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对脂肪酸与血糖的影响研究

2019-05-10胡建军孙喜蓉孔燕

贵州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精神病服药脂肪酸

胡建军 孙喜蓉 孔燕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上海 20021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尚未明确病因的精神疾病,青壮年是主要发病群体,患者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感、思维、感知、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1]。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常出现各种毒副反应,特别是病情严重需使用两种或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者,常诱发诸如糖脂代谢异常、药源性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2-3]。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旨在研究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脂肪酸与血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至少1年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为长期用药组,抽取同期首次就诊确诊且尚未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首发未服药组,抽取同期在我院精神科接受常规检查的健康受检者90例为对照组。长期用药组:男31例,女53例;年龄31~70岁,平均(45.49±6.71)岁;病程1.5~5年,平均(2.31±0.58)年;抗精神病药使用时间1~4年,平均(2.21±0.69)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57例,瓦解型精神分裂症15例,紧张型精神分裂症者12例。首发未服药组:男32例,女48例;年龄30~71岁,平均(45.51±6.69)岁;病程10~60 d,平均(35.12±19.51) d;混合型精神分裂54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4例,分裂样精神病者12例。对照组男36例,女54例;年龄30~70岁,平均(45.48±7.01)岁。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入组者临床资料均完整;(2)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1版)》[4]中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诊断标准;(3)长期用药组用药时间≥1年(即纳入本研究时正在接受治疗,且持续用药时间≥1年,且未中断);(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量表(PANSS)[5]评分均≥60分;(5)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用药方案均为单药。排除标准:(1)有严重药物与酒精依赖史者;(2)近12周内使用激素类药物者;(3)既往有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等其他精神疾病史者;(4)伴精神发育迟滞者;(5)伴有进食障碍者;(6)伴有慢性肝炎、心功能衰竭、病毒性脑炎等脏器功能衰竭或脑器质性疾病者;(7)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患者;(8)在疾病确诊前已存在糖脂代谢指标异常者;(9)既往或正在服用降脂、降糖、降压类药物治疗者;(10)联合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长期用药组患者中,25例接受阿立哌唑口崩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521)口服治疗,第1周起始剂量为5 mg/d,1次/d;第2周增加剂量至10 mg/次,1次/d;第3周开始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增加剂量至15 mg/次,1次/d,每日口服最大剂量≤30 mg。15例口服奥氮平(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99),剂量范围为5~20 mg/d。6例患者口服思瑞康(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4087),第1天给予患者50 mg/次口服,1次/d;第2天给予患者100 mg/次,1次/d;第3天给予患者200 mg/次,1次/d;第4天给予患者300 mg/次,1次/d;由第5天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有效范围内,根据患者耐受性与效果将剂量控制在150~750 mg/d。31例患者口服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9)治疗,第1天给予患者1 mg/次,2次/d;第3天后逐渐增加剂量至2次/d,3 mg/次;一般情况下,最佳剂量为2~4 mg/次,2次/d。4例口服齐拉西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55),20 mg/次,2次/d,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可将剂量增加至80 mg/次,2次/d。3例患者口服氨磺必利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80),400~800 mg/次,1次/d。

1.3.2检测指标 (1)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抽取全部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3 mL,经15 min 3 000 r/min转速离心后,取上清液,使用ACS-ACOD-POD酶法,采用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与校准品,检测患者FFA水平;(2)血糖:检测全部受检者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2 h耐量试验血糖水平(OGTT2h)。同时记录长期用药组与首发未服药组空腹血糖异常(FBG水平:6~7 mmol/L)、糖耐量异常(IGT:OGTT2h血糖水平:7.8~11.1 mmol/L)及糖尿病[FBG≥7 mmol/L或(和)OGTT2h血糖水平≥11.1 mmol/L]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FFA水平 长期用药组血清FFA(1.02±0.45)mmol/L,首发未服药组血清FFA(0.64±0.20)mmol/L,对照组血清FFA(0.61±0.22)mmol/L。长期用药组血清FFA水平高于首发未服药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未服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糖水平 长期用药组FBG、OGTT1h血糖、OGTT2h血糖水平均高于首发未服药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未服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长期用药组比较,aP<0.05。

2.3血糖异常情况 长期用药组空腹血糖异常17例(20.24%),糖耐量异常14例(16.67%),糖尿病8例(9.52%)。首发未服药组空腹血糖异常5例(6.25%),糖耐量异常4例(5.00%),糖尿病4例(5.00%)。长期用药组空腹血糖异常率、糖耐量异常率、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首发未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34,P<0.05)。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症状复杂、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有研究[6]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时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不仅会增加药物毒副反应,同时对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血糖代谢等也有一定负面影响。血清游离脂肪酸是指血清中未与胆固醇、甘油等酯化的脂肪酸,即未酯化脂肪酸或非酯化脂肪酸,是脂肪代谢的主要产物之一,同时也是机体主要能量供应物质之一[7-8]。游离脂肪酸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相比,在反映机体脂肪代谢变化情况方面更敏感,其细胞毒性较强,对溶酶体膜、线粒体、细胞膜等有着破坏作用,参与了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9]。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用药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高于首发未服药组及对照组(P<0.05),但首发未服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时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将显著升高,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影响大,这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一系列肝脏损害有关:(1)影响胆汁分泌,损伤各级胆管上皮细胞引起胆汁淤积;(2)药物代谢产物直接对肝细胞产生毒性;(3)药物可损伤肝细胞线粒体,引发胞质内布满脂泡、肝细胞肿大等情况;(4)药物通过增加代谢症候群发生风险对肝脏产生间接影响[10-11]。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长期服药组FBG、OGTT1h血糖、OGTT2h血糖水平均高于首发未服药组与对照组,首发未服药组虽较正常水平有一定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长期服药组空腹血糖异常、糖尿量异常及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首发未服药组,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时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将影响机体糖代谢,增加血糖异常、糖尿病发生风险。这可能与药物对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有关,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后,可经多种途径对机体糖代谢产生影响,最终诱发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此外,不断升高的游离脂肪酸在氧化增强后,可直接激活丙酮酸羟化酶,推动糖异生;其次,氧化增强后的脂肪酸,将大量合成并释放乙酰CoA,直接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使得葡萄糖氧化降低,最终引发血糖代谢障碍,导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12-13]。

综上,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时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能会对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及血糖产生影响,引发一系列糖代谢异常,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临床医师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筛查患者血糖、脂肪酸等表达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应及时给予合理干预,增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安全性。

猜你喜欢

精神病服药脂肪酸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精神病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荷莲荳脂肪酸成分分析
都有精神病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