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9-05-10刘叶凤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治疗

刘叶凤

【摘 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肿瘤细胞减炎术25例,缩瘤术4例,经腹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11例。病理分期:其中Ⅰ期 3 例,Ⅱ期5 例,Ⅲ期 29例,Ⅳ期3 例。随访5年生存率,I期存活率66.67%;II期存活率60.0%;III期存活率为34.48%;IV期存活率为0%,死亡时间均于3~6个月内。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症状表现不典型,诊断率低,盆腔包块时要特别注意,以血清CA125做为标志物和评价指标,进行规范化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原发性输卵管癌; 临床特征;治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R4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1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女性生殖道少见的恶性肿瘤,本病发生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输卵管癌早期无症状,体征常不典型,易被忽视或延误诊断。临床上常表现为阴道排液、腹痛、盆腔肿块,原发性输卵管癌以手术为主,配合放疗或化疗等治疗[1]。提高对本病术前诊断率,恰当的治疗,改善输卵管癌预后,早期诊断提高预防及存活率。现对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40例,患者年龄为41~71岁,平均年龄47.5±2.5岁;患者不孕1例,孕次1~4次者39例分娩1~3次,绝经32例。

1.2 临床表現 腹胀17例(42.5%),阴道排液30例(75.0%),不正常阴道流血10例(25.0%),腹股沟包块2例(5.0%)。发现盆腔包块29例(72.5%),腹水征24例(60.0%)。

1.3 辅助检查 B 超检查:盆腔肿块35例(87.5%),实性肿块 17 例(占肿块48.57%),囊实混合性 11 例(占肿块的36.67%) ,囊性7例(占肿块的20%),肿快直径 2.5 ~7.8cm。是行彩色多谱勒血流像检查的27例,探及血流信号25例(92.59%)。发现盆腔积液5 例,深度为 1.8 ~10.5cm。术前行血清CA125检查28例,CA125>35 U/ml23例(82.14%),CA125值为44.7~5540 U/ml。进行诊刮术者6例,可见腺癌细胞。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36例均未见癌细胞。

1.4 手术治疗 原发性输卵管癌最根本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凡可疑输卵管癌者均应及时地进行开腹探查,同时制定确切的治疗方案。早期输卵管癌的基本术式经腹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患者癌肿累及盆腔其他组织和器官则须切除受累的腹膜和病灶。因阴道顶端转移、复发机会较多,故阴道穹隆应当切除1~2cm。已有广泛的腹膜转移,要将癌灶彻底切除的可能性很小行肿瘤细胞减灭术[2]。肿瘤细胞减灭术力争将肿瘤切除,理想减瘤术使残存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cm,以提高术后放疗或化疗疗效。手术范围视癌瘤播散情况而定。肿瘤与后腹膜粘连种植,应游离输尿管,将肿瘤连同该部位的后腹膜一并切除;直肠或乙状结肠壁上的转移病灶如侵及浆膜,应尽量切除;如病变已侵及肠壁深层,可行局部肠切除及肠吻合,或行肠造瘘术;腹腔已有广泛转移,即使不能将肿瘤完全切净,亦应尽量切除体积大的转移瘤,缩小肿瘤体积,争取术后用放疗或化疗予以控制;术中应切除主动脉旁及盆腔可疑增大的淋巴结做病理检查。

2结果

40例患者中行肿瘤细胞减炎术25例,缩瘤术4例,经腹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11例。病理和组织分型:浆液性腺癌 28例(70.0%) ,移行细胞癌5例(12.5%),混合性腺癌3例(7.5%),性苗勒混合瘤2 例(5.0%),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 例(2.5 %),子宫内膜样腺癌 1例(2.5%)。进行输卵管癌分期:其中Ⅰ期 3 例(7.5%),Ⅱ期5 例(12.5%),Ⅲ期 29例(72.5%),Ⅳ期3 例(7.5%)。

对患者进行随访,失访7例,5年生存率,I期存活2例,存活率66.67%;II期存活3例,存活率60.0%;III期存活10例,存活率为34.48%;IV期无存活,存活率为0%,死亡时间均于3~6个月内。

3讨论

原发性输卵管癌最常见的类型是乳头状腺癌,其他类型包括髓样癌、腺鳞癌。肿瘤大多数为单侧,双侧性约占20%。肿瘤好发于输卵管的中部或外侧部[3]。阴道细胞学检查涂片中见不典型腺上皮纤毛细胞,提示有输卵管癌可能。分段刮宫的排除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后,应高度怀疑为输卵管癌。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增粗,外观如输卵管积水呈茄子形态,有时可见到赘生物。

原发性输卵管癌以手术为主,配合放化疗等治疗。手术范围包括全子宫、双侧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在情况允许的时候,行选择性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切除可疑的或增大的盆腔淋巴结,同时仔细探查主动脉旁淋巴结并取样做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辅助治疗。如果癌肿已扩散至盆腔或腹腔,按卵巢上皮性癌的处理原则,取大块切除肿瘤,行肿瘤减灭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由于原发性输卵管Ⅰ~Ⅱ期复发率较高,因此,术后辅以含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可望避免复发,改善预后。

总之,对原发性输卵管癌术前诊断率不高,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属晚期,一般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患者5年的生存率,即使早期输卵管癌病人应给予更积极地强化治疗,以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窦舒兰,孙慧婷,施如霞.19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5):511-512.

柯佩琪,钱冰,颜杰文,等.原发性输卵管癌29例临床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3(s1):144-145.

高桂琴,郑天强,杨秀琴.原发性输卵管癌31例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2002,30(11):659-661.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治疗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