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暴力的传播研究

2019-05-10张微

新媒体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网络暴力

张微

摘  要  网络暴力屡禁不止,从江歌遇害案到陕西榆林产妇坠楼事件,再到2018年的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网络暴力对个人及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8月25日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作为案例,探讨网民以及媒体在此事中扮演的角色,并从网络暴力的传播入手,分析网络暴力如何能在传播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消解,从而将网络暴力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关键词  网络暴力;德阳女医生自杀;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4-0020-03

1  网络暴力界定

大众传播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媒介组织运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多数人传递信息的大规模传播活动。网络暴力作为一个新兴词语,学界对此定义各有不同。而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定义网络暴力的传播,可以总结出,网络暴力的传播是依托新型的互联网平台,媒介组织和网民利用互联网各种客户端发起对当事人的人身攻击,并有可能发展到线下的一个传播活动。网络暴力的主要表现有:人肉搜索、隐私泄露、言语暴力、线下恶性行为公众围观等,根源类型有性与婚姻、违法犯罪、意识形态等。

2  网络暴力事件

2.1  2017—2018年网络暴力事件

根据网络暴力的表现形态和根源类型,选取2017及2018年网络暴力事件进行归类,如表1、表2。

2.2  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

2018年8月25日,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因不堪网络暴力而自杀。而距离事件发生到安医生自杀仅仅只用了5天时间。8月20日,泳池里两个男孩在游泳时和安医生发生了冲突,安医生觉得熊孩子冒犯了自己,希望这两个男生道歉,男生拒绝并朝安医生吐口水,这一场面被安医生老公看到,安医生老公冲过去将男孩往水里按。之后,男孩家长赶来与安医生及其老公发生肢体冲突,最终,经过警方协调,安医生老公道歉,双方和解。但是,第二天,网上却仅流传出安医生老公打人视频以及安医生还击视频。微博、微信、短视频、官媒大量转发,网络暴力旋涡形成。

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之后,安医生遭到人肉搜索,并且有些网民直接去安医生办公室恶语相向,网络暴力持续发酵,微博、微信上大量流传安医生护照和身份证信息等,安医生在舆论压力下选择了服药自杀,网上流传出安医生被抢救的视频,随后上了微博热搜,然而舆论又开始反转,开始谴责男孩父母以及熊孩子的行为。

3  网络暴力的传播研究

互联网时代,技术性、虚拟性、匿名性、自治性、开放性、交互性、非物质性和超时空性等,为网络暴力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介入现实”是网络暴力成立的必然条件,虚拟社会的网络暴力行为必然会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危害。网民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以及法不责众心理肆意发言,在个体和群体之间反复过渡,只在乎自己的发泄点,而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最终,网络暴力经由现实发酵,悲剧发生。

3.1  微博传播:传播效果的交互性和裂变性

微博本身具有的特性有利有弊。

一方面,微博准入门槛低,没有年龄、性别、职业、教育层次的限制,只要你注册过,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微博,每个人都可以发声或进行话题运营,表达自己的见解。

另一方面, “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微博的匿名交流使人们挣脱现实空间的限制和束缚,舍弃或重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体形象,重塑微博话语空间的身份“符号”。因而,在德阳女医生自杀案中,互联网上的每一个人都在随意发表自己的言论,再加上对医生符号的刻板印象,男童家人的夸大事实,网友们更是对女医生进行言语以及线下的人身

攻击。

在各种突发性事件中,微博的及时性特征非常明显。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发布很多第一手信息,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信息源。不仅如此,微博的信息能够通过多级的转发,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出现多级裂变的特征,信息量呈几何式放大,在极短时间内让更多的人知道。一个人的微博被人们以N次方的速度传播,最终加速了舆论的传播过程,使舆论的影响力得以最大化发挥。

在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中,一名微博ID为“鸣Mmmm”网友立刻@德阳同城会和德阳爆料王,德阳同城会和德阳爆料王拥有百万粉丝群,经过粉丝的裂变式传播,德阳女医生老公打小孩的视频被不断的放大。之后,新型意见领袖大V例如华西都市报、头条、华商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开始跟风报道,这一不负责任的媒体行为给安医生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媒体不去采访事情的真相,而片面听取网络乌合之众的声音,听取舆论导向的声音,最终给安医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最终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3.2  微信传播:传播效果的聚集性与精准性

微信主要通過手机移动客户端的传播渠道,其传播模式是点对点相对封闭的,信息主要通过好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及公众号传播,用户必须关注才能接收信息,这种封闭的模式能让用户对传播的信息增加信任感。此外,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次数有限,在传播信息的广泛性上较弱。由于微信好友和微信朋友圈功能的存在,德阳女医生事件在朋友圈以及微信群里被反复转发,腾讯新闻、微信公众号也不断推送,微信的人际传播,口口相传使得安医生老公打人事件被不断放大,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此外,短视频、抖音、贴吧,论坛也都在转发,设身处地,没有媒体愿意听事情的真相,只是一味地将事件扩大,来获取流量,最终导致安医生生命的逝去。

4  网络暴力的治理对策

4.1  国家:完善法律法规

现有法律法规虽然为处理网络上的暴力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是这些法律规范并不完善,在可操作性上也有待提高。由于我国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个人隐私的泄露和人身攻击屡见不鲜,急需制定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法规,使个人信息的披露和保护在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之下得到平衡,使言论自由和侵权的边界在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之下变得清晰,使所有通过网络暴力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主体都在明确的法律规定之下承担相应的责任。

4.2  媒体:积极设置议程,掌握主动权

我国媒体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事业性质,另一种是企业管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融合。企业管理的管理模式加强了媒体的竞争力。因此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媒体有时仅仅追求眼球效应,盲目跟风,导致事态恶化。网络暴力事件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常态,媒体应该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在网络事件爆发后,首先,应积极调查事件发生原因,尽量公正、公平地进行报道,不应该被公众意见带偏。其次,媒体应发挥好意见领袖的作用,尽量引导公众朝着理性思考的方向前进。最后,媒体应该建立预警机制,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对于一些明显有人身攻击的言论应该制止,改变应对网络暴力的状态。在西方,人人都认为媒体是无冕之王,殊不知,在这无冕之王背后,有着资本操控。但是在我国,媒体的事业性质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以公共利益为上,官媒更应该积极、主动引导议题走向,避免被动牵引。

4.3  网民:提高媒介素养,理智发言

《黑镜》中有一集《全网公敌》,网民在互联中发表的言论最终不仅伤人,而且伤己。网民应自觉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在网络上发言时应理性思考,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在多数的网络暴力事件中,网民并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是一味地凭借刻板印象和自身的主观情感进行发声。网络暴力事件中沉默的螺旋效果也体现得尤为明显,有的网民并不了解事情真相,他们在互联网上仅围观不说话,是沉默的大多数,另一部分则保留自己的意见,迫于网络压力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追随大多数人发表意见。网民应该打破沉默的螺旋现象,积极发言,理性思考,从而营造一个公正合理的互联网大环境。

反映校园欺凌题材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的主人公被其他人联合起来欺凌,有的人漠不关心,有的人迅速和欺凌者组成一个站队,最终导致了主人公跳河自尽。这和网络暴力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线下的行为暴力可以导致悲剧的发生,线上的言语暴力也同样可以。键盘侠在发表言论时,过激语言就像一把利剑一样刺向当事人。安医生事件发生后,言语经由微博、微信、短视频、客户端等多个渠道传播开来,并衍生为线下的暴力事件,最终导致暴力的发生。总之,媒体应反思自身,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网民发言应反复理性斟酌,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四新.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党静萍.传媒教给我们什么?——青少年传媒素养教育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郭良.网络创世纪一从阿帕网到互联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周利群.浅析“网络暴力”[J].法制与社会,2008,(30):334-335.

[5]路芳.网络暴力定义探析[J].理論探讨,2012(1):19-20,21.

[6]吴婷.浅谈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J].新闻传播,2017(4):112,114.

[7]姜奇平.网络自由的尺度:关于隐私权与网络暴力[J].互联网周刊,2006(31):58-59.

[8]王丽平,刘大鹏.开展互联网上舆情控制的方针、对策[J].新闻与传播,2006(1):109-112.

[9]李婷,成晰曦.微博与微信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机制比较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1):14-15.

[10]常昕,周桂党.关于网络暴力的案例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网络暴力
浅析新媒体舆论监督现状及对策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网络暴力”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分析
大众传播视域下的网络暴力研究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问题的思考
中国的网络政治学简论
透析“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