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本欣赏能力
2019-05-09周海晶
周海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只有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才能思考文字背后的内涵,体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下面,以汪曾祺的散文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本欣赏能力的。
1.以关键词句为切入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关键词句是作者推敲、提炼文字的匠心所在,抓住了关键词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散文《蔡德惠》是汪曾祺为纪念英年早逝的校友蔡德惠而写的,用词平淡,行文舒缓,温暖的回忆中流露着淡淡的忧伤。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我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阅读并体会。例如,在读到结尾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把描写性的语句如“锁着锁的研究室,藤萝密密遮满木窗”“小花圃已经零落”“竹丁影子斜斜地落在石边”等选摘出来,反复阅读,一幅凋零萧索的春寒景象就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2.以想象为连接点,品味作者写作风格
阅读时,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可以更快地融入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文本展开想象,将文本与读者连接起来,从而更好地品味作者的写作风格。
《跑警报》一文讲述了抗战时期作者到昆明求学,看到人们“跑警报”的奇闻轶事。全文文思散漫,汩汩而流,充分展现了空袭警报下的人生百态。阅读时,我让学生回忆电视中或生活中听过的警报声,然后结合文本内容,想象在警报声、爆炸声中不同人的不同表现——谈恋爱、做买卖、打牌、拾金子,还有一响警报就洗头的女同学,甚至听到警报声就用大漱口缸煮莲子的“郑老兄”。通过想象,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了这种体现“乱中求安”“闹中取静”的文章,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闲话”的话语方式。
3.挖掘文本趣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汪曾祺的散文大多来源于自己真实的生活,在平淡的叙述中带有一丝趣味。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语言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花园》一文中,作者追述了童年时期自家花园中发生过的趣事,以儿童的眼光描写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其中,有一段对土蜂的描写——“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息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土蜂”,学生读来感觉趣味十足。我让学生把这段话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找出来,阅读后说明为什么觉得很有趣。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更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