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羽成败原因比较研究

2019-05-09黄海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楚霸王范增陈平

作者简介:黄海(1993-),男,广东饶平人,研究方向:中日关系史。

[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1

项羽,英雄也!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其志向博大高远,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这样写道,“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待天下大乱,与叔父项梁举拳而起,从者云集。雍丘之战,初露头角;巨鹿之战,一鸣惊人;“百二秦关终属楚”,令各诸侯莫敢仰视;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四方,所向披靡;彭城之战,以弱胜强,以3万之师击溃反楚联军56万之众。在其军事生涯中,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惜的是“垓下之战”,他唯一的一次失败却不幸成为人生最后一战。四面楚歌,乌江自刎,一代骄雄就此烟消云散。

忆往昔,他年纪轻轻,勇担复兴楚国之重任,和刘季共同诛暴秦,不想被沛公抢占武关,先入关中。鸿门宴上,他错失夺取天下的战机,逐渐走向衰亡。但无论何时大敌当前,他都没有慌张,俨然一身霸王之豪气。在四面楚歌之时仍能放荡形骸,与虞姬高唱“虞兮虞兮奈若何”,足见其真性情。乌江边上,“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愧之情溢于言表,毅然选择刎颈,足显其大无畏精神。“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楚霸王虽失了江山,但他一生爱过、恨过,战过,英雄本色,了无可憾。

项羽,非英主也!

其一,不善用人。韩信、陈平、黥布等原来都为项籍的部下,但后来都一个个地离他而去,转投刘季。特别是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直接摧毁了项羽。而对于始终忠心且谋略过人的“亚父”范增,他却若即若离,并不真正信任。鸿门宴上“亚父”一系列谋划被他白白送掉之事人尽皆知,也正因他们之间是这样一种关系,所以才使得陈平的反间计轻易奏效。而他在“荥阳”失去范增不久之后,最终走上了兵败自杀的不归路。

其二,过于残暴。为将者,可残暴;可欲为君者,切不可如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往往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条件。坑杀秦兵,屠秦之宗室,火烧“阿房宫”,失秦之民心;杀齐国降卒,失齊之民心;放逐“义帝”,后又击杀江中,伤楚之民心。

其三,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一则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养虎为患。二则未定都关中,选择东归彭城。关中地区自古为富庶之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国;交通便利,进可攻、退可守。于此,既可阻刘邦东进,又可在谋天下时获得稳固的大后方。结果恰恰是这一巨大的失误,给了汉中王日后争夺帝业的资本。三则机械遵守“鸿沟协定”。项王引兵东归之时,汉军乘机追杀而来,十面埋伏,直接导致“东城之战”之败局。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肯不肯过江东,或许这就是英雄与英主的差别吧!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纪[M].北京:中华书局,2014.

猜你喜欢

楚霸王范增陈平
差点成为“羊二代”
张负的慧眼
张负的慧眼
Numerical research on effect of overlap ratio on thermal-stress behaviors of the high-speed laser cladding coating*
谜语时间
陈平过河
军师范增的短板
《史记》范增性格妙笔
遗貌取神品人生
西楚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