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什么、是什么

2019-05-09田志龙高闯

中国大学教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国家标准教学质量

田志龙 高闯

摘 要: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介绍了标准制定的意义与作用,剖析了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表达形式与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关键内容进行了解读,最后对于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如何实施《国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商管理类专业

2018年1月,我国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开启了国家标准的实施工作[1]。本文将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原因、质量标准的表达形式与特点、标准中的一些关键内容、实施建议等进行讨论。

一、为何制定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我国为何制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既有国际上先進发达国家一流大学本科专业发展趋势的驱动,也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其一是世界一流大学开始回归本科教学。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发布了《重塑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1998)和《重塑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2001)两份报告,这促进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关注;英国教育部2016年发布了名为“知识经济体的成功——教学卓越、社会流动及学生选择”的《英国高等教育白皮书》,提出了教学卓越框架;欧盟的Tuning项目强调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经合组织(OECD)近年推出的AHELO项目(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估项目),将人才培养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对本科生在毕业时掌握的学习成果(“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进行评价[2]。

其二是国内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其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我国高等学校各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需要。例如,当一所高等学校申请新增某个本科专业时,要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高校现有的专业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升,其依据是什么?另外,由于中国高校的诸多商学院都在参加欧美的专业评估或商学院认证,很多国内学者提出要做中国的专业认证。那么,我国自己开展专业认证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第二是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都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一定要求。例如《高等教育法》第3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国家规定的标准”是什么呢?在2018年以前,这个“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不以具体文本的形式存在。第三是我国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要求。我国高等学校在争创世界一流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接收海外学生;同时我国高校在广泛地与境外高校合作和校际交流。那么,我国高等学校在参与海外竞争和国际交流时,也面临如何向别人介绍我们的教学质量和保障体系的问题。

因此,制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顺应世界高等教育潮流本科教育发展潮流的行动,也是我国高校专业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我国法律法规要求的落实,也是我国高校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其实,学者们早就对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内容和作用进行了探讨[3-4],教育部和我国有关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也组织过论坛进行研讨。例如,2011年9月1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了“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学术论坛,探讨了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框架设计、监测评估体系设计、政策体系设计等话题。2013年教育部正式委托“2013—2017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国内高校与专家制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7年93个教指委分别完成93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个标准由教育部于2018年1月正式发布实施。

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不是什么,是什么

1.不是什么

我国有1200多所从事本科以上教育的高等学校,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且办学层次、水平和特色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制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过程中与一些高校老师沟通时,有些老师质疑 “全国高校之多,差别之大,怎么能制定出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这不是胡来吗”?我们在这里要解释的是,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不是关于教学质量优劣或高低的全国统一标准”,而是最基本的要求。

2.是什么

从质量管理角度看,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表达上主要采用祈使句,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质量点及质量体系、基本要求、努力方向。

质量点及质量体系:《国标》成体系地列出了质量点。例如,工商管理类专业《国标》中第四部分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三个方面对本科生的毕业要求进行了规定,每一个要求又进行了细化,如“知识要求”又分解为“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通识性知识”。

基本要求:这是指高校的相关专业在各质量点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有证据表明该专业做了该质量点上要求的事情。例如《国标》5.2.1“提倡高校间课程资源共享,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人才培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课程与便利条件”,某高校与其他学校共享了课程资源、吸引了社会资源、开发了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等。

努力方向:这是指高校在各质量点上要做到何种程度的定性要求和相对要求,如《国标》5.2.1中的“提倡”“积极吸引”“充分利用”等。《国标》在努力方向上的表达其实是要求高校的各专业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能做到今年比去年更好,明年比今年更好。例如,高校要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在“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资源投入人才培养”上做出了新的努力。

当然,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中也对少量的质量点做出了定量要求。这些定量要求有两个特点:一是控制上限。例如,工商管理类专业《国标》“5.1条”中规定“本学科各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应控制在140~16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学分比重不高于85%”,其目的是保证学生有足够课外时间;二是保障底线。例如“5.2.1条”中规定,“专业选修课及通选课的比重应大于25%”;第7.2条中规定,“实验室面积应达到100m2或生均1 m2以上”。

总之,工商管理类专业《国标》在“概述”中明确表示:“本标准是我国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和依据。国家标准是各校制定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规范体系的依据。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依据本标准制定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对本标准中的条目进行细化规定,但不应低于本标准相关要求。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标》关键内容的解读

《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包括8个部分内容,分别是概述、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和质量保障体系。下面有选择性地对一些要点进行解读。

(1)适用专业范围。在“2.适用专业范围”中,列出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涵盖的10个专业:工商管理(120201 K)、市场营销(120202)、会计学(120203)、财务管理(120204)、国际商务(120205)、人力资源管理(120206)、审计学(120207)、资产评估(120208)、物业管理(120209)、文化产业管理(120210)。

需要说明的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针对上述10个专业提出的综合性要求,各专业在依据《国标》制定本校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时,还需要在“3.培养目标”“4.2知识要求中的专业知识”

“4.3能力要求”“5.2课程设置”“7 教学条件”等方面涉及的质量点和要求上,针对本校本专业的定位和特点进行修改和细化。

(2)培养目标。在“3.培养目标”中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如下总体规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组织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上述总体规定是对培养目标的综合性规定。各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参考上述培养目标的总体规定时,特别要在“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中和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中有所取舍。因此,《国标》也明确表示:“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目标定位设计人才培养的类型、模式和特色。为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目标可以定期进行评估与修订。”

(3)学制与学位。《国标》的“4.1学制与学位”中规定:“各专业可在四年制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但一般修业年限不少于三年,不多于八年。” 弹性学制的基础是学分制,这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利的,这对学生在学校规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和时间是有帮助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并没有实施弹性学制。

(4)毕业要求。《国标》中的“4.2”至“4.4”分别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等三个方面对本科生毕业要求进行了界定。这里的规定有助于各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细化本专业的毕业要求,是实施“基于结果的教育”的重要依据。

(5)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在“5.1 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中规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选课”。在“5.2.1课堂教学”中规定:“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管理学、战略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创业学、公司治理、运营管理等课程。”需要指出的是,《国标》在后一点上可能存在名词表达上的模糊。经与参与撰写《国标》的专家沟通,大家认为这里讲的10门课应该是工商管理类10个本科专业都应该学的“学科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建立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基本知识结构,因为这10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拿到的是同一个学位,即“管理学学士”。各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参照上述规定设置自己的学科基础课程时,可以有2~3门课的调整余地,从而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

另外,本《国标》没有对工商管理类10个本科专业各自应该开设哪些本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范围做出规定。各专业需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自行决定设置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学分。

(6)教学方式。在“5.2.1课堂教学”中还对教学方式做了如下要求:“课堂教学方式除了运用课堂讲授方式外,还应广泛采用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的其他教学方式,如研讨式教学、问题导向与解决式教学、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组织讨论和主持会议、口头报告与演讲、自查与互查作业等。” “鼓励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调动创新创业积极性。”教指委在研制《国标》的过程中发现,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这与“培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极不相符的。因此,《国标》中特别列出了上述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的教学方式,希望各高校积极实践与应用。

(7)实践教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标》“5.2.2实践教学”中对实训课程、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进行了界定和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转变的趋势下,各高校特别需要在实践教学的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性的实践。例如,在毕业设计上强调其实践性导向,多采用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创业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

(8)质量保障体系。《国标》的第8部分是关于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涉及目标、组织、规范和监控四个部分。例如“8.4质量保障监控”中做了如下规定:“质量保障监控是各质量保障组织依据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与规范的要求,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控机制,实现动态、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建立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基本教学文件;建立和完善学籍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守則、课堂规范、课外活动规则等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督导机制、评教机制、评学机制、评管机制、反馈机制、奖惩机制等,以保障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国标》中第8部分的内容相当简练,但这是各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和改进的方面。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时,一定要清楚制订《国标》的目的要求是,各高校要在《国标》的指导下建立本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规范和质量保障体系。在做这项工作时,要参考《国标》中的“质量点”和“努力方面”进行细化规定。

四、对《国标》解读和应用的建议

一是要了解教育部未来几年加强本科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与举措。教育部未来几年加强本科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包括:(1)专业合格评估。(2)三级专业认证(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3)专业建“强”计划: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抓手,建设1万个(约占本科专业点的20%)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全力唱响“三个一流”主旋律,引导高校回归育人本质、追求质量卓越。(4)课程建“优”计划:到2020年,认定3 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 000门线下精品课程,会计推出1万门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同时,推动各省市区因地制宜建设推出1万门线上线下省级一流精品课程,以此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5)资源“到位”计划: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万人计划”、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十万计划”、工科大学生实习“百万计划”等。

二是要认识到《国标》的基础性作用。我国本科教育的振兴取决于上述教育理念和举措的有效实施,这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国标》的深入理解,是多方对话和上述工作见成效的基础。

三是理解和落实《国标》要切实做到:第一,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持续改进理念。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只有不到5 000字,它规定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中要注意的“质量点”和提高质量的“努力方向”。在《国标》中针对各质量点规定的诸如充分利用、系统掌握、注重培养等努力方向上,各高校要有持续改进的思想,要做到本专业未来一、二、三年的建设相对现在有显著改进,相对于同行有显著特色。第二,要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高度解读和学习《国标》。本科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上来。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导学习,采用问题导向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要在这样的理念下理解《国标》中提出的质量点和努力方向。第三,各校各专业要制定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与保障体系。《国标》是各高校制定和改进自己的各专业教学质量和规范体系的依据。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不能停留在目前已经有的“培养计划”上,要更为详细地建立自己的质量标准与保障体系。这是内化《国标》的过程与结果。

总之,上面所述的教育部在未来几年强化本科教育的举措要得以认真落实,相关各方对《国标》的共同理解是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全面把握形势,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全面发挥教指委作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2018—2022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R],2018-11-01.

[3]陈玉祥. 从标准的内涵看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4]王忠敏. 對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思考[J]. 人民教育,2012(10).

猜你喜欢

国家标准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国家标准公告 2019年第8号~第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