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负压引流技术在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2019-05-10张玲玲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切口感染普外科治疗

张玲玲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施予负压引流技术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15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84例手术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封闭式负压吸引的42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负压引流技术的42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抗生素运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运用到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施予治疗后,能够防范切口产生感染,让其尽早获得恢复,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关键词】普外科;效果;切口感染;治疗;负压引流技术

【中图分类号】R6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01

在普外科中,各类手术十分繁多,在手术结束后,患者较易产生切口感染,如果没有立即对其施予高效且科学的治疗,就会让其产生感染的范围逐步增大,甚至是扩充至全身,进而对患者自身的预后与恢复带来影响[1]。鉴于此,本研究为了分析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施予负压引流技术的价值及效果,选出本院普外科2015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84例手术患者,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基础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15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84例手术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封闭式负压吸引的42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负压引流技术的42例作为B组。A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据27例、15例;患者的年龄<73岁且>52岁,年龄均值(62±11.75)岁。B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据28例、14例;患者的年龄<74岁且>53岁,年龄均值(63±12.56)岁。对比两组相关资料,其结果显示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深入对比、研究。

1.2 方式 A组患者施予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切口产生红肿的位置对局部缝线施予拆解,抽出分泌物进行培植与药敏试验,清理切口中产生的脓液,借助生理盐水对创口施予清洁,并放进凡士林纱条施予引流,包覆无菌纱布,并进行绑扎,依据纱布中的渗漏相关情况定时实施换药,在切口不具备十分突出的渗漏且肉芽组织得以发育后,实施二期闭合,在全部愈合后,拆解缝线。

B组患者施予负压引流技术:在实施消毒后,自切口红肿最下端或是最低位置对局部切口实施分开,在清理所有分泌物后,放进负压吸引管,在引流管的远处交差裁剪2-3个椭圆状引流孔,距离即为0.6cm,并加以稳固,在切口位置包覆无菌纱布,在引流管远处联結负压瓶,施予连续负压吸引,负压即为0.1-0.4Kpa,定时监测引流液本身的总量与特性,等创面得以愈合、肉芽组织得以发育、在1d中的引流总量少于2mL后,拔出负压吸引管,在施予换药的第3-4d后拆解缝线。

1.3 指标观察 估计对比A、B两组患者的抗生素运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1.4 数据分析处理 此次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抗生素运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时,选()代表,对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时,选(%)代表。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数据,结果有差距,表明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 结果

2.1 比照两组抗生素运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

B组抗生素运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依次是(8.94±2.73)d、(12.36±2.79)d,好于A组(12.25±3.28)d、(16.87±3.86)d,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

2.2 比照两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B组发生切口感染人数1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即为2.38%;A组发生切口感染人数6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即为14.29%;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

3 讨论

普外科对切口感染施予治疗的方法即为全方位实施清创、顺畅引流。封闭式连续负压吸引为运用十分普遍的引流方法,其能够运用到对骨科、创伤科中的相关患者施予治疗,然而,优良的封闭式负压吸引在普外科运用到防范切口感染中还不具备十分确定的报道,且其要运用半透膜等各类设备,花费过多。

负压引流技术不用借助半透膜,操作十分简易,能够立即监测并处理各类切口情况,还能够定时换置引流管[2]。另外,负压引流技术能够把区域型被动引流转变成全程型主动引流,联合清洗可以在短期中全方位对各类分泌物施予引流,降低炎症介质,减弱血管本身的通透性,降低渗血,且处于负压的前提之下,能够让皮肤紧依皮下组织,清除残留死腔。对比封闭式负压吸引来说,负压引流技术具备大量临床方面的运用价值。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B组,在治疗结束后抗生素运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好于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的A组,P<0.05。

总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运用到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施予治疗后,能够防范切口产生感染,让其尽早获得恢复,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参考文献

李月珠.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6):67-68.

马晶秋.疼痛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4):80-81.

猜你喜欢

切口感染普外科治疗
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