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翻译标准研究新动向
——基于知网硕博学位论文统计分析

2019-05-11

英语知识 2019年2期
关键词:样本论文标准

谭 华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

1. 引言

硕博学位论文展示了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的学习与研究状况,反映了在校研究生的研究热点与成果,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学习与选题的参考。同时,由于其篇幅远远长于期刊文章,研究内容较为明确具体,作者对研究论题往往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文献考查,因而其内容对于研究所涉及领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这有助于了解某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对中国知网硕博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考查学位论文中有关翻译标准问题的研究现状。穆雷、邹兵(2014)曾发表过此类文章,该文统计分析了1992—2013年间,中国两岸四地的近700篇博士学位论文,考查了其研究主题,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展示了博士论文研究的宏观概况。本文则聚焦于具体主题,统计分析翻译标准问题在学位论文中的研究现状。

2. 数据样本收集统计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为样本来源,统计数据不含港澳台的学位论文。样本收集方法是通过数据库关键词检索,具体方法为标题检索,检索表达式为:T I=“X”a nd“Y”,TI代表标题,X表示翻译标准,如“忠实”,Y表示“翻译”或“译文”或“译”。我们采用标题检索而非主题或关键词检索,主要是为了确保相关性。有的文章其关键词含有“翻译标准”等字眼,但并非专论翻译标准问题,检索结果为476篇,经过去杂,比如筛除无关文章,例如“美国《农业信借贷法(2009)》翻译报告”,共得353篇,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2015年。检索式中检索词X与Y的组合见下表:

表1 检索词列表(Tokens表示检索式中X和Y代表的具体内容)

3. 统计结果描述与分析

3.1 年度统计分析

图1 年度统计

图1显示,最早专论翻译标准问题的学位论文见于2000年,仅有一篇,此后数目大增,2004年超过10篇,2006年超过20篇,2012年起连续三年超过40篇。按年度发表篇数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0至2005,年度20篇以下;2006至2011,年度20至40篇;2012至2015,年度40篇以上。可见,文章数量总体而言呈上升趋势。这表明,翻译标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引起重视。随着成果不断丰富,该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这是否意味着翻译标准问题已然认识充分,无需继续研究,或是已然没有研究价值呢?对此,我们需先进一步分析现有研究的具体主题内容。

3.2 论文层次分析

图2 论文层次分布统计

从论文层次来看,所选样本中仅有8篇为博士论文,占样本总量的2%,其余345篇皆为硕士论文,占98%,远远高于博士论文比例,这表明博士研究对翻译标准问题的关注度远远低于硕士论文。这是否意味着翻译标准问题的研究价值不大,或者已经研究完善呢?恐怕未必。否则不会有众多硕士论文研究该问题。博士作为硕士的更高一级教育,有着更高的学术要求,其学位论文要求具备更高的理论价值,对问题的研究更深入、更系统。8篇博士论文(侯国金,2004;刘建刚,2007;王立欣,2007;彭爱民,2011;方薇,2012;王璐,2012;宋海英,2013;林继红,2013)中林继红、侯国金、刘建刚三人均从语用学视角探讨翻译标准问题,认为翻译的标准是语用意图等效,其实质还是对等或忠实,只不过忠实的对象是语用意图;王立欣则试图将翻译标准问题科学化、定量化,将翻译标准形式化,确立一定的参数,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实现翻译质量评估的自动量化;宋海英探讨了中医术语翻译的标准,通过比较同一术语在不同出处的翻译,探讨了中医术语的翻译标准;彭爱民和方薇都探讨了“忠实”这一翻译标准,前者结合《红楼梦》的翻译,探讨了忠实于源语文化的策略、措施等问题,后者则从伦理视角进行了理论探索;王璐对葛浩文的文学翻译进行了研究,考查了其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等问题。

纵观上述博士论文对翻译标准问题的探讨,仍未取得较大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对该问题的研究仍然缺乏深入系统的专论,多数都从某一视角展开研究,而未顾及到其它因素。如王立欣的研究借助语言学的理论,将译文从词汇到句法等层面细分,设立具体参数,建立语料库,以实现对翻译质量的科学量化。该研究中的翻译标准评估框架主要从语言层面,通过数学方法评估翻译质量。然而翻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仅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科学量化评价不足以反映翻译的全貌,而且文化等其它因素对翻译的调控,难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量化评估。这些问题就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主题统计总体分析

从研究主题与内容来看,本文所统计的样本各有侧重,有的是纯理论探索,有的是现有标准评述,有的运用某一标准进行译本评价。我们通过分析样本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对其研究主题进行了分类,分类依据为研究内容的相关性。我们假设样本的具体研究内容与翻译标准有着不同的相关性,并对其相关性进行赋值,制成相关性量表,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首先确立相关性,例如,假设纯理论探讨为高度相关,相关性赋值为5,只提到翻译标准并未以其为主要研究内容则为低度相关,赋值为1;然后根据相关性值制成5级相关量表;接下来依据该量表确立各样本的相关性值;最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量表如下:

表2 相关性量表

依据相关性量表,我们对样本研究主题逐一进行了相关性赋值,某些赋值可能不够准确,此外,量表中相关性的界定难免存在欠精确之处,尽管如此,我们尽量确保其合理性。样本相关性赋值初步结果如下表:

表3 样本相关值统计

从初步统计结果来看,相关性值为3和2的样本,即中度相关与基本相关的样本,所占比例最大,合计达65.4%,相关性值为5和4的样本,即高度相关与较高相关的样本,所占比例合计为29.4%。这表明,学位论文中的翻译标准研究主要是结合译本进行分析,即翻译标准的应用研究,或以某一翻译标准评价某一译文,或考查某一译文如何实现某一翻译标准,而理论探索则较为缺乏,创新不足,无论是提出标准或修订标准,还是阐释标准,都不多见。下文将对样本的研究主题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首先是运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是从5个不同相关度考查样本的具体研究内容。

3.4 研究内容详细分析

3.4.1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在此是指样本的研究内容与翻译标准问题研究的紧密度。依上节所言,如果样本对翻译标准进行理论上的专门论述,则其相关性高,如果样本仅仅提到翻译标准问题,但并非专论,则其相关性低。上文中我们对样本相关性进行了赋值,并进行了初步统计。为了更加精确地了解样本对翻译标准研究的相关性程度,我们对样本进行了单样本t检验。在t检验中,我们设定翻译标准问题研究的相关性值为5,即高度相关的理论专论。我们假设样本与设定没有差异,通过t检验比较样本是否与设定值存在显著差异。SPSS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 单样本T检验结果

表4 单样本描述统计表

如上表所示,双尾t检验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推翻了虚无假设,说明样本值与设定值存在显著差异。均值差为-2.116,t值为-35.391,这说明样本平均相关性低于设定值。置信区间为-2.23至-2.00,不含零,也说明样本值与设定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t检验显示样本相关性均值为2.88,结合前文对样本相关性的界定与赋值可知,该均值在前文相关性量表中勉强处于中间位置,小于中度相关值3。这说明从总体而言,样本对翻译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标准的应用,从译本出发探讨现有标准如何实现,或译本是否符合某一翻译标准等等问题,对翻译标准进行有所创新的理论专论不足,有待今后继续研究。

3.4.2 研究内容分述

(1)高度相关:提出或修订翻译标准

图3 高度相关文章具体内容分布统计

高度相关在此是指所选样本从理论上专论翻译标准,或提出新的翻译标准,或对现有翻译标准进行阐释或修订。通过对样本的阅读与分析,我们发现共有41篇论文属于高度相关研究。从其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如上表统计所示,提出翻译标准的论文占7%,如侯国金(2004)与林继红(2013)两人的博士论文都提出了语用翻译标准,前者探讨语用标记等效原则,后者探索语用意图对等问题,杨京宁(2004)提出了翻译的审美标准,认为审美标准具有依附性、社会性、时代性及相对性等特性;修订或阐释旧标准的论文占将近一半数量,达46%,如曾昭艳(2006),黄丽(2013)等,曾对忠实标准进行了阐释,认为忠实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标准,具有动态性、相对性、多层次性和弹性,黄对翻译标准“信”进行了阐释,探讨了信于什么,如何达到“信”等问题;对翻译标准问题进行理论阐述的论文占20%,如赵良(2005),陈丹琰(2006),刘峥(2008),丁皓(2012)等,赵认为翻译实践和批评的现实新需要要求对翻译标准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指出了目的和功能对翻译标准的影响,认为翻译标准要动态功能化,陈和丁都对翻译标准的多元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陈认为翻译标准应兼顾主客体因素,具备动态性、开放性、社会性和发展性等特性,丁认为翻译要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平衡,提出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翻译标准多元统一模型,刘从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抽象与具体、绝对与相对四个角度探讨了翻译标准的本质特征等问题,认为翻译标准具备动态和定性的特征,并且有一定的主观性;结合文体探讨翻译标准的论文占27%,如马德忠(2007),杨丹(2010),宾惠(2010),郑岚(2010),阮薇(2013)等,马探讨了英语散文的翻译标准问题,提出忠实、通顺、美的协调统一是散文翻译应遵循的标准,杨利用语料库考查了诗歌翻译标准,对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宾探讨了文学翻译标准问题,论证了文学翻译的音美、词美以及整体美的和谐标准,郑探索了戏剧的翻译标准,重点探讨了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剧本翻译问题,从个性化、动作性、口语化、简洁性和音乐性几个方面对舞台表演戏剧的翻译标准进行了细化,阮探讨了影视字幕的汉英翻译标准,提出影视字幕翻译中要以“达、简、精”为标准。

总体而言,虽然上述样本论文专论翻译标准,但对该问题的研究鲜有独到创见与突破,大多属于修修补补,或重复研究,翻译标准问题仍有待系统整合研究。

(2) 较高相关:运用其他学科理论阐释翻译标准

图4 较高相关文章具体内容分布统计

较高相关在此指从其它学科的理论或视角出发对现有翻译标准进行阐释。样本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此类论文数量高于高度相关的论文,其具体内容的分布更加广泛。从统计结果来看,此类论文中至少运用了十七种不同的视角探讨翻译标准,运用频率较高的有文化视角、语境与语用视角、语义视角、哲学视角、女性主义视角、目的论视角、翻译质量评估等等。文化视角的研究如钟文香(2010),从文化层面探讨了忠实标准;语境、语用、语义等视角的研究如刘建刚(2007),周岐灵(2006),张帅(2009),刘将语用学运用于翻译标准研究,探讨了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的实现,周从语义学出发探讨了等值翻译标准问题,张从语境角度探讨了翻译标准,认为语境的动态性决定了翻译标准的相对性;哲学视角的研究如易嘉静(2007),运用阐释学思想探讨了信达雅标准;女性主义视角的研究如汪秋红(2010)对翻译标准的解读,认为翻译标准要突显女性的地位和译者的主体性;目的论视角的研究如朱静(2005),运用目的论考查了严复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标准;翻译质量评估如李棠佳(2009),刘毅(2010),前者运用社会符号学理论探讨了字幕翻译的质量评估问题,后者对豪斯和司显柱等人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进行了比较。此外,其它视角的研究篇数都较少,一般只有一两篇,如郭亚丽(2007)从原型理论出发探讨了翻译的等值标准,认为等值不应是特定不变的,而是原作原型的范畴化。

上述分析表明,翻译标准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不同视角的研究拓宽了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但这些研究主要是解释现有标准,论证其可行性。

(3)中度相关:译本如何实现翻译标准

图5 中度相关文章具体内容分布统计

中度相关在此是指探讨翻译标准在翻译中如何实现,往往结合一定的译本进行分析。样本统计结果显示此类研究比例高于前两类,占样本的将近四分之一。从其研究内容来看,文学文本中的翻译标准研究比例最大,超过一半达55%,各类应用文体中的翻译标准研究比例相差不大,最多的是广告文本,占10%,最少的是旅游文本,占2%。文学文本中的研究如徐玲玲(2006),何珊(2007),王倩(2014)等,徐以《儒林外史》为例探讨了文学翻译中如何实现等值,何与王都探讨了文学文本翻译中如何实现等效,前者从语境出发,后者从对话翻译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进行探讨;应用文本中的研究如杨楠(2005),马俊宁(2010),宣婧雅(2015)等,杨从等效论出发探讨广告翻译中功能等效的实现,马以信达雅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字幕翻译,徐探讨了访谈文本中如何实现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等效翻译,提出了相应翻译策略与方法。

此类研究主要在于翻译标准的具体应用,通过对不同文本类型的分析,考查某一标准的适用性以及实现策略与方法等问题。因此其理论价值贡献与前面两类不可相提并论,但对前两类研究中探讨的翻译标准进行了应用与验证,有助于对翻译标准的应用认识。

(4)基本相关:译本是否符合翻译标准

图6 基本相关文章具体内容分布统计

基本相关在此是指研究的着眼点并非在于专论翻译标准,而是评价译文,但借助某一标准进行评判。样本统计结果显示,相比前三类,此类研究所占比例最大,达42.5%,超过其它任何两类之和。从具体内容来看,以“等”为标准评价译文的研究远高于其它标准的研究,占将近四分之三,达73%,其次是忠实标准,占7%,豪斯评估模式占6%,其它标准的研究比例相差不大,均在1%到3%之间。“等”字标准的等效、对等、等值译文评价如王玲玲(2009),彭强(2010),张欢(2015);忠实标准的研究如张英哲(2013);豪斯评估模式如叶慧(2014);其它标准的研究如信达切的胡兰(2012),评价理论的谭宁(2015)等等。

这类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对译文进行评析,通过现有的一些翻译标准考查某一译本的优劣等问题,有一些与上一类存在一定的交叉,但总体而言,也是翻译标准的应用。统计结果表明对等仍是较为普遍认可的翻译标准。

(5)勉强相关:其它非专论翻译标准

这类研究既非从理论上阐释翻译标准,也非运用翻译标准评析译文,但是涉及翻译标准问题,如赵华波(2008),韩芳(2009)和吴术驰(2012)三人从翻译标准出发谈译者主体性问题,还有一些是翻译硕士的实践报告,如陈晓馨(2013)谈到了功能对等。从统计结果来看,此类论文数量很少,在整个样本中只占5.1%。

4. 结语

翻译标准这一老问题看似无需专门研究,人人皆有认识。实则不然,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简单,并不能简单地以信达雅或忠实概括。正因如此,该问题在研究中依然持续受到关注。统计分析表明,从2000年开始至今每年都有学位论文探讨翻译标准问题,或是理论探讨,或是应用研究。这些论文扩充了对翻译标准的研究,但也存在一定空间,有待继续探索。概括而言,目前研究有以下特点与不足:(1)应用研究为主,或探讨翻译标准在译文中的应用与体现,或运用某一标准评析译文,即第三、四类研究,占65.4%;(2)理论研究创新不足,多数在于阐释现有标准,缺乏系统整合研究,第一、二两类研究总数不敌应用研究的一半,占29.4%;(3)重复性研究较多,未体现真正的学术价值,浪费了学术资源。鉴于此,对于翻译标准问题,未来研究应呼唤有价值的理论创新,避免过多的价值欠缺的重复性工作。

猜你喜欢

样本论文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忠诚的标准
规划·样本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人大专题询问之“方城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