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管镜、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导管内肿物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19-05-09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肿物B超微创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乳腺溢液在乳腺疾病就诊患者中占比较高,而本类疾病中部分由乳腺导管内肿物所引起,而临床中对于本病的治疗研究也多见,其中传统手术多以将美蓝等染料经溢液孔注入,根据乳房组织染色行选择性区段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本类治疗存在手术视野不清及切除范围盲目等不足,且创伤较大,因此找到更为有效、准确及微创的治疗方式极为重要[1-2]。本文中我们就乳管镜、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乳腺导管内肿物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3例乳腺导管内肿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实验组47例。对照组中,年龄最小者为22岁,最大为41岁,平均年龄为(33.90±5.00)岁,病灶直径:<3.0 cm者32例,≥3.0 cm者24例;单发者30例,多发者26例。实验组中,年龄最小者为21岁,最大为41岁,平均年龄为(34.00±4.80)岁,病灶直径:<3.0 cm者27例,≥3.0 cm者20例;单发者25例,多发者22例。两组的年龄、病灶直径与单发多发占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①行纤维乳管镜检查找到导管内肿物,固定乳管镜镜头;②于乳管镜镜头固定处行B超检查;③在超声直视下向乳管内缓慢注入生理盐水及2 ml亚甲蓝染色液,显示瘤体;④撤除乳管镜,体表标记瘤体位置;⑤在B超引导下使用Mammotome微创旋切刀将瘤体切除;⑥记录手术时间、切除组织的重量、出血量、是否出现并发症、切除瘤体准确性及切口愈合时间。 对照组:①行纤维乳管镜检查找到导管内肿物,固定乳管镜镜头;②退出于病变乳腺导管的溢液孔处注入2 ml亚甲蓝及置入定位探针;③退出乳管镜,沿定位探针及美蓝染色处将组织切除。

1.3观察指标 统计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病灶组织切除情况、病灶切除准确率、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围术期应激指标。于术前及术后24 h及48 h采集两组的静脉血标本,将其离心后取血清进行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应激指标的检测,检测指标为Cor、Ang-Ⅱ及β-EP,然后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比较。

1.4评价标准 疼痛采用VAS评分为准进行评估,本标准评分范围为0~10分,其中0分为无痛,随着分值升高表示疼痛加重,10分为疼痛最为剧烈,且≤3分、4~6分及7~10分分别表示轻度、中度及重度疼痛[2]。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 19.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手术时间、病灶组织切除重量、病灶切除准确率、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实验组中不同病灶直径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除组织重量少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时间、病灶组织切除重量、病灶切除准确性、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2.2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3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 实验组术后24 h及48 h的VAS评分重度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 (n,%)

2.4两组围术期的应激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or、Ang-Ⅱ及β-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48 h实验组的Cor、Ang-Ⅱ及β-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3 讨论

乳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病,占女性肿瘤疾病的20%左右[3],在女性肿瘤疾病中,乳腺癌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较高[4]。乳腺导管内肿物是女性肿瘤较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在临床上多见,患者中较多以乳腺溢液等表现来就诊,患者的治疗需求较高。而对于本类疾病的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5]。传统手术方式通过将美蓝等染料经溢液孔注入,然后根据美蓝对乳房组织的染色进行选择性区段切除[6],但是本类方式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美蓝注入后手术视野不清,导致切除范围盲目,且容易出现乳房变形、病灶漏诊等情况[7],有研究认为,本类手术的病理检出率低于80%,对患者的应用提升空间仍较大[8]。乳管镜的应用在视野改善方面有所提升,但是对于分支成角较大的乳管难以到达,容易导致漏诊的发生,因此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极为重要[9-10]。近年来临床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的研究不断增多,本类治疗方式在B超引导下进行微创治疗,因此在病灶切除方面更具有精确性,且可有效减小术中损伤及缩小手术区域,临床受肯定程度较高[11-12],但是对于本类手术方式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差异,肯定性仍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

表4 两组围术期的应激指标比较

本文中我们就乳管镜、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乳腺导管内肿物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与观察的结果显示,其应用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手术,表现为不同病灶直径者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切除组织重量低于传统手术,出血量小于传统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手术,术后VAS评分重度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应激指标均低于传统手术,说明乳管镜、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术的综合应用价值较高,对于病灶的切除效果、手术创伤的控制等方面均有优势,因此肯定了本类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这与本类手术方式的B超引导下手术更有助于病灶的确定[13-16],为手术的准备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有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乳管镜、B超引导下微创旋切乳腺导管内肿物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在乳腺导管内肿物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肿物B超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