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名牌大学走出的“奇葩冠军”
2019-05-11陈霖
陈霖
陈铭
陈铭爱读书,包里常常放着书,一得空就拿出来读。“如果一页要读 10 分钟,那这就是很硬的书。”他把书分为软书和硬书:文学类的书是软书,适合快速阅读;讲深奥概念的是硬书,得沉下心读。和《环球人物》记者见面这天,他包里装的就是一本硬书《理解媒介》,它出自加拿大思想家麦克卢汉之手,被誉为“传播学经典”。
这本书正好契合陈铭的身份。他在武汉大学给学生们讲传播学,同时,他也是“当今的媒体时代”里的红人——去年刚拿下综艺辩论节目《奇葩说》第五季的冠军,最近又主持新节目《女儿们的男朋友》,和几位明星父亲在演播室里观察、讨论女儿们的恋爱问题。
“建构”会背负很多误解
2014 年,《奇葩说》开播。这是国内首档说话达人秀,每期辩论热门话题,制作团队以“90 后”为主,主持人和导师则是名嘴马东、蔡康永、高晓松等。当年 11 月底开播后,在视频网站爱奇艺上的点击量迅速破亿,每期话题都霸占微博热搜,一时间,“大部分年轻人就着《奇葩说》下饭”。陈铭和《奇葩说》的缘分始于第二季。人们发现这名国辩选手“擅长讲大道理,特别‘正,喜欢呼唤爱”。当陈述“世界需要超级英雄”时,他以 2008 年汶川大地震的救援队为例,“在所有房屋成废墟、没有人指引你的时刻,只要看到那身军装,突然就能站起来了”。不过,“呼唤爱”久了,人们给他冠上了“鸡汤王”的称号。
陈铭对此并不认可,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只要观点有逻辑支撑,就不是“鸡汤”。“站在台上的辩手说得有理有据、有情有义,实际上是在建构一套话语体系,感染受众,在他们心中同步建立逻辑和秩序。”
在“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这个辩题中,陈铭认为朋友圈是当今年轻人和父母的重要沟通方式,不能屏蔽。有些事情没有重要到专门打电话、发短信和父母说,但发条“我吃饭了”可以让父母知道你此时在做什么。给父母留下一条冷冰冰的分割线是很残忍的(如果对方的朋友圈屏蔽了你,你在对方的相册只能看到一条横线)。“我们和父母已经渐行渐远了,不要再越来越远。”他说,自己一年回家4 次,父母60岁了,以人的平均年龄来算,还能活 20 年,“那我与他们只能见 80 面了。”听到这些,反方辩手和当期嘉宾小 S 的眼眶都湿了。陈铭想“建构”的是,新时代对父母的孝道:把父母当作推心置腹的朋友,亲情里那份基于平等的尊重最珍贵。
陈铭告诉记者:“‘建构很辛苦、很沉重,人们不一定理解你的辛苦和付出,你要背负很多误解。”相比之下,“解构”就显得洒脱、轻松和率性了。陈铭最喜欢的选手是比他晚一季加入的“解构”高手欧阳超。欧阳超经常表现得“毫无逻辑”,时而冷言冷语、时而尽情咆哮,让人抓不到规律,“具有后现代主义的荒谬美”。一次,在讨论“第一次约会,能不能用优惠券买单”时,欧阳超认为可以,并抨击流行文化将高消费和浪漫爱情画等号。他引了一句歌词“我想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去东京跟巴黎”,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歌词与辩题有何关系,他突然大吼:“都不顺路的!一句话得花 10 万块,根本不考虑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笑点来得太突然,全场先是愣了一下,继而哄堂大笑。
“他的表达真的太搞笑了!我在录制现场,经常看着欧阳超,笑到停不下来,他用戏谑、调侃、非逻辑的表达方式挑战既定的思维框架。”陈铭说,“这么一比较,他在解构,我在建构,所以有时候我就显得太严肃了。”讲到这里,陈铭话锋一转:“但在当下的中国——至少接下来 10到 20 年间——我们不得不先建构。”西方社会花了几百年建构了整套现代观念,但后来严谨到有些教条,社会渐渐失去灵气,人们开始批判、调侃它。西方才出现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思潮”。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不到百年,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现代观念,一些年轻人就开始说‘丧,要‘佛系,推崇‘不值得,步子迈得太快了。”陈铭努力“建构正能量”:主持《少年说》,鼓励青少年大胆喊出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在《超级演说家》中,演讲“女人永远是最佳辩手”谈及爱与尊重的价值,获得满堂喝彩。
低结婚率时代把“我”变成“我们”
陈铭立场温暖、从不激越,却在网络综艺世界中脱颖而出,原因或许是他触及了当下年轻人的太多痛点,婚恋就是其中之一。《女儿们的男朋友》是陈铭主持的第一档恋爱类真人秀节目。陈铭在节目中拿女儿们的恋爱表现去问爸爸们的意见,做两代人之间的桥梁。
在第三集中,明星老爸们就女儿到了 40 岁该不该结婚这一主题产生了不小分歧,黄日华等三个老爸坚持认为应该,只有秦沛说结不结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愿意陪女儿走下去的人,千万不能为了生孩子或想找个人陪就结婚。几乎就在这档节目开播的同一时间,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发布的一条消息刷了屏:2018 年全国结婚率为 7.2‰,创下 2013 年以来的新低。这让陈铭很感触,现在恋爱结婚几乎是个经济命题,“看病贵、房价高、小孩的教育投资大,离婚后可能要分割财产,年轻人面对婚姻时往往犹豫不决”。但陈铭觉得,想要有一个灵魂跟自己并肩前行,就得让渡一大部分自我和自由,把“我”变成“我们”,铸造紧密的亲密关系。
《奇葩说》第五季剧照。
陳铭主持《少年说》。
陈铭有段令人羡慕的爱情。他上大学时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不惜“死缠烂打”,还为了和她在一起而发奋读硕、读博。后来,她看到陈铭成熟的一面,才接受了陈铭的追求。其实,他和妻子很互补:陈铭在一个时间段只能做一件事,并高效地完成;妻子则是资源配置的高手,善于把人安排到最恰当的位置,所以,妻子既是陈铭的上级——系副主任,也是他的经纪人。
走在综艺节目和大学校园之间
陈铭硕士毕业那年,湖南卫视等电视台发来邀约,想签他做主持人。陈铭都在服化科量好主持服装的尺码了,后来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我终究喜欢那种沉下心来思考的感觉,所以决定读博”,之后留校教播音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还参加综艺节目。这锻造出他的双面气质:具有学院气的收视红人,自带金句的名嘴老师。
《奇葩说》中有个辩论环节:在十几秒内找出对方漏洞并予以反击。一旦输了就可能被淘汰,这使选手神经紧绷,一讲完往往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倒在座位上。但陈铭一直保持儒雅姿态:无论辩得怎么激烈,他赢了会向对手表达惋惜,输了也为对手喝彩。
陈铭起初以理服人,但发现只要“对手一讲感情,票数就哗哗地过去了”。最惨的一次,他连输 6 场,因此得了个“六叔(输)”的称号。导师之一的蔡康永让他豁然开朗:“你要学会用理性加感性去赢过感性。”陈铭慢慢找到学院气质与综艺感的结合点,到了第五季,每一次发言都坚持“理性为骨、感性为皮”。
在“‘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这个辩题上,陈铭认为“键盘侠”不是侠,并谈及女儿遇到的网络暴力。他在儿童节把和女儿的合照发到微博,有网友用“湖北村货的基因,没差了”说他孩子丑。陈铭拿起手机打算回击这位网友。妻子拦住了他,他惊觉“键盘侠是极具传染性”的,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自律,很容易被情绪带偏。高晓松说:“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陈铭则这样解读:“一个人只有温暖纯良了,才有资格谈论爱与自由。否则,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话音落,全场先静了数秒,随后掌声雷动,导师们赞叹、微笑,正方则抱头:“太高了,这个价值(观)!”陈铭最终拿到《奇葩说》第五季的冠军。
综艺节目也为陈铭提供了教学研究素材。他刚参加《奇葩说》时经常“走神”,当导师在台上出口成章并协调辩手时,他却看着天花板,整个思路都跑起来:为什么这句话这样讲?为什么节目这么录?回到校园,他讲“综艺主持控场艺术”这门课时,把在录制现场看到的种种作案例,分析主持人如何接话、控场。
其实,学院派变身综艺咖,陈铭不是第一个。十余年前,文化类综艺节目《百家讲坛》捧红了“学术超男”易中天;如今《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也有蒙曼、康震等“明星学者”坐镇。大学教师的满腹经纶不再高高在上,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刷屏、燃爆、10万+”。
陈铭本质上更愿意做个“读书人”。他兴致勃勃地给记者看这两年的书单,涵盖哲学、社会学、文学、传播学等领域,共七八十本,他已经读了大半。还有一件事让他很兴奋,他很快会有自己的书——2014年分析和预测国内综艺传播趋势的博士论文将正式出版。
陈铭1988 年出生,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辩论队教练,“2011年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全程最佳辩手”,曾参加《超级演说家》等综艺節目,获第五季《奇葩说》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