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育人 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2019-05-09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一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一处
北京市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实践导向、综合培养、过程参与、多元评价”的原则,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学科,落实“中小学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围绕“国家、社会、个性发展”三个层面和“加强国家认识”等32项考核要点及62个主题活动开展,积极教育引导学生知行 合一,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此活动自2015年启动以来,各区和初中学校积极行动,加强活动顶层设计,与课堂紧密结合,在学科内容整合、活动设计安排、组织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有效实施。三年来,参与活动的学生总人次超过480万,完成团体活动任务超过350万次,学生自主活动任务完成近100万次。在市、区、校三级统筹实施下,全市各学校活动任务内容涵盖所有考核要点,活动实效性不断提升。
推进:市区校三级形成合力,统筹实施, 注重实效
1.整体部署,达成共识
《关于开展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后,市教委及时召开全市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部署培训会,从政策解读、学科教研、平台操作及工作要求等方面,对各区教委、教科研部门、信息技术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为保证学科教学任务的落实,切实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市教研部门组织了面向历史、地理、政治学科教研员和教师的多层面培训,既进行了针对全体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又进行了针对历史、地理、政治三个学科教师的培训。
2.统筹谋划,形成合力
在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启动和实施推进中,市级负责顶层设计、研制政策,区级负责组织安排、统筹落实,校级负责制定方案、具体实施,形成了市、區、校三级工作体系。在市级层面,由行政部门、研究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统筹协调,共同推动。行政部门进行政策研制,落实活动任务的部署及推动,加强过程性管理。教育研究部门加强专业指导,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设立“基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和“中小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机制实践研究”等专项课题,开展专项研究,加强对区、校的实践指导。信息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市教育信息与网络中心依据《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考核方案》开发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承担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的管理、记录和考核。
3.加强调研,整体推进
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北京市教委分别于2016年5月和2018年7月,通过网络形式开展两次专题调研。调研范围覆盖全市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所有初中学校,各区教委、学校主管领导、史地政三科专任教师参与调研,样本量近2万份。从调研情况看,各区教委对活动实施高度重视,加强制度建设,认真研究将活动开展与地方特色工作紧密结合的途径,为活动的持续深入推进提供了保障。各学校将活动设计与学科教学计划、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将活动实施作为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凸显实践育人功能。“史、地、政”学科教师紧密合作,在多学科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有效推进了学科实践活动要求的落实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4.强化考核,提升实效
北京市教委研究制定了《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实施意见》,要求初中每位学生每学年应完成不少于10次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每参加一次活动,在“北京市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上提交证明材料,经指导教师确认后计1分,原则上每学年累计10分,初中三年满分共计30分。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2018年起,活动评价结果直接计入学生中考成绩。通过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整体提升了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5.典型引领,示范带动
随着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北京市教委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科丰校区、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等学校组织召开多次现场会,在京源学校召开了全市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大会,举办了学生实践活动成果展,交流研讨学校推进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开展优秀活动案例征集活动,面向全市初中学校、教师、学生征集“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学习任务单”和学生活动作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学生实际获得
1.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在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坚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始终,注重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关键能力,改革育人方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通过活动的组织开展,加强理想信念、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等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2.有效推动学科教学改革
在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实施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科教研组、年级组联动工作,完善评价考核、教师角色分配、学年与学科任务整体规划、任务单设计与使用等各项管理措施。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科教师的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而且三个学科相互借鉴、相互借力,实现了学习内容、教学资源的融合,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的综合性和实效性,为教师提供了相互融通、相互借鉴、相互提升的平台,有效引导学科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育人观和质量观。
3.强调学生实际获得
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包含的32项考核要点和62个活动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体现。各区和学校依据活动内容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研究制定区、校级活动实施方案。活动的组织实施紧密围绕学科内容,强调对认知、合作、创新等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更有助于扩展视野,促进学生对我国历史的了解,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促进育人方式变革
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充分体现实践育人功能,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校育人方式、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行合一,提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执笔人 _ 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