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
2000-12-21潘驰
潘 驰
《西楚霸王》我已读过三次。
小学时候第一次读,觉得楚霸王特别伟大!那力拔山兮的气概,那破釜沉舟的决心,那宁死不屈的尊严,以及那所向披靡的武功,都让我折服,让我激动。我时常在夜里,高举着细嫩的手臂,模仿着楚霸王,不可一世地举起数百斤重的大石鼎(其实是个枕头)。
初中时第二次读,我突然觉得楚霸王特别可怜,输得特别冤!读着读着,泪都差点掉下来。我开始试着分析项羽被刘邦打败的原因。什么原因呢?第一次是因为他的心不狠。能在鸿门宴杀刘邦,他不忍心;能在几次战役中追击刘邦,但他却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而轻易放跑了对手。一次恶战,刘邦落败,被困城中。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威胁刘邦说,如果你不投降,立即将你老爸煮了吃掉。老于世故的刘邦早就知道了项羽是什么人,不但不降,反而笑着说,你我曾结为兄弟,你煮了我老爸,别忘了分一勺汤给我。项羽没有办法,最终还是将刘邦的父亲放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让我们别学项羽,沽名钓誉。第二个失败的原因,是他不懂得用人。楚汉时的名将韩信、陈平、英布等人,全当过他的部下,由于项羽不懂得如何给他们利益,又脾气暴躁,不听他们的建议,使这些人最终都投靠了刘邦。因为项羽觉得每个人都像他那样单纯,总认为自己最有主见。最可惜的是忠心耿耿地跟在他旁边的老军师范增,提出许多妙计都未被采纳,活活气死了。说实话,我特别不喜欢刘邦,觉得他太阴毒。在危险时,怕连累自己,能把父亲、妻子、孩子都抛弃了;在成功时,怀疑别人造反,能狠心杀掉与他生死患难的功臣,诡诈多变,不择手段。我们叫汉族人,也是因为他建立的汉朝在两千年前就十分强大。一边是可怜的、失败的项羽,一边是可恨的、成功的刘邦,我应该学谁呢?
上了高中,第三次读《西楚霸王》,我觉得心里特别复杂。俗话说:“成者王侯败者贼”,而老百姓们却“不以成败论英雄”。千百年来,做好人难,做好人加英雄更难,楚霸王却都做成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在汹涌奔腾的乌江江畔,楚霸王一杆枪、一匹马,驰骋杀入成千上万的汉军追骑中,左挑右刺,如入无人之境……也许是他真的累了,也许是他突然明白了什么。这时,他还可以渡江逃走,但他太好面子了,觉得无颜见家乡的父老,也对不起为他而死的部下。他将心爱的战马送上归舟,然后转回身来,轻蔑地面对几万追兵。此刻,战场上鸦雀无声,一片寂静,楚霸王挥剑割下自己的头颅。当鲜血喷涌的瞬间,他与他的对手都明白,没人能杀死他,能杀死他的惟有他自己。
他是个失败者,但人们仍然喜欢他。两千年过去了,无数人写了无数篇诗文纪念他。前些年,我看到一部电影,大腕张国荣、张丰毅演的,叫《霸王别姬》。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对那些见着金兀术就吓得屁滚尿流地跑过长江的“男子汉”们,摇头长叹。她想起了顶天立地、自刎乌江的西楚霸王,一笔挥就了那激奋昂扬的名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此说来,拼杀到最后一个人的楚霸王,其实并不孤单。人生的前途越是艰难,越要想想项羽那种勇往直前的气概。当然,做人少点霸气,多点志气,再完美些,就更好了。
(胡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