和人民会公正处理他的问题,并赋诗一首以自勉:“八载归乡不自哀,尚思为党树人才,总有一日东风来,重返校园放异彩。”
1975年,马复星重返太原五中,协助校领导组织开门办学工作,学工、学农、学军。1978年9月调太原九中任副书记兼校长。1984年退居二线。1988年离休。离休后,他仍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办学3年,开办了高考补习班,圆了不少落榜考生的大学梦。
马老禀赋非凡且有较高的自学能力,自学成才。他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独立思考,边教边学,历时6年,先后自修了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和化学系的基础课程及物理系的部分专业课程,具备了大专文化水平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上主攻数理化且以物理见长。他反对傳统的“教师中心论”和“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遵循“导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弗达……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他熟悉教材,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洞彻表里,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方法不拘一格,善于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总结出了丰富的教学经验。1956年,他被评选为“山西省优秀教师”“太原市优秀教师”,声望日高,深受省市有关领导器重,组织多次报告会推广他的经验,他也应许多学校的邀请作了经验交流报告。
马老在担任校领导期间,先后学习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史、世界教育史、中外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和学校管理等著作,取其精华,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因材施教,发展专长”“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有机结合”“班级授课辅之以分流教学”和“继承优良传统,结合国情面向现代、面向未来、改革开放”。由经验型领导提高为理论型领导,并积极进行新的探索,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马老善于民主治校、集中统一指挥,学校的重大问题和年度计划都要通过校务会议提出,组织各系统反复讨论,然后集中起来经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执行。从而把群众的智慧集中为领导的决策,然后统一指挥,把领导的决策变为群众的奋斗目标和工作动力,群策群力贯彻执行。同时他还建立指挥的反馈系统,及时把执行情况反馈到指挥中心,及时研究,不断改进,使学校工作有条不紊、生动活泼,成为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统一的团结战斗群体。
由于马老的教学成绩和社会影响,他曾担任的社团职务主要有山西省教育学会理事,太原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太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等。
在教学与管理之余,马老勤于笔耕,撰写了《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初探》《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接受学习与发现法》《懂、会、运、熟、能五步学习法》等论文,发表于有关报刊,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新的贡献。
此外,他曾经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当时教育系统纲领性文件《中教五十条》的编写工作(1961年文件下达),为纠正1958年“大跃进”中学校教育方面的极左思潮,依靠教师、尊重教师抓教育贡献了自己的智慧。此间,山西省教育厅组织部分数理化名师,由马老担任主编,撰写了《山西省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纲要》一书,由教育厅下发执行。
总之,马老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先进的教育思想、渊博的业务知识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位理论型、进取型的杰出教育工作者。
晚年的马老,虽然疾病缠身,仍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强调当前的学校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的能力。他也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多次为家乡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