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立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2019-05-10耿伟华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普伐他汀

耿伟华

【摘 要】目的:对比西立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一定顺序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西立伐他汀组(n=43)及普伐他汀组(n=43)。西立伐他汀组采用西立伐他汀治疗,普伐他汀组采用普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西立伐他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与普伐他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異(P>0.05);西立伐他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例(16.28%),普伐他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例(4.65%),西立伐他汀组明显高于普伐他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立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均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但是西立伐他汀治疗后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更高,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西立伐他汀;普伐他汀;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中图分类号】R9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01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原发性人体脂肪代谢异常的具体表现,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胆固醇水平增加,有可能会引发冠心病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威胁较大[1]。本次实验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一定顺序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西立伐他汀组(n=43)及普伐他汀组(n=43)。其中,西立伐他汀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7:16,患者年龄为41-75(53.2±1.7)岁;普伐他汀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6:17,患者年龄为42-76(53.5±1.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普伐他汀组采用普伐他汀(上海第一三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101)治疗。患者使用的初始计量保持在12毫克至15毫克之间,每天睡觉之前服用一次即可[2]。患者每天的药剂使用量不宜超过40毫克。一个月为一疗程。

西立伐他汀组采用西立伐他汀治疗。患者睡前服用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

康复:患者的甘油三酯、LDL-C、总胆固醇等有明显改善,其他检查如心电图、尿样分析等逐渐恢复正常;

有效:患者的甘油三酯、LDL-C、总胆固醇等有一定的改善,其他检查如心电图、尿样分析等逐渐恢复正常;

无效:患者的甘油三酯、LDL-C、总胆固醇等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其他检查如心电图、尿样分析等逐渐恢复正常。

治疗总有效率=(康复例数+有效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包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西立伐他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与普伐他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西立伐他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例(16.28%),普伐他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例(4.65%),西立伐他汀组明显高于普伐他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主要指的是由于非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如患者承受了较大的精神压力、经常饮酒、过多的体力活动、体重过于肥胖、饮食中过多摄入动物内脏以及遗传因素等,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胆固醇水平增加[3]。因此要加强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疾病的控制需要从胆固醇水平的降低着手。西立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在降低患者胆固醇水平、降低患者血脂方面均有明显的疗效,但是西立伐他汀服用后的副作用更加明显[4]。根据临床实验表明,患者服用西立伐他汀之后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横纹肌溶解以及肝炎等,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较大,因其对患者身体伤害较大已经退出市场[5]。而普伐他汀服用后的不良反应较小,一般为呕吐、恶心、腹泻、头痛等,因此相比之下安全性更高,可以用于临床医学对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疾病的治疗。

本次实验中,为了分析西立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对比西立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对我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西立伐他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与普伐他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西立伐他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例(16.28%),普伐他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例(4.65%),西立伐他汀组明显高于普伐他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西立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均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但是西立伐他汀治疗后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更高,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王水强,贾友宏,陶萍,吴学思,余霞君,陶寿淇. 西立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04)4:17-21.

WilhelmKrone,潘敏伟. 西立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 中国新药杂志,2015(06):415-417.

拜斯亭和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长期效果和安全性比较[J]. 中国医药导刊,2014(05):3.

陈再君. 普伐他汀长期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J].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12(05):224.

猜你喜欢

普伐他汀
普伐他汀对子痫前期预防及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一种普伐他汀杂质的合成研究
普伐他汀钠肠溶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普伐他汀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影响及其联合顺铂的抗瘤作用
普伐他汀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影响及其联合顺铂的抗瘤作用
普伐他汀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影响及其联合顺铂的抗瘤作用
普伐他汀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普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模型TNF—α的影响和心肌保护的作用
普伐他汀药代动力学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