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社区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9-05-10王升艳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脑卒中居家生活质量

王升艳

【摘 要】目的:观察社区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接收1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和社区康复护理,对比护理前、护理三个月和护理半年两组康复指标的变化,据此评价社区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三个月后,研究组STREAM和FIM评分均有所上升(P<0.05),但常规组各指标未有明显变化(P>0.05),护理半年后,研究组两项指标明显高于护理前水平且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两项指标与护理前水平相比亦有所上升(P<0.05)。结论:社区康复护理能够增强脑卒中治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加快其康复进展,是提高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群体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借鉴。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脑卒中;居家;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1

脑卒中是一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且存活者往往需要在回归家庭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脑卒中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且护理研究的方向已经由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护理。为进一步观察社区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为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的院外护理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本中心开展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接收1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81例,女性67例,年龄为53-79岁,均龄为(64.75±4.20)岁。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74例,将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方案等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均呈正态分布(P>0.05)。经筛查,未见患者合并心肺功能、意识、沟通障碍,且患者均在正规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回归家庭休养。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按照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告知患者脑卒中后规范用药的必要性,督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强调肢体活动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自主进行康复训练,每日坚持活动,具体活动项目由患者自行选取;嘱患者按期进行复诊,并在日常生活中管控自我情绪、心态,积极预防脑卒中复发。

1.2.2 研究组 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运用社区康复护理模式,具體内容如下:①康复指导。针对患者身体状况及肢体障碍表现、严重程度制定适宜的康复训练计划,协助患者进行偏瘫肢体的主被动训练,具体训练项目包括坐位平衡、靠墙直立、自主下蹲、床边行走、上下楼梯等,在训练期间应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并学习,可在家庭生活中加以运用;通过穴位按摩改善偏瘫肢体的血运状态,避免肌力减退。同时,指导患者每日用温水泡脚,改善血液循环;正确摆放良肢并将摆放要点告知患者和家属,嘱其在家庭中亦规范摆放良肢;通过步行与轮椅的转换,淋浴、如厕、锻炼患者转移能力,鼓励患者自主进食、梳洗、穿衣、洗澡等提升自理能力;教育患者如何通过控制括约肌而恢复膀胱和直肠功能,每日安排2-3组缩肛训练,并指导患者通过中断尿流而锻炼膀胱肌[1]。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通过饮食和饮水调理胃肠道,避免便秘发生;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观察患者训练方法并对错误之处及时予以纠正,通过标准示范加深患者印象。同时,对错误训练方法的害处予以科学解释,避免患者过于执拗而破坏信任关系。②健康教育。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部分患者预后不良,使得患者康复信心不足。护理人员应结合典型病例资料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使其主动克服困难;宣教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和防护要点,加深患者和家属对脑卒中的理解;强调脑卒中后早期康复训练可避免神经功能受损范围扩大,并说明康复训练的积极效果并不会立即显现,安抚患者急躁心理,督导患者按计划坚持训练;注重患者家属病患照护能力的提升,说明家属对患者的重要性,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关爱和帮助,通过协调二者的关系而给予患者精神鼓舞。

1.3 对比参数 统计并对比护理前与护理三个月、半年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和日常自我照顾能力,其中肢体运动功能测评使用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EAM),日常自我照顾能力测评使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不同时段STREAM和FIM评分对比见下表

3 小结

伴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防治、大病康复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更为重要的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纽带有效连接了院内和院外服务,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延续性,无疑会提升出院患者的康复效果[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三个月后,研究组STREAM和FIM评分均有所上升(P<0.05),但常规组各指标未有明显变化(P>0.05),护理半年后,研究组两项指标明显高于护理前水平且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两项指标与护理前水平相比亦有所上升(P<0.05)。由此表明,社区康复护理能够增强脑卒中治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加快其康复进展,是提高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群体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黄雪兰.分析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8,8(08):179-181.

王明霞.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01):150-151.

猜你喜欢

脑卒中居家生活质量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