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复杂越深阔,越丰沛越妖娆(创作谈)

2019-05-09杨献平

当代人 2019年4期
关键词:原创性写作者死者

杨献平

很多年前,在北京空军指挥学院参加刑侦专业培训时,听一位教授讲了一起案件。一个看仓库的五十多岁的男人,忽一日早上,被人发现暴毙在床上。他是被钝器猛击头部而死亡的。经侦查,此人为单身。但奇怪的是,虽然死去多时,但其下体依旧昂然。这在医学上是不成立的,但事实确实如此。也因此,我对这个案件的记忆穿越十多年时间,依旧清晰牢固。尽管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提到过这个案件,可是总觉得意犹未尽。我想到的是,除了作为同类之间的悲悯,如果从文章角度去写,尤其操持散文这个体裁,怎样去书写,才会使得它更具有新意呢?

很显然,这是每个写作者时常遇到的问题,面对一个有意思的素材,怎么样才能把它呈现得更具有现场感、戏剧性、趣味性乃至艺术性呢?就这个题材而言,他的案件发生地是模糊的,死者的名讳也忘了,连同案件的来龙去脉也都模糊不清。如果就此写一篇散文,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方式、角度呢?当然,文章中的姿态,我以为就是作者自身的立场和态度。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怜惜与尊重,是写作者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这些年来,很多写作者以变异的、冷酷的零度叙述来加强散文的张力与震撼性,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艺术从来都是标新立异的。而在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它的创新功能,只是被文章的内容所吸引。沉浸于故纸堆里的写作常常被追捧,如以名人轶事和现有的资料进行个人化的书写,甚至解构,用场景还原的方式回顾历史的某个片段,对此,我不反对也不赞扬。理由是,我们如何对待文学的原创性。我认为,原创性的一个要点便是此前无人就某个现实、现场进行过艺术创作的人事物,倘若我们的写作建立在既有的已经进行艺术创作的人事物之上,那么,其原创性是不存在或者大打折扣的。

这就需要一个比较新的方法。可是,世界上那么多的先贤大师,可以说,已经穷尽了所有堪称创新的方法。作为这个时代的写作者,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写作真正地建立起来,一方面接续古人,另一方面衔接“此时此刻”?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至于能否传之后人,那就要看作者的造化了。就如我开头提到的这个案件,如果按照卷宗上的进行复述,或者用一些惯常的方式进行结构和呈现,然后告知案件的侦破结果,相信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我却觉得,仅仅如此做是没有什么新鲜效果的。于是乎,我便想到了角度,假设。采取以附近村民及其供职的单位同事,再加上刑警的弧形叙述和呈现方式,即从不同人的角度去观察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围绕这个案件,引入更多人的态度、认知等元素,是不是会使得这个文章更具有艺术性呢?

我想是这样的。但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把这个文章写出来。每次想写,又觉无力。在自己的意识里,仿佛有一双凝固的眼睛在盯着我,那暗淡的光里充满了诘问、不甘和怀疑。很显然,死者是在性极其兴奋之中,瞬间死亡的。倘若死者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即将消失,他的下体一定会松懈下来。与此同时,我还想到,死者生命消失的瞬间,他看到了什么?或者说,在极度的愉悦当中被重击的时候,与他进行肉身合作的女人,目击凶手采取如此残忍行为,她前后的真实心理状态是什么?难道仅仅如她所供述的“瞅准了,一榔头下去就要了他的命。就算完事了”这样简单吗?

显然不是。

有些时候,角度可以决定内容。说到底,这么多的写作者,所创作的作品之所以不相同,就在于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也都在用绝對性的、自我的思考,对文学及其具体体裁的理解与掌控,参与到世界乃至万千事物里,在运动中以突变的方式来进行和完成的。纳博科夫说,文学也是科学,它有着精密的逻辑与结构,乃至魔术师般的方式方法。它绝对不是单向度的,而应当更趋复杂、莽苍和深邃,也更应当向着人和人群的内在冲突乃至人心人性的洞穴打出探寻的灯光。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反对和厌倦单行道和直通式的写作,也厌倦故纸堆里的各种花样翻新。真正的文学创新,当是从题材、方式、角度、结构、认知的新,也是思想的新颖而合乎人心人性,大道自然,并且展现出它独有的锐角、光亮和气度来。否则,我们的写作将是僵死的,也是毫无生机的。因此,越是复杂的就越是广阔的,越是自由的就越是独立的,越是丰沛的就越是妖娆的。可常常事与愿违的是,我们很多的散文在花花草草,旧物旧事旧人上费尽了心机,不是乡村的遗物,就是山河之间的各种遗迹;不是城市的街道与建筑,就是身居闹市的各种心情和观察。

这个年代的散文的真正问题是,对物、自然、历史的关注和书写太多,而缺乏真正深入时代,呈现当下年代之纷繁,进而捕捉和深入开掘当下人群的各种困境(现实生存和精神内里的)、样貌、姿态、思想、灵魂。诸多的写作都是建立在传统的物我两相忘,万事潜入心的各种小感觉与小动作,缺乏对周遭现实的直击性和丰富性的写作,也缺乏对自我内宇宙的精细观察与深刻揭露,使得我们的散文看起来花红柳绿,美不胜收,实际上空洞浅薄,看似及物致知,实际上大而无当。因此,倡导一种雄阔的、自由的、真诚的、多角度的与多种策略的散文写作,应是当务之急。

编辑:刘亚荣

猜你喜欢

原创性写作者死者
白马
新闻作品的原创性标准探究
ORGANIZED GIVING
论写作(创作谈)
作品的原创性
写作
阿尔瓦罗·西扎
线索
原有“真人秀”语境下的转型模式
走近“死者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