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治课教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05-09王苹
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集团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政治特级教师王苹,作为北京市唯一的中学教师代表参会。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邀王苹老师撰写了一篇心得体会,从创新政治课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如何让思想政治课有活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坚持顯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对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反思陈经纶中学近年来政治课的改革,我们本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对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做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实效,让陈经纶中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政治课。
让学生想听、爱听、听懂政治课
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更新,无论是案例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还是合作式学习,我们都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让学生“有话能说”。高中学生对教材理论和现实问题总会有自己的想法,互动的课堂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话能说”的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利,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当然,政治课的课堂还要倡导主旋律,学生“有话能说”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宽容与鼓励,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渊博的知识作支撑。
让学生“有话可说”。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给学生鲜活的生活案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感受,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说”能够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其自身、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让学生“有话会说”。高中学生叛逆心理较强,价值取向多元化。“有话会说”是指,学生能够做到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能够理智地看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分析现实问题,能够联系实际说明理论观点。
“有话会说”需要建立在“有话能说”和“有话可说”的基础上,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长期的、积极的、民主的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了“有话会说”,也就达到了“感悟中思考,思考中收获,收获中发展”。
在民主的氛围中改进政治课教学,必须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其关键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张嘴说话,说实话、说真话、说心里话、说实事求是的话、说经过理性思考的话,主动和政治教师互动起来。教师在互动中引导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增强政治课堂的实效。
让学生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角
1.在活动中学习选择
有选择才会有责任,有责任才会有成长;有选择才会有自由,有自由才会有创造。通过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把握机会,主动地选择。选择是一种决定,单方面的选择不一定是最终的结果,选择往往是双向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选择的主动权。当面临选择的机会时,通过自己的付出把握机会,让学生明确成功的选择是需要实力支撑的。
在我们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有时无法满足所有选择参加活动的学生的需求。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单方面选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做法,而是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参与的机会。
规划未来,理性地选择。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学生可以选考,而选考的科目与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有着直接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一些学生还没有认真思考未来的人生规划,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从政治学科的基本功能来看,它是一门提高学生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课程,因此,在一定议题下的学科实践活动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进而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构建团队,负责地选择。如何在活动中选择同伴、构建自己的团队,同样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同伴与自己志同道合、同伴的特长适合在团队中负责什么样的工作,同时,选择同伴后,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活动中不断磨合、相互协作,以达到最佳的合作状态。
2.在活动中交流与思考
与同伴交流,相互启发。同伴看世界的视角、对问题的关注点,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开展实践活动前,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彼此交流各自关注的重点和提出的问题,探讨还需要进一步沟通的问题。
与教师交流,让思维走向深刻。学科实践活动应该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因此,任课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活动前,教师要说明实践活动的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关注点;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活动的关键点给予学生提示,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在活动后的课堂互动中,教师要从学科视角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入思考实践活动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