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19-05-10杨文华
杨文华
摘 要:所谓的“核心素养”,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不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奋斗在教学前沿的一线教师,只有认真领会核心素养的实质,才能把握好教学的方向,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促进从单一教学向三维目标转变,促进从片面的追求学习成绩向全面的发展综合能力转变。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不约而同地研究起核心素养,力求结合教学实际,践行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升级版的素质教育。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深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进而在理念上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二、精心设计教学,有利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的十个数学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有着直接的联系,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性,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强调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构建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景的创设。例如可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再让学生说说算式5×8表示的意义,然后提问0.5×8表示的意思。接下来,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情景的创设:如果学生喜欢的大白兔奶糖一颗是0.5元,你要买4颗是多少钱?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后,列出算式,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三、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策略,充分将探究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翻转式课堂等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動,激活数学课堂的氛围,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跷跷板原理,让学生用算式表示这种相等关系,如12+23=35。最后教师对这个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加深对等式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从游戏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利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方法。
四、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新概念和新公式比较多,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知识板块化、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对接、网络构建,先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再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的茶叶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柱体的表面积,继而提问制作这个茶叶罐需要多大的铁皮。然后利用圆柱体的展开图,让学生明白圆柱体的表面积就是它的两个底面面积和侧面积的和,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则是一个长方形。通过给学生一些具体数据,让学生计算制作茶叶罐所需要的铁皮的大小。这样可以将学生之前学过的圆面积的计算、圆周长的计算、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建立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模型思想,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一种思维的方法,而对这种模型思想的理解和应用,才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所在。有了建模意识就可以将数学问题简单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例如,在人教版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时,教师可结合具体情景跟学生互动。如张强家的果园长50米,宽20米,让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出来。不一会同学们画出了不同的果园,教师引导同学们评价,谁画得最形象呢?让学生通过计算、作图等活动,体验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从而很成功地建立了数学模型。
总之,新时代下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认真践行数学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力争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刘世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