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日“牛奶棚”老树绽新绿
——上海牛奶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为散记

2019-05-09文/予

上海商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收货博会门店

文/予 诺

首届进博会期间,上海牛奶棚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牛奶棚)承担了为参展观众提供午餐服务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进口博览会的餐饮供应,在公司总经理何为的精心组织下,牛奶棚开发了伴手礼等10多款新品及三款常温应急销售餐盒,经过层层筛选,考虑食品安全与中外参展者需求,最终有18款面包糕点乳品饮料入场销售,受到中外宾客好评。

何为告诉笔者,首届进博会期间,“牛奶棚”全员动员,在大量工人、物流人员以外,有175人(含光明乳业支援人员48人)直接进入国展中心,在牛奶棚国展中心店及2个应急销售点、一个应急储备点的承担进口博览会相关工作。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程敏,是“牛奶棚”开发部的员工,作为夜间收货组的小组长,连续14天坚持在夜间收货的第一现场,收货小组,每人每天固守一个收货点。然而,程敏不仅有自己的锚点,还需要穿梭在夜间的国展中心,确认所有四个收货点的人、货安全到位。

每晚九点,程敏吻别四岁的女儿,出门骑着自行车换乘二号线。十点半前准时到达国展,最后的收货点收货完成并摆放到位,已是次日六点,在长椅上小憩一下,又登上二号线头班地铁。

杨备军,是“牛奶棚”营运四区区域经理,被公司任命为进博会特色小吃馆内光明乳业及“牛奶棚”两家门店的店长。杨备军在接到进博会任务时,恰巧身体疾病,需要开刀治疗。她隐瞒病情,带领着团队全身心的投入到进博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之中。

每天,她总是第一个到达场馆,最后一个离开场馆。检查食品安全工作,及时将当天的商品陈列上架,盘点库存。落实营业前和营业后的各项准备工作。整个进博会期间,她和她的团队坚持以优质的服务迎来送往一批批的中外来宾。获得广泛的好评。

“牛奶棚”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知名企业。在上海上了年纪人的心目中,“牛奶棚”里的牛奶、西点,曾是上海人悠闲生活的一部分。著名滑稽演员杨华生曾经家住淮海路“牛奶棚”对面。在一次接受笔者采访时,充满感情地说,他很喜欢“牛奶棚”里的“掼奶油”。

那个时候(上世纪80年代初),“牛奶棚”里的“掼奶油”风靡上海。青年男女谈恋爱,将约会地点放在“牛奶棚”,成为一种时尚。在那里,可以喝牛奶,吃冰激凌,品甜点。“卿卿我我”间,吃上一口甜香爽滑的掼奶油,浓情蜜意更添几分。

彼时,上海有句俚语:小姑娘谈恋爱“门槛要精”。千万不能“一碗小馄饨(或阳春面)就被别人家骗得去了。最起码也得是“掼奶油”。

“牛奶棚”,是一家以“西点+牛奶”为特色的烘焙连锁企业,主要生产西点、面包、蛋糕和月饼等产品。

如今的“牛奶棚”,脱胎于原址在淮海路上的“牛奶棚”。是当年原上海牛奶集团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而创立的,从当初的20余人,经过20多年的嬗变,发展为在市区拥有200余家门店,员工1000余人的大型烘焙连锁企业。

星转斗移,岁月更迭。时代在前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时俱进。当初一杯“掼奶油”风靡上海滩的景象不再, “牛奶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2014年,何为从练江牧场总经理的任上调任上海牛奶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为“牛奶棚”新一代掌门人。

彼时,摆在他面前的语境是:面对来势凶猛的电商,实体门店经营状况整体低迷,“牛奶棚”也概莫能外。

“慢慢瓦解,顷刻崩塌”,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里描述商人破产的句子,那种瓦解开裂的声音,在敲打着何为的心扉。

从前辈手中接过来的接力棒如何传下去?在前辈的手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牛奶棚”,这一曾经影响几代人的著名品牌,如何在新时代谱写新的传奇?在一次班子会议上,何为和他的同事们陷入了深思。

置于死地而后生。在上级公司的支持下,何为和他的同事们对整个营销体系进行了刮骨疗毒式的再造,几乎是推倒重来。

他们对门店进行“减员增效”改革的同时,把门店的静态销售变为动态销售,将利润率作为门店的重要考核指标,要求门店利润增长要高过收入增长。并果断制定:“外塑形象促销售,内提素质增效益”经营策略,以应对风诡云谲的市场。

“外塑形象促销售,”主要通过门店数来达到;“内提素质增效益,”重点在“保”字上下功夫。

具体来讲就是:在巩固现有直营门店数量的前提下,发展直营门店和加盟店。在保持原有产品质量同时,积极研发新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海虹桥高铁站,每天上百万次的人流量,是不少企业和品牌的必争之地。“牛奶棚”当仁不让,欲在那里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高昂的租金,是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牛奶棚”一个良策,不出一分钱租金,就成功将“牛奶棚”的品牌和产品引入到虹桥高铁站内,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及经济效益。

谈及此事。何为说,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就是与虹桥高铁站渠道方资源互换,互利互惠。“牛奶棚”提供产品,对方负责品牌和产品推广。他说得轻描淡写,其中的一波三折,谈判的艰辛曲折,唯有自知。

在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的小寅,是“牛奶棚”忠实的拥趸。“牛奶棚”生产的各种甜品和饮料是她的最爱。有一日,她突然发现,在机关的大厅里摆放着“牛奶棚”产品的无人售货柜,下午休息时间,到无人售货柜取上一个酸奶加一块芝士蛋糕,绝对是完美的下午茶绝配。

近年来,随着房屋市场价格上涨,店面租赁成本越来越高,“牛奶棚”在不增加门店用工和租赁成本的情况下,脑洞大开,拓展“无店铺销售”,在业内首开无人售货柜新零售模式,并付诸实践。使“牛奶棚”品牌产品顺利进入了市政府、市委党校、医院、银行、大型办公楼、中小学生配餐中心等单位。

清晨,随着轻盈的门铃声,送奶员在给订户送上一瓶刚刚出炉的新鲜牛奶同时,还会送上订户订购的面包或者糕点。

这一幕是何为和他的同事们勾画的“牛奶棚”得天独厚的新版“饿了么”随心送模式。

何为透露,他们将利用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的6000名送奶工的渠道,让这些送奶工从单一送奶上门,扩展到同时送蛋糕、面包上门,并为此专门设计了一套“1+1”(牛奶+面包、糕点等)营养早餐组合。

这也是“牛奶棚”走出上海,抢占华东市场战略步骤中的重要一环。

“牛奶棚”是一家敢想敢闯的企业,他们对开创华东市场,打造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烘焙连锁品牌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和底气来源于他们有着厚植的底蕴。

底气一,“牛奶棚”的奶源,来自于地处安徽皖南的练江牧场(上海60年代在安徽发展的知青农场),因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牛奶棚”在安徽黄山市和宣城地区开设了30余家门店,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拥有相当一部分部分忠实客户群。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华东地区推进。

底气二,借助光明乳业遍布华东的送奶工渠道和门店,“牛奶棚”能迅速达到快速占领市场的目的。

底气三,“牛奶棚”将不断通过加强产品研发,使品种、口味、质量、包装等方面,与世界食品最新潮流高度吻合,必定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斗转星移,时间推进到2018年,“牛奶棚”的巅峰时刻。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牛奶棚”这一知名品牌,老树绽新绿,再次以口味、品种、质量,赢得市场的赞赏,成为不少上海人选购烘焙食品的不二选择。

然而,何为和他的同事们并未就此止步,他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们确立了“强内拓外”的变革方向,并强势推动)。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家住嘉定的洋洋发现,她家附近的“牛奶棚”连锁店多了起来。

现在“牛奶棚”的门店有园区型、医院型、商务型、校区型、街边型、交通枢纽型、居民区型。

笔者在采访中获悉,“牛奶棚”在未来的发展愿景中,将牢牢抓住“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响品牌,做强通路”这条主线,增加粘度。不仅要让“牛奶棚”成为中老年人美好的回忆;更要让年轻的消费者产生共鸣,融入进来。让“牛奶棚”这一品牌,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收货博会门店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萝卜萝卜快显形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德国最成功的洗车门店——Mr.Wash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门店升级 内涵比颜值重要吗?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直企首探进博会
掂出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