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入路、颞叶皮层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价值

2019-05-09谢洪伟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谢洪伟

【摘要】目的:对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依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分别为经颞叶皮层入路与经外侧裂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局。结果:研究组中97.22%患者血肿清除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6%;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更低,以上相关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方式可更好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部血肿,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疾病预后效果。

【关键词】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经外侧裂入路;经颞叶皮层入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021-01

目前,临床方面主要利用手术方法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法可使患者的血肿占位得到迅速缓解,令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所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案不同,患者所收获的疾病治疗效果亦不尽相同[1]。本研究旨在对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选择自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因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来我院寻求救治的7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详情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自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因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来我院寻求救治的72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36例患者所接受手术的入路方式为经颞叶皮层入路,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另外36例患者所接受手术的入路方式为经外侧裂入路,为本次研究中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分别为22例、14例,年龄在4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94±4.37)岁,高血压病程最短的为3年,最长的为18年,平均(10.62±3.23)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分别为21例、15例,年龄在4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1±4.46)岁,高血压病程最短的为3年,最长的为17年,平均(10.17±2.9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所接受手术的入路方式为颞叶皮层入路。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在其颞部作一长度为8cm左右的直切口,使之颅骨部位充分暴露,利用酰刀铣下骨瓣,放射状切开患者硬脑膜,暴露皮质层以后利用脑穿刺针定位患者血肿腔,在显微镜辅助下以穿刺点和穿刺方向为依据切开患者脑皮质并牵开,进入患者血肿腔后对血肿进行固定并利用吸引器吸除,利用双极弱电流对活动性出血部位行电凝止血操作,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利用无菌纱布覆盖患者术后切口,于手术结束后予以患者降颅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对患者机体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所接受手术的入路方式为经外侧裂入路。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并以翼点为中心作一长度为8cm左右的弧形切口,使之颅骨部位充分暴露,利用酰刀铣下骨瓣,弧形切开患者脑硬膜,暴露患者外侧裂中后部,并于镜下行蛛网膜分离操作,顺着外侧裂的自然间隙将患者大脑中动脉分离,切开其脑皮层达到血肿腔后对血肿进行固定并利用吸引器吸除,利用双极弱电流对活动性出血部位行电凝止血操作,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利用无菌纱布覆盖患者术后切口,于手术结束后予以患者降颅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对患者机体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

1.3 评估依据 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后24小时接受CT检查,依据CT检查结果总结患者血肿清除效果,患者脑部血肿体积较手术前缩减幅度超过90%判定为显效;患者脑部血肿体积较手术前缩减幅度在50%-90%范围内判定为有效;患者脑部血肿体积较手术前缩减幅度未超过50%,或增大判定为无效,血肿清除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于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利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患者日常行为能力,患者得分与其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于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分析 使用t与X2分别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所有数据的统计皆经由SPSS19.0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效果比较 研究组中97.22%(35/36)患者血肿清除有效,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有效率80.56%(29/36)更高,组间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为(93.54±4.0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5±3.39)分,组间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手术结束后研究组中5.56%(2/36)患者出现并发症状,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22%(8/36)更低,组间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3。

3 讨论

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患者病情一般较重且具有较快的病情发展速度,致死率较高,此种疾病是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变,以中老年人群为好发群体。基底节区、脑干、丘脑等部位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患者的主要出血部位,其中以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最高[2]。

本研究得出,研究组中97.22%(35/36)患者血肿清除有效,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有效率80.56%(29/36)更高;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为(93.54±4.0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5±3.39)分;手术结束后研究组中5.56%(2/36)患者出现并发症状,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22%(8/36)更低,以上相关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经颞叶皮层入路与经外侧裂入路均为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的入路方式,其中经颞叶皮层入路的创伤较大,会使患者颞叶皮质、白质等组织受到较大损伤,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十分不利[3]。与经颞叶皮层入路相比,经外侧裂入路对患者大脑所造成的损伤较为轻微,此种治疗方法对人体脑组织的间隙进行了巧妙利用,可在不对患者大脑造成较大损伤的情况下进入血肿腔并清除血肿,且在术中分离操作的持续深入情况下,手术视野会愈加清晰,更有利于手术操作人员定位血肿位置,以确保手术效果[4]。本研究中接受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方式的研究组患者血肿清除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进一步提示了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4 结论

本文结果表明,经外侧裂入路方式可更好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部血肿,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疾病预后效果,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应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宪锋. 外侧裂入路手术对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方法分析[J]. 重庆医学. 2017, 46(19): 2649-2651.

[2] 李耀泽,侯书杨,马龙君. 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7): 107-109.

[3] 周德才,王少雄,黄程. 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对比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9(3): 32-33.

[4] 吴新忠. 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J]. 慢性病学杂志. 2017 ,18(08):941-943.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