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
2019-05-09
当代人 2019年4期
四月属于建構的季节。候鸟归来,重新搭窝筑巢;森林里刚刚醒来的树木,打量左邻右舍之后,重新调整其接纳阳光的策略,布局新的枝杈;花朵以极其隐秘的方式,与风和蚂蚁密谋,构建一场跨界配合的繁衍工程。
文学家同样具备构建的品性。比如杨献平,有两个文学地理名词巴丹吉林和南太行由他命名,从这两个名词出发,他以坚实而绵密的个人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基,从对故乡、边地和自我的多向度体验中,获得宽博、悲悯和冷峻批判共生的多向度文本呈现,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散文王国。巴丹吉林和南太行,因了杨献平的作品,而获得文学地标的意义。本期“首阅读”栏目,我们邀请这位真诚写作的作家,来一次纸上还乡之旅。他的籍贯,是河北省沙河市。
构建,也是本期杂志所努力的方向。陶一笑的小说《钟声》结尾,当小沙弥奋力撞响一百零八响的钟声,在钟楼下那些日本兵的包围中完成最隆重的超度,那是一次精神的传递和构建。在《什么都是药》里,宋峻梁以饱满而风趣的笔致,构建了小镇子上土医生“李大夫”这个既属于风流人物、也属于“风流男女”的人物。李大夫诊病的功夫好,嘴上的功夫更好,他在里巷深处生活、行医,每天面对千疮百孔的人事,自己也同样过活得千疮百孔,他的好医术和好嘴皮子,就是在这不如意和不完满中磨练而来。他给人治病,治身体的病,也治心里的病,给人治病的同时,也给自己治病。心宽,骨子里的善良、幽默和善于自嘲,是他的药引子。有了这样的药引子,于是“什么都是药”。
本期“新文采”和“诗歌潮”栏目,同样不乏以“构建”为指向的优秀之作。比如郭华的《梅花故事》,李郁葱的《闲读历史之陈文龙》,韩仰熙的《大姑二姑》,盛祥兰的《你朝我走来》。这些作品或朴素,或精致,或深邃,或婉曲,有剌开生活纹理的疼痛,也有打捞飘逝细节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