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地搬迁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
——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2019-05-09刘宗华邬兰娅田红宇

关键词:生计宜昌市易地

刘宗华, 邬兰娅, 刘 魏, 田红宇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贫困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问题。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方式。《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贫困问题依然是最突出的“短板”,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人口问题则是“短板”中的“短板”,必须付出更大气力、采取超常规举措补齐这块“短板”,持续增进贫困地区民生福祉,使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是一个不得不为的措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难度大[1]。易地搬迁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中国共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

易地搬迁致使移民在地理空间、生产资料、社会关系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变化[2]。生计方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或群体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3],特定的地理空间、社会关系、社会方式等是个体或群体赖以生计的基础,易地搬迁改变了移民几十年习惯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易地搬迁安置点移民能否“稳得住”“能致富”“能脱贫”?可持续生计重建是易地搬迁移民稳定、发展、致富、脱贫的基石,因而成为政府和学界共同关心的现实与理论课题。现有研究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尤其是有关易地搬迁移民这一特殊群体可持续生计的调查研究很匮乏。鉴于此,本研究主要依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可持续性生计分析框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宜昌市易地搬迁后移民生计现状,力图探究移民搬迁后的生计特征,并提出易地搬迁移民实现可持续生计的政策建议,为其他地区易地搬迁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一、易地搬迁移民可持续生计指标体系构建

1.理论基础

可持续生计概念起源于乡村研究领域,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各个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4,5]。可持续生计框架侧重于社区的利益,并认识到人们生活的复杂性。可持续生计框架作为一种全面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方法(approach to sustainability),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6,7],本研究采用英国海外发展署(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作为研究方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由脆弱性背景、结构和转变过程、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五部分构成。脆弱性背景包括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范围,对资产和期权产生直接影响。在这一环境中,人们将面对外部冲击、发展趋势和周期因素;结构和转变过程是控制资本获取和影响战略的社会和文化机构、组织、政策和立法;生计资本是指为了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所有资产,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两大类;生计策略是指人们开展各种活动以实现其生计结果的动态方式;生计结果是人们对当前和未来生计的愿望,可包括更高的收入、增加福利、粮食安全和减少脆弱性。这些成分以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8]。在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生计资本包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自然资本包括个体所依赖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涵盖了广泛的有形和无形的商品和服务,如土地、水、植物、森林。社会资本指人们追求生计目标所使用的社会资源。金融资本是人们用来应对极端事件的金融资源,如储蓄、黄金、珠宝、获得经常收入、获得净信贷、保险等。物质资本包括人们维持生计所需的基础设施、技术人员和物品,如房屋、车辆、设备、牲畜。人力资本包括技能、知识、能力和健康,这些使人们能够追求不同的生计策略,实现其生计目标。

2.易地搬迁移民可持续生计设计

本研究依照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将生计资本划分为自然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五大方面。宜昌市易地搬迁前后移民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生产方式、教育、职业类型等方面变化较小。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易地搬迁后移民搬迁到安置点后的生计发生变化的指标,这些指标更好地体现了易地搬迁移民生计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见表1)。

表1 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持续生计指标体系

自然资本是指移民拥有的自然资源的储备。移民搬迁前后的耕地、山林、水域的面积未发生任何改变,在移民安置点菜园地对移民来说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本。因此,在调查中设计了移民户均菜园地面积和菜园地质量两个衡量指标。前者反映移民户均菜园地资源的规模,后者反映菜园地资源的产出效率。社会资本是指移民的社会关系。为此,选择移民与本村人际交往情况、移民与搬迁户交往情况、人情往来、人情支出、通信支出5个指标衡量作为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金融资本是指移民可以支配的资金和获取资金渠道。移民可以支配的资金包括存款、年收入。融资渠道是指从正规和非正规渠道获得借款的机会。因此选择存款、年收入、融资渠道3个指标来测量金融资本。物质资本是指移民生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搬迁前后移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搬迁后移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但是,移民搬迁后人均住房面积比搬迁前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搬迁后移民的养殖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改变,这对于移民的生活、家庭收入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调查中选取将移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是否养猪、是否养鸡3个指标来测量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指移民拥有的知识、技能、各项适应能力,以及自身的身体状况。通过调查发现,搬迁前后移民的家庭劳动力人数、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变化不大,所以选取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适应情况、生产适应情况、劳动能力、技能培训6个指标测量人力资本(见表2)。

表2 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生计资本测量

(一)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户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的抽样方式为:根据宜昌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抽取点军区、五峰县、长阳县、秭归县、兴山县1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的277个易地搬迁移民户。

2017年7月-2018年10月,调查员采取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填写现场收回的方式进行。调查人员在1区4县的14个安置点共抽取277户家庭,共发放调查问卷277份,收回问卷245份,剔除无效问卷39份,有效问卷为206份,有效回收率为84.1%。

在206份有效问卷中,性别方面,男性131人,占63.6%,女性75人,占36.4%;民族方面,汉族125人,占60.7%,少数民族81人,占59.3%;婚姻方面,已婚126人,占61.2%,丧偶51人,占24.8%,离异16人,占7.8%,未婚13人,占6.3%;年龄段方面,20~30岁4人,占19.4%,31~40岁27人,占13.1%,41~50岁75人,占36.4%,51~60岁67人,占32.5%,61~70岁29人,14.1%,71~80岁4人,占19.4%;教育水平方面,小学水平65人,占31.6%,初中水平93人,占45.1%,高中水平3人,占1.5%,大专水平1人,占0.5%;在职业方面,搬迁前完全从事农业活动119人,占57.8%,完全从事非农业活动28人,占13.6%,从事农业活动和非农业活动59人,占35.9%。搬迁后完全从事农业活动74人,占35.9%,完全从事非农业活动58人,占28.2%,从事农业活动和非农业活动74人,占35.9%。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参考现有文献有关移民生计资本量化的研究方法,构建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生计资本测量指标[9,10]。根据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来分类赋值,然后以极差标准化的办法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数值介于0和1之间,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越趋近于1,代表这一类型的生计资本在样本中的相对水平越高。

第1步,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处理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单项生计资本指标。极差标准化计算公式:

(1)

式中,Zij表示第i个易地搬迁移民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Xij表示第i个易地搬迁移民第j项指标的实际变量值,Xjmin表示第j项指标变量值中的最小值,Xjmax表示第j项指标变量值中的最大值。通过这种方法,不同性质和类别的数据均处于0-1,使其具有可比性。

第2步,计算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生计资本单项指标的综合水平。计算公式为:

(2)

式中,Yj表示第n个易地搬迁移民单项生计资本中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表示移民生计资本中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

第3步,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单项生计资本总水平。计算公式为:

(3)

式中,Y表示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单项生计资本总水平,Wj表示第j项指标的权重。通过此种方法综合处理m个已标准化的指标,得到一个介于0-1之间的综合指数值。

第4步,对五个单项生计资本值汇总,可以得到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生计资本总量。

三、易地搬迁移民生计资本分析

表2反映了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的五种生计资本的测量过程和结果。从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的测算结果来看,移民的生计资本均不理想。

1.自然资本分析

由表2可知,易地搬迁移民的自然资本水平非常低,仅为0.15,是五种生计资本中最低的,这反映出易地搬迁移民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拥有的自然资源非常稀少。虽然移民现有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并没有改变,但是由于安置点与原居住地距离太远,搬迁后移民不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严重影响了移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移民的菜园地种植面积的综合水平为0.06。菜园地是移民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为满足移民日常蔬菜所需提供保障。绝大多数移民户只有0.1亩菜园地面积,对于人口较多的移民户而言,其生计存在较大困难。另一方面,菜园地质量的综合水平只有0.37,这反映了菜园土地不肥沃,产出效率较低。总体说来,易地搬迁移民自然资本及其产出存在着很大的脆弱性。

2.社会资本分析

由于地理空间的变迁,搬迁后移民的社会资本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量化结果来看,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社会资本的总体水平为0.29。由于移民安置点都选择在本村或本乡,移民离组不离村、离村不离乡,移民原有的人际关系网络没有出现断裂。调查结果显示,移民和本村人交往的综合水平为0.72,说明移民的邻里乡里关系较好。在安置点,移民内部交往较频繁,移民和搬迁户交往的综合水平为0.55。在农村人们有举办红白喜事的习俗,参与红白喜事次数的多少反映了移民与亲戚、朋友和邻里的联系程度。人情往来次数和人情支出的综合水平分别为0.09和0.17,综合水平偏低。一方面农村的红白喜事频繁,人情往来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移民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但碍于情面,随礼金额非常少。通信费是移民的一项刚性消费,通信费额度反映了移民与外界联系的程度。调查显示,移民每个月的通信费较低,其综合水平为0.19。可见,移民较少使用手机、网络等。

3.金融资本分析

搬迁后,移民的生产生活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身的金融资本,主要包括存款、年收入。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的金融资本总水平为0.26,列五种生计资本中倒数第二。其中,移民存款的综合水平为0.12,这说明移民的存款较少,这也间接反映了搬迁前移民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时的经济收入低下。移民年收入的综合水平为0.24,可以看出目前移民户的收入水平比较低。从被调查者的“金融资本”的调查数据来看,移民家庭年收入最高的达8万元,最低的仅1000元,这表明移民户之间年收入差距巨大。从融资渠道来看,移民融资渠道的综合水平为0.46。调查发现,移民主要向亲戚、朋友借款,少数移民则向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只有极个别的移民借高利贷。不难看出,移民在面临风险和困难时可能存在资金短缺和融资难度的问题。

4.物质资本分析

易地搬迁移民物质资本总水平为0.36。易地搬迁住房建设面积是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严格控制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面积的通知》(发改地区〔2016〕429号)和“保障基本”原则统一执行的,每人25平方米。移民住房面积的综合水平为0.69。移民对住房面积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移民搬迁前家家户户有养猪、养鸡(鸭)的习惯,这既可以解决自家的肉蛋食用,又可以出售贴补家用。由于政府禁止移民在易地搬迁安置点从事养殖,或暂时还没有拟定好移民喂养牲畜的规划,绝大多数移民吃肉、吃蛋成了大问题,不仅降低了移民的生活水平,还降低了移民的收入。养猪、养鸡的综合水平分别为0.23、0.20,这表明在安置点移民的养殖水平非常低。总的看来,提高移民的物质资本整体水平成为地方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

5.人力资本分析

人力资本是移民最重要的资本。从表2可见,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的人力资本总水平为0.43,它作为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的功效偏低。首先,移民身体状况的综合水平为0.42,反映出移民身体状况不佳。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移民占85%,留守农村的移民大都为中老年人,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人离开农村进入城镇务工或工作。其次,移民劳动能力状况的综合水平为0.42。从访谈和调查结果来看,移民的劳动能力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移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大部分移民不能参与较重的体力劳动。最后,移民技能培训的综合水平为0.17,这反映出移民技能培训在解决移民生计和促进就业方面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研究在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宜昌市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可持续生计情况,设计了移民持续生计指标体系,采用移民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测算和分析了移民的生计资本。研究发现,宜昌市易地搬迁移民的自然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总水平分别为0.15、0.29、0.26、0.36、0.43,生计资本总和为1.49。

调查数据表明,移民五种生计资本综合水平均较低,搬迁后移民未来可持续生计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尤其是移民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综合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移民生计能力的提升。搬迁后,移民原有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本得不到有效利用,土地流转得不到落实,造成移民收入的减少。移民社会适应性较好,搬迁后移民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够有效地维持,在安置点移民之间串门、走动频繁,移民有较高的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但是,在人情往来方面,移民比较谨慎。此外,移民身体素质较差、劳动能力缺乏影响其生计资本的提升。

2.对策建议

针对易地搬迁移民可持续生计现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和思索,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着力解决移民的生计问题。搬迁后由于安置点与移民原居住地相隔较远,移民不能再从事农业生产和养殖。一方面大量土地闲置或撂荒,移民的收入没有保障。另一方面,移民渴望种田、搞养殖,但却无地可种,无条件养殖。政府要完善“三权分置”政策,通过土地流转、转让收益共享等形式,让移民的土地增值,以此来增加移民的收入。同时,基层政府与村集体组织应通过土地置换或土地流转等形式,将安置点附近农户的土地,按照统一标准划拨给移民,让移民发展生产,促进移民增收。

其次,提高移民人力资本水平。针对移民体弱、多病的问题,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新农合”,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积极宣传预防、有病及时就医的观念,增强移民疾病预防、身体保健的能力。同时,政府要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避免安置点成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栖息之地。结合安置点移民外出就业和产业发展需要,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所有移民劳动力能够掌握一项或几项实用性技能。加强移民电子商务实用技术培训,为移民安置点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实现移民创业就业的目标。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和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移民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家政服务水平,通过定向订单式培训,加大对培训合格的移民劳动力移民外出转移就业的支持。

再次,培育迁入地的主导产业,促进移民增收。根据安置点和地方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专项农业项目资金、金融支持、投资补助等方式,引导移民开展特色种植产业、特色养殖产业、特色加工业、休闲农业产业,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从而实现移民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引导移民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市场,实现移民安置点电商全覆盖,通过发展“一村一站”“一村多品”和线上线下资源融合整合,实现移民的农特产品上网销售。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乡村美景和当地原生态风土人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等,使移民脱贫、致富。通过精准招商,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助推脱贫攻坚,拓展移民的就业路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爱心志愿者参与扶贫事业,扩大移民的社会关系网络,调动移民参与脱贫的积极性。

最后,推进移民搬迁安置点的文化建设。目前,政府重视易地搬迁的硬件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而轻视软件建设,尤其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社区文化是维系社区居民良好关系,增进了解,建立互信的精神纽带[11]。社区文化有助于增强移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移民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确保移民的经济富起来,也要确保移民的精神富起来。基层政府与村集体组织要立足当地实际拟定安置点文化建设方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搜寻、遴选、提炼出与之适合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移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升移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升移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生计宜昌市易地
BY THE SEA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生计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