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及其防控
2019-05-09杜德鱼
杜德鱼
摘要:论述了社会转型期的空巢老人及农村空巢老人现象。从五个方面对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进行分析,提出了六条防控对策。
关键词:空巢老人;社会问题;社会矛盾;防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1-001-03
在社会转型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对于城镇老年人而言,他们的生活、生存状况较差,面临着经济困难、物质困境、精神困境、赡养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成为社会转型期农村面临的社会矛盾突出问题之一,因之防控社会转型期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就成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
一、社会转型期的空巢老人及其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现象
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不同对空巢老人的界定不尽相同。著名诗人白居易以诗人的角度,在《警孝诗》中写到,雌雄空间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雏鸟飞走不愿归;老鸟只能悲啼独守空巢穴的现象。这就是“空巢”一词的来源。这里的“农村空巢老人”是指所有子女长期在外,身边无子女亲属共同生活的农村老年人:或者子女虽然与自己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的农村老年人。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预测,2015年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会平均增长一千万左右。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70%,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携妻带子,或外出打工,或为子女求学,或为更好的生活而涌入城镇。基于经济的压力亦或是老一辈观念的束缚不愿意离开农村等原因,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日益剧增,空巢家庭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相比于城市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更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状况令人堪忧,面临着物质困境和精神上的巨大挑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二、农村空巢老人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分析
我国研究农村老人的文章很多。黄冠等人对四川省农村空巢老人现状进行分析和对策研究。焦克强、孔倩文基于内蒙古卓资县的调查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问题与出路问题进行了研究:杨军昌对贵州省“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提出了问题与对策:陈孝全、蔡振全、薛彬鹏等人对温州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钟洁珊、杨通任对广西百色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程金米对陕西商洛新声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洪宇、申艳婷对农村空巢老人研究进行了综述。可见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具有普遍性,不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成为一个焦点,成为全党全社会重视的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概述已有研究可以看出当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空巢老人量大、面广、带有普遍性
据国家老龄委预测2015年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年平均增长1000万左右,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多数,中国将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温州老龄办的数据,温州农村地区老年人口达到97.66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6.61%,温州大部分老人生存在农村。温州工商业发达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数众多,空巢老人普遍,与城镇老年人而言,生存状况较差。钟洁珊对广西百色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年人调查,其调查样本中61-70岁年龄组中人数占样本数74%。程金米对陕西商洛市新声村空巢老人调查,全村270名老人,其中空巢老人约115名,约占全村老人的42.59%。可见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量大面广,带有普遍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二)经济压力和社会保障缺失
农村空巢老人年轻时往往从事农业劳动,养儿育女,辛勤劳作一生,基本上没有积蓄,年老体衰,少数人依靠种庄稼或偶打零工外,经济来源有限总体生活水平低,生活状况偏差。绝大多数依靠子女供养。温州市农村老人52%的收入靠子女提供,国家发放的养老金等扶持,陕西商洛地区新声村老人绝大多数靠国家发放的养老金、高龄补贴,有的靠低保生活。钟洁珊调查百色地区样本中74%的老人觉得经济没有保障。这些严重影响了许多空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
(三)家庭抚养缺失,社会帮扶机制待完善
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子女普遍外出经商务工,常年外出,所以家庭抚养缺乏,亲情照顾欠缺,商洛市新声村空巢老人占42%;温州占56.6%。社会帮扶机制不健全,有些地方虽建有幸福院、养老院,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难以发挥作用,许多农村仍流传有“进养老院的都是鳏寡者和家庭遗弃者”传统观念。这就给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造成困难。也有一些因此引发恶性事件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四)空巢老人身患多种疾病,健康状况不佳
随着年龄增加,年老体衰,有三分之二的老年人有慢性病或明显疾病,许多人患有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得不到及時救治不及时治疗拖成大病。或者自己上山采药或自购药品。再加上经济原因、医疗条件、交通条件影响、医疗条件欠缺。
(五)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缺乏、寂寞孤单
农村空巢老人由于长期不参与社会活动,获取社会信息能力差。大部分地区活动少,甚至缺乏老年人活动的设施,精神文化活动缺乏,加之子女不在身边,如果居住在山区等就使得老年人更加寂寞孤单。加上朋辈群体成员相继离去也带来心理上的不安。老年人在生命处于最后的阶段,朋辈群体是提供社会支持的重要一环。老年人之间的友谊为他们提供了精神支持。朋辈群体的相继离去人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压力,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存的信念。另外部分老人因配偶离去,成为独居家庭,有配偶共同居住老人可以彼此依靠,相互扶持,精神状态好,而独居老人常感寂寞空虚,情绪低落。有时甚至沉默寡言,情绪低迷,对生活生存造成困难,我们在保障农村老人基本生活同时应注重其精神文化生活、心理健康,慰藉空巢老人的寂寞与孤独。
除此以外,老年人的教育程度、社会融入、子女探望、信息物质支持等方面也需要引起关注。农村养老模式改革,要探索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模式,养老及生活理念也需要改变等诸多问题也是影响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因素。
三、社会转型期农村空巢老人引发的社会问题防控对策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是老龄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弱势群体,全社会都应给予关爱和帮助。从理论上看,尽管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对社会和个人带来的更多的是积极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们对社会家庭和子女做出的贡献,我们更应该根据社会交换理论让老年人拥有更多可供交换的资源。让他们摆脱“无用论”,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曾经被尊敬、被需要、并能给下一代人提供帮助和支持,也需要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帮助他们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拥有幸福的晚年。农村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中必然产物,全社会都应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能平静快乐的度过老年时光,也使得农村家庭、社会更加和谐。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对策防控社会转型期农村空巢老人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一)政府、社区(村委会)及家庭应因地制宜建构和完善农村养老模式
农村社会情况千差万别,农村养老模式各有千秋,政府、社区(村委会)以及家庭应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讨构建和完善农村养老模式。从目前情况看,首先应加强家庭养老模式,这是主要养老模式。其次应建设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在家庭居住,由社区牵头建设老年幸福食堂和配齐医疗设施等养老方式。第三应由政府或社区出资建设农村养老院或幸福院或引进社会资金建设养老院或幸福院实行集中养老。这些养老模式中加强农村的家庭养老建设是最经济最适合的养老方式。
(二)发展地方经济引导外出务工青年人“回流”
社会转型期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所以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投入,加大改革开放发展地方产业经济鼓励引导外出务工青年人“回流”,就地打工和创业,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
(三)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提倡孝道正视空巢老人问题
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婚姻家庭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倡孝道,“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的根本,在建设文明农村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更应该提倡孝道关爱老人。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一直被誉为佳话,子女众多,孝顺老人也是家庭兴旺的表现。提倡子女常回家看看,常打電话,联系老人,为老人解决生活困难,给予老人家庭的温暖和精神慰籍,这不仅是孝道的要求,也是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所要求的。
(四)社会各界要强化对空巢老人的关爱
国家应建立健全相关养老政策,为空巢老人的生活安全提供保障。要建立有效的帮扶机制,对于家中无人照顾、无生活来源、无自理能力的老人,要及时定时为救助对象。要建立空巢老人档案,组织志愿者,组织家庭与家庭,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对空巢老人,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让老人晚年更幸福,对于无子女的空巢老人,政府更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加强农村养老院建设,让高龄、无子女的困难老人统一养老,保证老人的衣食温饱。
(五)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
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丰富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如组织广场舞,剧团下乡表演,健身操等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有事可做,结识朋友,丰富精神生活,应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尤其是尽快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空巢老人医疗保障体系,而且应该是单独的医疗体系,配备专业的医生和心理医生及社会工作者,保障老年人的医疗需要。开展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摆脱消极情绪,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子女要关怀老年人的心理需要,老年人也要学会心理调适,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断提升幸福指数。
(六)倡导子女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
空巢老人大部分患有空巢综合症,因与子女沟通交流的缺失,使得其开始否定自身,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受到一定影响,极大的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独居老人,孤身一人,不仅生活上承担一定的压力,精神上的空虚也难以弥补。子女若支持老人再婚,老年人的生活将多一个陪伴者,可以相互依靠,共同承担生活中的风雨,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能给予部分的满足,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解决社会转型期农村空巢老人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村社区(村委会)、家庭与子女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推动,予以解决和防控。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进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