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探析

2019-05-10王博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

王博

【摘 要】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好发于小于三岁婴幼儿的传染病。手足口病自身不具有致死性,且具有自限性的特点,多数患者预后都能痊愈且无后遗症,但手足口病引起的严重的并发症却足以致死。从手足口病的起源与发展出发,通过检索文献采取回顾性归纳和总结的研究方法对手足口病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手足口病只要预防得当,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其危害性将会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预防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1

手足口病在当前我国备受重视却又危害不大,受重视是因为其极具传染性,一个小孩患病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传染到很多小孩,患病人数越多,出现致死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越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而危害不大是指其不需治疗便能自愈,且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很小。下面将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预防措施作具体分析,便于及时发现并控制手足口病。

一、 手足口病的基本情况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1957年加拿大首次报告手足口病,同年因被新西兰媒体报道而广为人知,其后至今近70年的时间里陆续有包括最早出现该病的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三个国家在内的数十个国家的学报告中现实出现并流行该病。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口腔溃疡以及手、足非特异性分布的水疱样疱疹。手足口病在我国历史也颇为久远,我国1981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此后,国内多个省市陆续有该病流行的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各个省及直辖市均右手足口病的报道。在此之后,1995年、1998年、2000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国相继于不同地区爆发了手足口病流行,且均有患儿死亡。自2008年5月我国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监管范围以后,手足口病疫情在我国有上升趋势,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

(一)流行病学特征。目前发现的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有20多种且全部为肠道病毒,其中有两种最为常见,分别是柯萨奇病毒CVA16和肠道病毒EV71。在不同病毒及同一病毒不同亚型或同一亚型在不同时间、不同个体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不完全相同。其中EV71型病毒感染易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对近几年全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显示,报告病例的病原构成主要为EV71,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以EV71为主。此外,这两种病毒部分常规消毒无效,包括常用的75%医用酒精以及5%来苏均无法灭杀;但碘酒、双氧水等氧化剂以及高温都非常有效。这两种病毒在干燥洁净的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差,特别是在阳光的暴晒下很容易失去活性。因此,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好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

(二)传染病学特征

1.易感人群。通过本次查阅和研究,发现上述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被感染后有可能发病;也有可能潜伏在感染者体内,使其成为不易发现病毒携带者,但只要被感染,感染者都能形成一定强度的免疫力。由于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种类非常多,即使对其中一种或集中拥有免疫能力也可能因感染另一种致病病毒而患病,也就是说同一人群可能反复交叉感染而多次患上手足口病。基于以上特性,多数成年人即使未患过手足口病也会因隐性感染而获得较强的免疫力。因此,手足口并的患者多为年龄较小的儿童,其中年龄在三岁及三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种可流行一次。

2. 发病规律。从目前的国内外手足口病数据来看,手足口病发病没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发病可能性。且手足口病受气候影响较小,虽多数患者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发病,但在春季和冬季发病的也比较常见,据国外有关报道,手足口病爆发间隔仅有二到三年。手足口病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都相当复杂,传染性极强,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出现大量同一致病病毒的患者,而手足口病一旦开始流行,一般在托儿所和幼儿园等幼儿集中的地方都会大规模爆发。

3.传播方式。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可通过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黏膜疱疹液或皮肤以及被污染物品等传播。

4.临床表现。手足口病的发病主要部位为手部、足部、口部及臀部。患者在感染致病病毒以后不会立刻发病,一般都有三到七天的潜伏期,且在潜伏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在发病后才会在上述部位出现明显病症。(1)具体表现:手部与足部在病发后会出现疱疹或斑丘疹,且不痛不痒,通常情况下只要护理得当,上述皮疹会在七天后自愈;疱疹一般为内有浊液的圆形或者椭圆形凸起,大小不定,一般为黄豆大小,走向与皮肤一致;而斑丘疹则呈粟米状,带有红晕,会在五天后颜色变暗而后逐渐消退。口部在发病初期则会出现水疱或斑丘疹,而后形成口腔粘膜疹,主要出现在舌、唇、齿及脸颊等部位;如果口腔内皮肤破损,还会引起口腔溃疡。单纯的手足口病并不需要过多治疗,一般七天后便会自愈,且不会留下疤痕。(2)并发症及其表现:单纯的手足口病对人体没有过多的伤害,但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偶尔会侵犯人体重要器官,如心脏、肾脏、脑等,并引起相应并发症,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其中病毒侵犯心脏可能引起心肌炎,其前驱症状为全身发热,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大量增加,进一步检查却无法确定原因;病毒侵犯脑部则可能引起脑膜炎,其主要症状表现在发烧及情绪异常,头部及颈部不适,患者身体也可能出现红丘疹,更甚者会出现血点。

三、预防措施

1.勤洗手,视幼儿活动情况洗手保持手部清洁,特别是在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消毒;在外出后应当洗脸洗手并更换衣物。

2.看护人要随时保持手部及衣物清洁,饭前饭后及便后同样要洗手消毒,外出后视情况勤换衣物。

3.婴幼儿餐具在饭前饭后都要清洗,特别是奶嘴、筷子及勺子,最好是消毒后再使用。

4.婴幼儿衣物及被子无论是否使用都要定期晾晒,保持衣被干燥,最好储存在阴凉干燥处。

5.醫院发现患儿达到一定数量或患儿增长速度过快后要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徐敬,陆敏樱,童琦.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05):16-17.

张孝洪.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2):199-200.

刘民,刘闯.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07):591-594.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预防
吞咽功能治疗仪在手足口病恢复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