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风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观察

2019-05-10王平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辅助治疗临床效果

王平

【摘 要】目的:前瞻性研究痛风患者进行临床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通风确诊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营养组与对照组。营养组患者在服用痛风药物治疗同时加以营养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普通药物治疗,对比两组间治疗效果。结果:营养组患者接受治疗两周之后血尿酸以及关节肿痛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重相比接受治疗前都有轻微下降,两组间体重接受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可以对痛风患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对于降低痛风患者关节肿痛分值和血尿酸数值成效显著,可起到改善通风患者结局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行。

【关键词】营养干预治疗;临床效果;辅助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1

饮食不当是诱发痛风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痛风患者加以饮食干预。本文主要研究临床营养治疗辅助药物治疗痛风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临床营养治疗对于痛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通风确诊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营养组与对照组。营养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12人,年龄为(32~67)岁,平均年龄为(41.85±5.37)岁,体重(69.23~89.17)kg,平均体重为(79.93±8.16),关节肿痛分值为(8.14±2.03),血尿酸含量为(572.36±78.08);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4人,女性患者11人,年龄为(31~66)岁,平均年龄为(41.27±5.26)岁,体重(69.05~91.14)kg,平均体重为(81.34±9.67),关节肿痛分值为(7.94±2.07),血尿酸含量为(579.31±76.19)。两组间患者年龄、体重以及病情等各项基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已同意本次治疗方案,入组接受治疗前签有治疗方案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药物相同,营养组患者还需接受营养干预治疗,营养干预治疗原则为 限制患者摄入外源性嘌呤食物,饮食总体上以低能量和低脂肪的蔬菜类为主,再加入适当低GI(升糖指数)的优质碳水化合物,特别限制核蛋白摄入量,患者每日饮水量需要增加,保持2.5升至3升左右[1]。营养组患者食谱热量设计根据体重进行个性化定制(20~25kcal/kg·d-1 ),以10分为总能量数,碳水化物占据5.5分,脂肪占据2.5分,蛋白质占据2分。急性期摄入嘌呤总含量每天不得超过100mg,慢性期每天摄入总量不能超过150mg。 肾功能异常者除外不需要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记录患者每日饮水量和尿量,确保患者每天尿量大于2000ml。

1.3 观察指标 由护理人员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称量体重,使用关节肿痛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关节肿痛程度,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样本移送病理实验室检测血尿酸数值,将所有研究数值输入计算机中保存。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研究数据同时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运算,将所得研究数据进行T检测,若P值小于0.05时认为组间研究结果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见下文表1,可知营养组患者关节肿痛分数与血尿酸值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痛风属于代谢类疾病,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失控(及)或者尿酸量异常减少有关,血液中的尿酸水平異常增高引起反复发作,是一种慢性晶体性关节炎[2]。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痛风石导致关节畸形,还会影响肾脏功能。近年来人们逐渐关注饮食对痛风住院治疗患者的影响,已有大量医学实验证明,限制果糖、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同时增加维生素C摄入,可以对痛风患者起到改善高尿酸血症作用,也能降低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的疼痛值。

同时采取营养干预治疗对患者进行每日摄入热量限制之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胰岛素处于较高水平时肾小管受到刺激后将增加体内氢离子分泌量,促使尿酸代谢量增加。本文研究中,对营养组实施营养治疗限制热量摄入后,营养组体重变化不明显的原因可能与患者接受治疗时间过短有关[3]。营养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下降明显,符合医学文献报道研究结果。 在本文研究中认为,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同时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以增强胰岛素抵抗,除肾功能遭受损伤的痛风患者因代谢功能异常不能摄入过多蛋白质外,其他患者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案调整饮食结构。调整饮食结构之后,肾小管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将会得到增强,从而促进患者体内多余的尿酸代谢之后排出体外。

综上可知,急性期痛风患者应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膳食结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最终影响患者病情结局,患者关节肿痛总分数显著下降,同时体内的血清尿酸水平也可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李建.成都地区部分社区痛风患者营养干预的效果分析[A]. 四川省营养学会.四川省营养学会2003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四川省营养学会:,2013:2.

卢味,李进,麦海妍,张名位,徐志宏,卓淑雨,魏振承,叶艳彬,方仕. 膳食营养干预对痛风患者辅助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09):1114-1115.

莫宝庆,马凤楼,刘尧芬,孔三囡,刘华,丁丽,顾湘,胡春艳,周明. 营养宣传教育对高尿酸血症者行为改善的促进作用[J]. 中国健康教育,2017(06):410-412.

猜你喜欢

辅助治疗临床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脾多肽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氨溴特罗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